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钳工技能教学效率的探讨

时间:2022-09-29 02:52:08

对提高钳工技能教学效率的探讨

摘 要:主要论述提高钳工技能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从提高钳工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制订训练体系、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操作训练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钳工技能;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226-01

钳工技能作为机械专业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训练缺乏体系、教学效率不高、师资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为此,本人就此谈谈改革钳工技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实训质量的一些看法。

1 校企合作,切实提高钳工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

钳工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技能的习得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至少应具备以下专业素质。

宽广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钳工工艺课程的全部内容,还要掌握《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等相关学科知识。

校企合作,切实提高钳工指导教师生产一线的操作能力,逐步积累实际操作的经验。现在的钳工指导教师大多刚从院校毕业,理论知识面较宽,这是他们的长处,同时也存在着生产经验不足、好纸上谈兵的短处,甚至作为他们长处的一些专业知识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校企合作。钳工指导教师下企业在技师的指导下顶岗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操作技能,逐步积累操作经验,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有自己掌握了操作技能,才能在指导学生实习的时候有的放矢,才能对操作的要领和操作的重点、难点了然于胸,才能发现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钳工实训的效率和质量。这是基础,是关键。

应具有较高的分析工艺的能力和解决操作疑难的能力。一个工件,工艺方法、步骤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着工件的质量;一种不合理的工艺会降低工件的质量,甚至使工件报废。因此,要求钳工指导教师不但自己要具有较高的分析工艺的能力和解决疑难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分析工艺、解决操作疑难的能力。

2 以课堂效率为核心,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钳工实训指导课的效率

钳工学科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学生入门之初,因缺乏机械实物的直观知识,往往学得较为吃力,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教师必须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操作前指导课的效率。

利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形象直观教学。钳工课开设之初,学生对机械工件的感性认识很少,教学时因学生缺乏感性知识的积累,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普遍感到较难。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利用形象的语言、挂图、演示等方式和手段,让学生逐步积累感性认识。例如:钳工实习课讲锉削一课时,可拿实物锉刀进行直观教学,并进行标准规范的锉削姿势演示。

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学习是一种经验或技能的内化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主体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探究的兴趣,促使他们去独立思考,从而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或技能,以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

钳工实习,首先得看懂图纸,会根据图纸分析出零件的加工步骤。因此,指导教师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实习教学中,讲零件加工步骤之前,可先让学生自己制定加工步骤,再找出几个同学的典型加工步骤,进行讨论或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优点及不足,最后教师综合这个方案的优点,提出一个合理的工艺方法及加工步骤。如在做凹凸块配合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先给学生分析工艺,分析时强调凸块两角不能同时锯下,但这种教法效果不好。现在采用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工艺,然后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就加深了印象,既能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这个工艺的正确理解。

运用对比教学法,比较操作的优劣。在钳工实训过程中,因个体思想认识或个性的差异,难免存在操作变形或动作不规范等问题。要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把用错误方法和正确方法加工出来的工件加以比较和对照,让事实来说明问题。如在锯削实训中,部分学生经常快速锯削,导致边缘毛糙,锯条磨损。教师可用正常速度锯的工件与之比较,比较哪一个锯的直,锯的深,锯条磨损少,思考哪一种方法体力消耗小。这样一比较,同学的印象就深了。

因材施教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在钳工实习过程中,技能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因材施教,既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又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发挥潜能。可采取以下措施:(1)让技术好的学生给技术差的学生介绍经验,这些经验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而技术好的学生在介绍经验的同时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能使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给技术好的学生增加工件操作难度,让他们在技术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对技术差的学生,则加强其基本功的练习,以保证其能完成实习任务。

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法,体会钳工操作要领。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操作技能主体,教师是主导。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操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操作姿势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教师先把正确的姿势演示给学生,然后请几位同学复述示范动作,再分别让大家总结:这几位同学的姿势,其优点有哪些,缺点在哪里。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错误的姿势加以纠正。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重视,在操作时可避免再次出错,这样有利于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姿势。

运用巡回指导教学法,及时纠正操作偏差。巡回指导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操作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学生操作当中的不正确姿势,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工件误差的症结所在,寻找减少和消除误差的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进度及技能熟练程度,传授他们不同的技能技巧,不同的操作方法。

3 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制订科学合理的钳工训练体系,切实强化操作技能训练

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都突出岗位能力这一核心,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钳工技能作为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能,教师更应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为中心,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切实提高钳工技能训练的效率。我们根据多年的钳工实习训练的经验,制订了一个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核心,较为合理的训练体系。它具体包括:入门教学:具体有工具的识别、量具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教学:具体包括錾削、锯削、锉削、划线、钻孔、扩孔、铰孔、刮削、研磨、弯曲、粘接、攻丝、套丝等基本技能。实行定向技能教学:具体指模具钳工、装配钳工、修理钳工等专业钳工技能的训练。

根据这一训练体系,我们对学生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下厂见习,总结评定,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近几年学生考取中级、高级工的比例逐年上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要我们在钳工实训过程中,自始至终抓住提高课堂效率这个核心,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中心,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强化训练,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涛勋主编.钳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唐全忠主编.钳工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姜波主编.钳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上一篇:中国教育输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教会大学农业教育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