装备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4:08:26

装备管理论文

装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高速、高效

机床向高速化方向发展,不但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而且还可提高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超高速加工技术对制造业实现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有广泛的适用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日各国争相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加快机床高速化发展步伐。高速主轴单元(电主轴,转速15000-100000r/min)、高速且高加/减速度的进给运动部件(快移速度60~120m/min,切削进给速度高达60m/min)、高性能数控和伺服系统以及数控工具系统都出现了新的突破,达到了新的技术水平

。随着超高速切削机理、超硬耐磨长寿命刀具材料和磨料磨具,大功率高速电主轴、高加/减速度直线电机驱动进给部件以及高性能控制系统(含监控系统)和防护装置等一系列技术领域中关键技术的解决,为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提供了技术基础。

目前,在超高速加工中,车削和铣削的切削速度已达到5000~8000m/min以上;主轴转数在30000转/分(有的高达10万r/min)以上;工作台的移动速度(进给速度):在分辨率为1微米时,在100m/min(有的到200m/min)以上,在分辨率为0.1微米时,在24m/min以上;自动换刀速度在1秒以内;小线段插补进给速度达到12m/min。

2、高精度

从精密加工发展到超精密加工,是世界各工业强国致力发展的方向。其精度从微米级到亚微米级,乃至纳米级(<10nm),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当前,在机械加工高精度的要求下,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甚至更高;超精密加工精度进入纳米级(0.001微米),主轴回转精度要求达到0.01~0.05微米,加工圆度为0.1微米,加工表面粗糙度Ra=0.003微米等。这些机床一般都采用矢量控制的变频驱动电主轴(电机与主轴一体化),主轴径向跳动小于2µm,轴向窜动小于1µm,轴系不平衡度达到G0.4级。

高速高精加工机床的进给驱动,主要有“回转伺服电机加精密高速滚珠丝杠”和“直线电机直接驱动”两种类型。此外,新兴的并联机床也易于实现高速进给。

滚珠丝杠由于工艺成熟,应用广泛,不仅精度能达到较高(ISO34081级),而且实现高速化的成本也相对较低,所以迄今仍为许多高速加工机床所采用。当前使用滚珠丝杠驱动的高速加工机床最大移动速度90m/min,加速度1.5g。

滚珠丝杠属机械传动,在传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弹性变形、摩擦和反向间隙,相应地造成运动滞后和其它非线性误差,为了排除这些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993年开始在机床上应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由于是没有中间环节的“零传动”,不仅运动惯量小、系统刚度大、响应快,可以达到很高的速度和加速度,而且其行程长度理论上不受限制,定位精度在高精度位置反馈系统的作用下也易达到较高水平,是高速高精加工机床特别是中、大型机床较理想的驱动方式。目前使用直线电机的高速高精加工机床最大快移速度已达208m/min,加速度2g,并且还有发展余地。

3、高可靠性

随着数控机床网络化应用的发展,数控机床的高可靠性已经成为数控系统制造商和数控机床制造商追求的目标。对于每天工作两班的无人工厂而言,如果要求在16小时内连续正常工作,无故障率在P(t)=99%以上,则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就必须大于3000小时。我们只对一台数控机床而言,如主机与数控系统的失效率之比为10:1(数控的可靠比主机高一个数量级)。此时数控系统的MTBF就要大于33333.3小时,而其中的数控装置、主轴及驱动等的MTBF就必须大于10万小时。

当前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000小时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但是,可以看到距理想的目标还有差距。

4、复合化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有大量的无用时间消耗在工件搬运、上下料、安装调整、换刀和主轴的升、降速上,为了尽可能降低这些无用时间,人们希望将不同的加工功能整合在同一台机床上,因此,复合功能的机床成为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机种。

柔性制造范畴的机床复合加工概念是指将工件一次装夹后,机床便能按照数控加工程序,自动进行同一类工艺方法或不同类工艺方法的多工序加工,以完成一个复杂形状零件的主要乃至全部车、铣、钻、镗、磨、攻丝、铰孔和扩孔等多种加工工序。就棱体类零件而言,加工中心便是最典型的进行同一类工艺方法多工序复合加工的机床。事实证明,机床复合加工能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节省占地面积特别是能缩短零件的加工周期。

5、多轴化

随着5轴联动数控系统和编程软件的普及,5轴联动控制的加工中心和数控铣床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开发热点,由于在加工自由曲面时,5轴联动控制对球头铣刀的数控编程比较简单,并且能使球头铣刀在铣削3维曲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的切速,从而显着改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和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而在3轴联动控制的机床无法避免切速接近于零的球头铣刀端部参予切削,因此,5轴联动机床以其无可替代的性能优势已经成为各大机床厂家积极开发和竞争的焦点。

最近,国外还在研究6轴联动控制使用非旋转刀具的加工中心,虽然其加工形状不受限制且切深可以很薄,但加工效率太低一时尚难实用化。

6、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智能加工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数字化网络技术和理论的加工,它是要在加工过程中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以解决加工过程许多不确定性的、要由人工干预才能解决的问题。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

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

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

简化编程、简化操作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

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世界上正在进行研究的智能化切削加工系统很多,其中日本智能化数控装置研究会针对钻削的智能加工方案具有代表性。

7、网络化

数控机床的网络化,主要指机床通过所配装的数控系统与外部的其它控制系统或上位计算机进行网络连接和网络控制。数控机床一般首先面向生产现场和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然后再经由因特网通向企业外部,这就是所谓Internet/Intranet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最近业界又提出了数字制造的概念。数字制造,又称“e-制造”,是机械制造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国际先进机床制造商当今标准配置的供货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量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内用户在进口数控机床时要求具有远程通讯服务等功能。机械制造企业在普遍采用CAD/CAM的基础上,越加广泛地使用数控加工设备。数控应用软件日趋丰富和具有“人性化”。虚拟设计、虚拟制造等高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为工程技术人员所追求。通过软件智能替代复杂的硬件,正在成为当代机床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数字制造的目标下,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改造,ERP等一批先进企业管理软件已经脱颖而出,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8、柔性化

数控机床向柔性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是:从点(数控单机、加工中心和数控复合加工机床)、线(FMC、FMS、FTL、FML)向面(工段车间独立制造岛、FA)、体(CIMS、分布式网络集成制造系统)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向注重应用性和经济性方向发展。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制造业适应动态市场需求及产品迅速更新的主要手段,是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基础技术。其重点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化为前提,以易于联网和集成为目标;注重加强单元技术的开拓、完善;CNC单机向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柔性方向发展;数控机床及其构成柔性制造系统能方便地与CAD、CAM、CAPP、MTS联结,向信息集成方向发展;网络系统向开放、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9、绿色化

21世纪的金切机床必须把环保和节能放在重要位置,即要实现切削加工工艺的绿色化。目前这一绿色加工工艺主要集中在不使用切削液上,这主要是因为切削液既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人健康,又增加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干切削一般是在大气氛围中进行,但也包括在特殊气体氛围中(氮气中、冷风中或采用干式静电冷却技术)不使用切削液进行的切削。不过,对于某些加工方式和工件组合,完全不使用切削液的干切削目前尚难与实际应用,故又出现了使用极微量(MQL)的准干切削。目前在欧洲的大批量机械加工中,已有10~15%的加工使用了干和准干切削。对于面向多种加工方法/工件组合的加工中心之类的机床来说,主要是采用准干切削,通常是让极微量的切削油与压缩空气的混合物经由机床主轴与工具内的中空通道喷向切削区。在各类金切机床中,采用干切削最多的是滚齿机。

装备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贯彻执行中油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工作会议关于管理创新的工作部署,以我厂“281”发展目标和实现今年天然气3.5亿方和原油10.3万吨的生产任务为中心,紧密结合我厂20*年各项经营业绩目标,针对管理难点和薄弱环节,围绕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以“降本增效”为主线,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为目标,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进全员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创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有力推动我厂科学、安全、清洁、节约、和谐发展。

二、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的目的

通过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厂机关各部室、基层各站队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转变管理思想,更新管理形式,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方法,促进我厂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管理创新的范围及内容

20*年,管理创新工作要紧密围绕我厂在20*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坚定“一个目标”、做好“两篇文章”、采取“三项措施”、开展“四项工作”、实施“五个推进”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管理论文及发展研究课题三个方面加强创新工作。

(一)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要紧紧抓住事关我厂发展的重大性、疑难性、紧迫性问题,创新管理方法、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必须兼具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性。成果选题可参照以下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机构设置、转换经营机制等方面内容;在创新或改进安全环保、降本增效、开发管理、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相关产业、投资项目、资金管理、装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全面绩效管理等方面内容;借鉴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创新成果,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其它企业管理方面内容。

(二)管理论文。要密切结合公司和我厂管理或改革的实际,有鲜明的石油行业特色,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对企业的改革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管理论文要求论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真实、结论明确,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理论研究性和实效性。论文选题可参照以下内容:企业经营决策、战略管理、安全管理、hse体系、资金管理、装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劳动用工、法律事务、清洁发展、和谐发展、节约发展、信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及全面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方面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

(三)发展研究课题。从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对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发展焦点问题等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可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国家、中油集团公司及中油股份公司政策、法规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主要是研究国家和上级有关财政税收、产业发展、劳动工资、环境保护以及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及其变化情况,客观分析由此产生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以利于企业正确解读、合理运用相关政策,完善内部配套措施;二是对我厂发展战略实施途径的研究。根据公司和我厂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对我厂各项业务的发展方式,以及财务、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职能战略进行研究。三是对我厂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根据公司重组整合后的管理需要,对我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大力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四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焦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以构建和谐企业为核心,围绕“三项制度”改革、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瓶颈、企业稳定形势维护等展开研究,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针对我厂的经营现状和开发前景,主要围绕安全环保、节能降耗、开发管理、投资项目、资产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基础工作信息化、企业文化等方面,开展以管理机制、体制、制度、理念、方法、手段等为内容,通过建议、论文、论著、经验总结、成果报告等形式体现的创新活动。

厂机关各部门、基层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能、主要业务及重点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突出本专业特点的管理创新活动。各部门主要侧重于专业管理机制、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各基层站队主要侧重于生产经营管理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基层班组和岗位员工主要侧重于小改小革和管理建议等方面的创新。为此,全厂上下要全面动员,积极组织,扎实开展全员全过程的创新实践活动。

1、安全环保管理重点在如何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推进安全环保管理运行体系建设,风险排查与隐患识别,提高安全环保意识、能力、实效性等方面进行创新。

2、节能降耗管理重点围绕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在建立节能责任体系,开展节约挖潜创效活动,提高集油、注水、机采、供热等系统运行效率,建立各种耗能设备消耗定额,降低能耗指标等方面进行创新。

3、投资项目管理重点在完善投资体系建设,优化投资结构和运行管理流程,加强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实施过程跟踪管理,强化项目后期评估评价,严格项目考核等方面开展创新。

4、成本控制管理重点在成本的全面预算管理、单元核算、成本结构的优化组合、成本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5、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围绕优化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防范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改进培训方法,严格培训考核,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实施创新。

6、资产装备管理重点在资产的信息管理、资产的盘活利用和使用效率、资产分析评价、设备技术管理、设备现场管理尤其抽油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

7、物资管理重点在物资消耗定额的完善、物资计划、集中采购、仓储及使用跟踪管理、物耗分析评价等方面寻求创新。

8、开发管理重点在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建设标准化油水井等方面进行创新。

9、基础管理重点在各类信息的采集与应用,提升基础工作信息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等方面开展创新。

10、法律风险防控管理重点围绕法律风险识别,完善风险防范预案,健全法律防控体系,积极探索法律工作与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相结合的运行办法,依法维护企业权益等方面开展创新。

11、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探索文化与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途径,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等方面进行创新。

四、厂管理创新活动组织机构

为了卓有成效的开展好我厂20*年管理创新活动,让管理创新活动站在高处、落到实处,使其更加贴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厂成立管理创新项目领导组:

组长:

组员:

厂管理创新领导组下设管理创新办公室,设在企管法规科。

主任:

组员:

五、厂管理创新项目管理小组责任

针对管理创新工作的范围及内容,厂各部门及基层站队要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分层级、分专业,综合协调,抓住重点,明确任务,严格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1、实行层级管理。按照管理创新项目的内容涉及的范围、难易程度、可预期效益的大小和可推广应用的领域等因素,按厂管理创新办公室、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三级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并使每个项目都要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

对于涉及层面广,跨部门或专业,制约我厂又好又快发展的薄弱环节等项目将列为重要项目,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统一管理。

重要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要按项目实施的要求成立课题组,确定项目长及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和工作任务,排出运行进度,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求,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一般项目由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结合管理工作实际确定创新课题,并实施项目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各基层站队要发挥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技术能手、班组长等技术业务骨干人员作用,围绕岗位生产管理实际开展小管理、小改小革和管理创新建议等活动,落实责任,大力推进全员管理创新实践活动。

2、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按照管理创新项目的专业属性和特点,各专业科室要承担起相应项目的实施管理主体责任,针对本专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开展管理创新立项审查、过程跟踪、验收评价等活动,认真组织项目实施。

厂企管部门是管理创新的综合协调部门和牵头组织部门,负责健全管理创新组织,建立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及专家数据库,制定和督促落实管理创新方案,组织立项审查,监督检查实施过程,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六、管理创新项目组的工作内容和步骤

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要本着注重创新性、实效性、可推广性的原则,抓好立项审查、实施控制、验收评价、申报评审等关键环节,对管理创新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

1、立项审查

采取逐级申报审查的办法确定立项课题。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组织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确定管理创新课题,要求每个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向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至少申报2项课题;每个班组申报不少于1项课题或建议。

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申报课题进行立项审查,确定向公司申报的管理创新项目和厂自行负责的管理创新项目,并将确定的公司级管理创新项目(2项以上)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申报立项。

2、项目监控

(1)组织实施。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要按立项审批确定的课题,结合具体管理工作运行,精心组织实施,每个项目的项目长或责任人要认真负责,半年对该课题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总结要有工作写实与分析评价。

(2)检查指导。为督促各基层单位、各部门更好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创新工作的质量,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创新计划项目采取不定期过程监督和检查指导;同时,调研各项创新课题的实施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调整创新方向和工作运行节奏,并总结阶段性的创新成果。厂管理创新办公室定期下发检查考核通报,及时公布每个管理创新项目的开展情况及运行状况。

3、项目验收

对实施完成的项目,厂各项目组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形成管理建议、论文、论著、经验总结、成果报告等。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要组织对创新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创新项目关键节点的过程控制,创新项目在生产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必要的实施现场和相关的基础资料等,验收要形成完整的评价报告;要通过现场考核、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验收,还要在验收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管理创新成果会,对验收合格的项目进行,并交流优秀创新成果。

对未完成的项目,相关项目组要写出阶段性的总结上报;失败的项目要全面深入分析原因,并上报。

4、成果评审。

(1)成果申报:

①凡属公司统一管理的计划创新项目,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

②凡属厂管理的一般创新项目,由各创新项目组负责向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经验收合格并后评出的优秀项目成果,再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

(2)成果评审: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组织并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评审。评审程序:

①管理创新办公室对申报成果统一分专业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初评;

②对初评结果提交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

③对评审出的优秀成果,提交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审批。

(3)成果:厂组织召开管理创新成果会,对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的优秀成果统一进行和评价,对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进行会议交流、学习、应用于生产管理实践。通过评审,对效益突出的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七、建立管理创新奖励机制。

设立管理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对于管理创新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专项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让在创新上有贡献的员工得到荣誉,得到实惠,受到激励,进一步调动全员参与创新工程的积极性。获得部级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10000元、二等奖的奖励8000元、三等奖的奖励6000元;获得公司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8000元、二等奖的奖励6000元、三等奖的奖励4000元;获得厂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6000元、二等奖的奖励4000元、三等奖的奖励2000元;获得部级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9000元、二等奖的奖励7000元、三等奖的奖励5000元;获得公司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7000元、二等奖的奖励5000元、三等奖的奖励3000元;获得厂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5000元、二等奖的奖励3000元、三等奖的奖励2000元。

八、几点要求:

(一)加强对管理创新的宣传和培训。各科室和基层单位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管理创新工作决不是喊口号,搞形式,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不是一项额外负担,而是研究解决本单位、本专业管理工作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有效途径。为此,厂各基层单位、相关科室主管领导要亲自抓,积极组织宣传和动员,使每名员工清楚管理创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知道创新的内容和方法、途径。通过宣传,使厂每个岗位、每名员工都肩负起创新的责任,使创新工作真正融入到各项管理工作实践中,形成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创新实施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是目前管理创新工作最薄弱之处,必须要加以改进。在创新立项后要对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组织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对创新项目不能放任自流,坚决克服年初立项,年底总结,不管中间过程的现象。同时,要善于总结提炼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创新成果,真正使创新成果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通过创新实践,真正使管理创新工作既规范有序又扎扎实实的开展。

(三)各基层单位、各部门要成立组织,开展好管理创新工作。要求于3月26日前研究确定立项课题,完成申报工作,并排出运行时间,组建项目组。要及时制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全过程实施管理,真正使管理创新工作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结果。12月22日前申报创新成果,要求创新成果、论文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3号字体、楷体,创新成果控制在5000字以内,管理论文不超过3500字。

附录:1、《管理创新课题立项申请表》

2、《管理创新优秀成果推荐报告书》

3、《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测算表》

附1

立项申报表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含协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主要参加者

本单位曾获奖级别、等级、授奖单位及时间

预计效益

创新内容摘要(200字以内)

项目实施

起止时间

推荐单位

签署意见

(盖章)年月日

附2

管理创新优秀成果推荐报告书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推荐单位:

报送时间:年月日

管理创新领导小组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主要领导

成果主要

完成人

成果创造于何年何月,在本企业已实际应用多长时间、多长范围

成果已经取得的经济效益

(财务部门核实印章)

本项成果是否已在本单位推广应用,推荐单位对推广应用有何建议、打算

成果简介

申报单位印章:厂长(经理)签字:

注:本表只对成果的来源、性质、理论依据、结构内容、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作1000字以内的简要说明,另附专门材料(最多不超过5000字)

附3

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测算表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全称

成果实施时间

年月至年月

成果实施范围

成果计算方法及公式

成果效益指标测算结果

序号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1

申报前一年效益额

万元

2

实施各年累计效益额

万元

3

平均年度效益额

万元

4

申报前一年效益贡献率

%

5

申报前一年投入产出率

%

本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印章

年月日

上级财务部门审核印章

年月日

装备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成都市龙泉驿区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教育的发展战略上,紧紧围绕“创教育强区,建读书之城”的宏伟蓝图,在图书管理上,以“建书香校园,优育人环境”为目标开展图书装备、管理和应用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淀,在不断总结、反思和修正的过程中,我区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图书管理工作模式和风格。

一、建立机制,夯实图书装备基础,着力打造个性化书香校园,逐步提升图书装备质量

图书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首先要突出图书装备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不断完善局、校两级管理机制,由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成的中小学图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与使用工作,各校也相应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领导小组,为图书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装备建设上,以“先急后缓,重点突破,以配促用,以用促配”的装备原则,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示范带动,扶持薄弱,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首先突破了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图书装备瓶颈。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拥有图书130万册,其中小学图书拥有量近69万册,中学图书拥有量近61万册。

2013年,我们还将为小学再装备12万册,人均达到20册,中学装备65万册,初中人均31册,高中人均41册,年底,区域内生均图书册数分别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新标准。学校藏书结构严格按国家藏书比例,逐步调整,日趋合理,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如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已全部装备到位。通过引导,除各类普通图书达到藏书指标外,各类工具书与期刊所占比重也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我区还多方筹集资金,指导部分学校建好、用好电子阅览室。近几年重点加强了学校图书的信息化管理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工作,使之更趋向科学化、规范化。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全区数字化图书资源总量已达2 TB。学校的图书装备基础进一步得到了夯实。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图书装备的质量和水平,区中小学图书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组织人员对所属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阅览室以及学校其他可利用的空间提出了个性化的建议和设计,定制了适合不同学校的个性化图书装备设施,在一改过去呆板的图书装备设施设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休闲式图书设施设备的装备。这不仅使学校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更使学校的书香校园氛围更加浓烈,阅读方式也更加休闲化和人性化。

二、提高图书管理水平,于细微之处突出应用效果,以信息化、人文化的思想彰显图书管理工作价值

学校图书装备工作的价值在于师生阅读的流通率,即图书效益。而图书效益的充分发挥在于图书管理部门的管理措施是否科学、有效。在这一点上,我们以提高管理、应用水平为基础,在突出应用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师生信息化和人文化的读书需求。

在提高管理、应用水平上,我区现正经历从传统手工图书管理方式、传统单一的软件管理方式,向图书自动化管理方式逐步转变的重要发展阶段。2012年,我区在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的领导下,建立了图书数字化管理系统,大大改变了传统的烦琐手工操作方式,彻底解决了原来图书馆工作效率低下、数据重复建设等问题。通过计算机进行图书编目、典藏管理,更加准确、方便、快捷,馆藏资源能得到最佳利用。此外,由于采用开架的方式,将图书馆员从书库找书等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图书馆员利用系统中的报表功能,能更加快捷、方便、准确地获得各种数据,为分析、研究读者的借阅倾向,探讨读者的阅读规律提供了准确的原始数据,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因此,这就对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员承担着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责任,必须摆脱传统的服务观念,树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新观念,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只有尊重、信任和关心读者,主动地和读者接触,才能了解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图书管理员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调动师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图书“活”起来。比如:做好新书的推荐和宣传工作;做好图书的导读工作,开展图情知识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和征文活动;建立个性化班级图书角;开展校内图书漂流活动;等等。

2013年,我区还将充分发挥现有网络系统优势,建设区域电子图书馆系统,使区域图书馆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均逐步向网络环境下的共享模式转变。第一,通过采集区域流通率较大的图书和期刊信息并将之电子化、网络化,向师生和家长开放,以解决学校图书复本量小而流通率大的问题。第二,通过装备大量的电子书籍并向各校开放,为学校解决纸质图书更新慢、投资大的问题,使各中小学能尽快地分享新知。第三,鼓励各校建立自己的校园图书网站,提高学校图书的应用效率,使师生、家长的阅读不再受时间、地点、复本量小的限制。同时也进一步使图书管理员从日常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思考图书的深层次和高水平应用问题,使图书的应用价值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挥和彰显!

三、加强业务培训及应用服务研讨,切实提高全区图书管理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万事人为本,再好的图书硬件设施设备和馆藏资源如果离开了高素质管理人员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则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资源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区域内所属学校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内容不仅涵盖图情知识及其他必备专业知识,还包括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索、处理,信息检索工具生成,计算机操作等图书信息化知识。同时,为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还加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作心理的自我疏导能力等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开放观念、服务观念、用户观念、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和资源共享观念等。

我们还将图书的应用服务研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考核纳入对学校的考核指标中。应用服务研讨的内容有区域内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研讨、图书管理论文评选、图书应用专题研讨和相关课题研究等,通过这些研究活动,不仅使学校的图书管理业务水平和应用服务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强大支撑动力。

四、顺应时代需求,加强网络阅读指导,还校园一片绿色空间

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研究、休闲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形式,更是构成影响人们意识行为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关注网络阅读,加强少年儿童的网络阅读指导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需要,更是我们图书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

网络阅读所呈现出的自由性、创造性、互动性、丰富性、人性化、选择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网络阅读对青少年也具有如下负面影响:(1)信息资源的增长加重了读者信息选择的难度,降低了阅读的目的性;(2)超文本的结构使读者易产生信息迷航,丧失逻辑思辨能力;(3)互联网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的特征,网络阅读呈现非经典性;(4)网络信息资源异化,信息污染严重。

为此,在区域内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网络阅读指导工作:(1)建立机制,由学校牵头对师生的网络阅读进行总负责;(2)以网络管理和监控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校上网行为的监督和管理;(3)在区域内城域网建立特色数据和专题信息库,开放存取,统一出口,统一监管,用技术防范手段为学校师生提供可靠的绿色网络空间;(4)开展相关网络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操作培训,提高学校读者阅读网络优秀作品的技能和技巧;(5)以网络的探究性阅读为基础,引导学校的网络阅读向深层次发展,以网络经典、高尚阅读的阵地来占领网络中的庸俗、低俗阅读;(6)组织活动,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共同为青少年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

五、结束语

装备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基本

情况

截至2011年年底,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总值达126.9亿元,累计生均2271.6元。其中,2011年浙江省普通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总投入20.4亿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364.3元。全省普通中小学生机比为5.7:1,有效生机比7.8:1(有效生机比指学生数与有效计算机的比值。有效计算机指使用时间在7年以内且能够满足当前教育教学要求的计算机);多媒体班套比达1.05:1。全省95.7%的普通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达到二类及以上配备标准,93.5%和95.4%的中小学校分别建有校园网和图书馆(室),生均藏书量31.3册。90%的学校设置专人负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31%的学校专设了教育技术管理机构。

最近这几年是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2008年全省多媒体班套比4:1,2011年是1.05:1;2008年计算机生机比是8:1,2011年是5.7:1;2008年生均图书册数是26册,2011年是31册。

2 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基本策略

2.1 坚持理念先行,凝练核心价值

坚持什么样的工作理念和价值观,直接关系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成效。《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浙江要在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在2015年要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20年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并提出要构建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

教育技术装备如何承担起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均衡发展的历史使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应当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不辱使命?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始终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工作实践的深入,我们明确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坚持“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精打细算、精诚合作”的理论,随着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深入理解,我们还提出了要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以应用为导向,深化融合,力促创新,促进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融合、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教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大力培育提升队伍素质。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是懂教育的技术人、懂技术的教育人,应当是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研究者,是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管理者。要具备上述能力和素质,必须要加强学习。为此,我们秉承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载体,积极倡导和事业进步共成长,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教育的理念,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学习会,要求每人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每人参加一项课题,同时注重通过工作实践锻炼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2.2 规划指导,突出顶层设计

重视科学规划,注重系统研究,只有具备了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才能够取得政府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推动将教育技术装备纳入《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全省的教育技术装备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2010年,浙江省编制了《浙江省幼儿园装备规范(试行)》,首次对幼儿园的设备设施装备提出规范性标准。2011年又了《浙江省第二轮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实施方案》。为更好地指导各地加强教育技术装备,还专门组织力量制定了《浙江省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建设规范》,并先后修订完成了《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办法》和《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提供了有效指导。其中《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取消了原来一类、二类的分法,强调一元标准,遵循“必配一元化、选配多元化”的基本理念,在内容上分必配和选配两类项目,既体现教育均衡,又鼓励特色发展。

2.3 项目引领,做好重点工程

以项目引领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以工程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是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重要工作思路。近年来,浙江省重点组织实施了三大工程(项目),有效改善了本省的教育技术装备条件。

1)书香校园工程。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政府按生均5元的标准为义务段的农村中小学校配备纸质图书。2011年启动了第二轮书香校园工程,并将其范围扩大到义务段的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中小学。按计划,今年,浙江省要为83个县的3500所学校配备纸质图书180万册,并为每个中小学生开设“数字书房”,建成覆盖全省中小学的数字图书馆管理及应用平台,按省市级平台15 000种、县级平台10 000种、学校平台5000种的数量配置数字图书,同时配置100种数字期刊。

2)“农远工程”。从2004年起,浙江省先后实施了两轮“农远工程”。尤其是2009~2011年,浙江省每年投入省级专项5000万,实施了以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网络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及教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农远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条件(配备多媒体教室6200个,计算机教室650个),构建了省市县学校四位一体的远程网络平台并得到有效应用,开发建设了浙江教育资源网,逐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并培训教师1万多名。从2012~2015年,浙江省将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在4年内要完成一网(浙江教育计算机网)、两库(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三平台(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浙江省教育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四体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今年要为全省普通中小学建设8000个多媒体教室,实现多媒体进普通教室班套比达到1:1,全面普及多媒体教学;要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新装备100个计算机教室;还要开发100门高中网络课程选修课。

3)实验室建设。自2009年开始,浙江省高中新课程配套实验室、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普通标准实验室等项目共400余个。今年我们要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学配送50个实验室,并通过课题申报、专家评审、省专项补助的形式启动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目前已经确定25个实验室。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实验室项目的实施为学校实验室的有效建设和应用、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上述项目的实施,也有效带动了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很好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比如第二轮“农远工程”的实施带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共达12.6亿,目前不少农村学校的生均图书册数已经超过城市学校。

2.4 活动推进,深化建设效果

深化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加快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换,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技术装备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创设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通过活动不仅展示了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成果,更推动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与应用,深化了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推进了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1)组织丰富多彩的现场会、交流会、培训会等活动,搭建学习平台,展示建设成果,提升专业素质,积极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如开展了4届中小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班,共培训了900余人;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先后培训了1万多名;举办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开展了全省书香校园工程、农远工程及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全省涌现了一批书香校园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典型学校、示范区域。2012年我们和浙江大学图书信息中心合作举办全省首届中小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以文入会,并将浙江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报告,以论坛的形式提升培训效果,从而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开展各项评比活动,不断强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开展了4届读书征文、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课例和优秀图书馆管理论文评选活动,积极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了两届示范性图书馆评估,共评选出了201个省级示范性图书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还开展了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课例和优秀论文评选、全省中小学示范性实验室评选、全省中小学自制教具评比以及全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等活动。今年还将全面启动数字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校开展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办学多样化的读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

3)开展教学、课题研究等活动,深化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近年来,我们开展全省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共1200节次,组织100所中小学校参加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活动,组织开发4500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每年组织省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的评审和立项近130个,每年参加厅调研课题2项。通过教学、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深化了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2.5 机制创新,提升服务能力

坚持理念先行,以系统规划、项目引领,活动推进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的机制创新,以保障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我们在项目工程管理及政府采购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创新项目及采购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提升了整体服务水平。在工程实施中(形成了以健全机构为基础、完善制度为保障、强化管理为重心、党风廉政建设为准则)的有效工程管理机制。以健全机构为基础,成立了领导小组、工程办公室、专家小组和各地工作领导小组;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建立了专家全面论证,审计全程跟踪,政府采购全覆盖等制度,出台了资金审签、工作流程、政府采购管理、设备管理等多项管理办法;以强化管理为重心,推行项目负责制、信息公开制、限时办结制、党组织监督制,注重管理的公开性、计划性和合理性。针对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我们还制定了《浙江省教育技术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指导意见》。

在政府采购中,结合教育技术装备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技术装备的政府采购方式,形成并实践了“公开招标、资质入围;图书展示、专家选样;编制目录、学校选书;技术支撑、统一配送”的图书采购模式;提出了“公开招标、资质入围——网上竞价、择优选用——合同签订、集中配送——验收结算、综合评价”的普教仪器政府协议采购整体解决思路,建立了普教仪器采购协议平台,有效提升了采购产品的质量和和采购效率,最大限度保证了政府采购效益。

2.6 考核评估,强化管理力度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不仅包括建、配、管、用、研、培,还包括评,即考核评估。考核评估是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工作(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项目管理的常用手段、常态工作。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将教育技术装备有关指标纳入标准化学校建设、教育科学和谐考核和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县等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以考核、检查评估为手段,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良好发展。近年来,浙江省财政厅对书香校园工程建设进行了两次绩效评估,并要求我们对实验室、多媒体等项目开展了自评。我们还围绕农远工程、书香校园工程、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等项目进行自我考核评估,并在每年下半年组织一次全省范围的教育技术装备的工作检查评估。

3 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虽然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师生发展的新需求、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新要求、离教育现代化的新任务还有距离,教育技术装备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如教育技术装备发展水平区域之间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尽管浙江省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仍有四个部级的贫困县。按照2011年教育技术装备统计,生均装备经费最高的县有919.8元,最低的县仅有167.9元。同时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的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离深度融合、模式创新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不少教育部门的同志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要作用还仅停留在工具论、保障论的认识状态,个别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甚至还处于边缘化。此外,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整体观念落后,整体水平不高,缺少研究总结的状况还得到较大改观,缺少设备的后续管理维护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为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契机。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紧跟课程改革步伐,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注重应用,推进融合,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多样化、个性化,以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书香校园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工程为载体,积极破解工作难题,积极推动教育技术进步,不断强化教育技术装备队伍专业化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为学校标准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均衡化及人的全面发展构建起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

上一篇:时尚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精益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