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任务型课后英语学习模式

时间:2022-10-27 01:01:29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任务型课后英语学习模式

摘 要:交际教学法(CLT)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客观限制,CLT并没有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2004年,新编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将电脑引入课堂辅助CLT实施。讨论了一个适用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课后的电脑学习模式。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CLT);课后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220-01

如今,交际教学法(CLT)已经成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中一个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了。但是,在中国国内真正的英语课堂上,仍然有许多问题阻碍其实施,如大班授课,时间限制,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等等。因此在2004年,新编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将电脑引入课堂辅助CLT实施,强调了将科技引入语言教育的要求。它提出了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LaReau和Vockell( 1989)认为计算机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其个性化。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将时间花在适合他们自己的需要的方面,他们就能够更有效地学习一门外语。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记录和测试促进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考虑到中国学生缺乏英语沟通的机会的特点,计算机媒介交流系统是非常合理的。为了弥补这项限制,本文中笔者讨论了一个适用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课后的电脑学习模式。

1 学习模式介绍

根据Fang和Warschauer(2004),实施计算机辅助课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没有太多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因此英语课的内容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不是培养交际能力。这是由于大班授课,硬件条件,时间限制等等原因。很显然,在课堂上应用电脑辅助CLT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笔者创新的课程将从课堂上转为课后,以借助计算机帮助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笔者把这种课后的学习模式称为以电脑为媒介的任务型学习模式。它是原大学英语课程的一种补充,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它可以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全国性课程。它包括六个部分: (1)目的和目标;(2)需求分析;(3)方法;(4)资源; (5)内容;(6)材料

1.1 目的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内容涉及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内容的教学系统。课后的英语学习是课堂学习一个必要的互补。其目标是(1)利用先进的技术象计算机和局域网络来帮助学生的英语学习;(2)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解决任务的能力;(3)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2 需求分析

分析学习者的需要,这是一个健全的教育项目的基本要素(Richards, 2001,p51)。它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来决定教学内容(教什么)和教学方法(如何教),并鼓励学生以及评估整个项目。权威的全国英语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有明确的表达(他们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应该以何种方法来教授等) ,但却没有明确的需求分析。

Richards( 2001,p59 )提出, “在进行需求分析过程中,三角的方法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应寻求许多不同的信息源 ”(Richards,2001,p59 )。需求分析的信息来源可以通过: 语言访谈和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对学生面临的典型问题的报告;专家意见;与父母等相关人员面谈;案例研究和试验研究等获取。

1.3 方法和资源

计算机和网络在此学习模式中的作用是 “辅助”,而它们的功能 “只是总的学习经历的一个部分” (Levy, 1997,p78 )。该课程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作为全国大学英语课程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它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局域网络,协助大学英语教学。而其任务型的功能,使CLT的实施成为可能并更加有效。教师在这种模式中工作将主要由讲师变为导师,促进者和指导者。他们将从学生的反馈和与电脑的互动中更详细和具体地了解究竟有多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对他们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提供了宝贵的根据。学生,作为最获利的一方,将成为教和学过程中真正的中心。每个学习者可以有适合自己具体特点的学习内容,水平和方式。即使所有的学生都学习相同的内容,他们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水平和进展速度来进行学习。这是“真实”的教师无法实现的,但电脑可以使这一切变为可能(Light, 1993)。

1.4 材料和内容

此学习模式所使用的材料是一套软件,该软件同步于课堂所学所用教材---例如:新编大学英语。该软件与相应的教材具有相同的单元和主题设置。每个单元有4个部分供学生使用:

(1)课堂复习和练习。

(2)讨论板。

(3)聊天室。

(4)电子邮箱空间。

我们采用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作为例子。这个单元主题是“爱”,学习时间为2周。学习过程可以用以下图表表示:

培训(课堂上,用时1小时)

课堂教学

教师安排学习小组,并指派的任务

课后学习和准备(2周至少8个小时)

课堂检查

第1步:新学期的第一次课,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该软件如何操作以及详细的要求,用时大概1小时。教师也必须清楚地表明,课后的学习会占学生每学期总分的30%。

作者简介:

温志强(1971-),男,甘肃会宁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副教授,MPA管理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

第2步:教师照常教授一单元“爱”。

第3步:教师安排学习小组,每组3至5名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起工作来完成任务。学习小组可随意形成或特意安排,可以在学期开始时固定下来或在每个单元任务开始之前安排。开始进入每一个单元时,教师布置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任务。任务完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演讲,作文,角色扮演等。例如,第一单元的任务可以是每个组作题为“我爱的人”的演讲,并找一首适合的歌献给他/她。

第4步: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入软件。在“课堂复习和练习”部分 ,他们能看到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全部重点和一些其他的参考内容,以便学生复习巩固。此外,他们还可以做一些额外的练习,以加强他们的学习。“讨论板”是一个对全班学生开放的区域,其作用相当于会议室。学生可以谈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当然,必须用英语。这个软件中“聊天室”在是一种“小组学习室”。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电子邮件空间”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一个渠道。在课堂上不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自由发挥。这一过程持续两个星期,直到一个单元结束。两个星期以内每个学生在线时间最少要求8个小时。计算机系统自动计算、记录时间,而学生的参与程度最为重要,可以占到他们中成绩的30%。

第5步:教师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考虑到大班教学,一个单元只检查几个或某些小组,在接下来的单元再进行更换。

2 预期的困难

“东方文化传统,加上其他社会因素,形成了以团体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并集中组织的教学文化。” (Zhang,2007,p301 )然而,结合新的学习方法(如以学生为中心,解决问题为基础,自我导向学习等),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是一种新的教学文化。由于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学生,而且老师们也是不愿意进行改变,这就使得CMC的实施更加困难

这一课程还要求教师额外的工作时间。由于软件的使用是在课后,所以尽管不是老师的工作时间,他们仍然要监督整个过程,并及时给出反馈。很明显,教师的负担是比以前更重了。

而对学生来说,虽然整个过程应该是由教师或助教来监督,但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他们仍然有更多的自由。在课程中,学生们被要求每周花一定时间在CMC学习上,但他们是否能真正参与,或者只是假装参与是难以控制和评估的。

根据目前在中国的英语教学的情况,正如在上文已经提到,新课程的设计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因此,笔者建议,新的以信息和交流技术为媒介的课程需要首先试用。在实验的过程中,新的教学课程可以加以改进,并将成为课后语言学习的指导。

参考文献

[1]Alderson,J. Charles..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of language education.In Alderson,C. & Beretta,A. (1992).Evaluating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274-303.

上一篇:“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辩证关系”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中国教育输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