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探微

时间:2022-09-28 11:54:12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探微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地理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22-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现实中的地理知识,凸显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有必要更新教育理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学习。才能学得好。地理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程度的加深,地理教学愈加显得重要。地理学科本身是具有趣味性的,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属于直接兴趣。教师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背景等因素,通过引入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数理知识,组织学生参观展览、观看影像资料等方式来介绍地理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黄土高原”的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自己在陕北旅行时拍摄的录像。在录像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新鲜事”。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黄土地上沟壑纵横?”“农民为什么要在头上扎一条羊肚毛巾?”“那里的民歌为什么这么高亢?”“羊肉泡馍是用什么做成的?”笔者一边解答这些问题,一边教学黄土高原的形成、地表形态、气候特征、河流分布、民俗民风等内容。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又如,笔者经常在课堂上组织知识抢答竞赛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我国邻国国名、我国各省区的省会名称、我国的主要河流分布等内容时,笔者组织了知识抢答竞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开展素质教育。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材以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为基点,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强调了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地理教师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教学不能全搬教材,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教材。

例如,教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内容,教材中只用几句话介绍了“一江两市”的名称。笔者所执教的学校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市,学生非常想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想更深入地了解它在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变迁。为此,笔者以学生看得见的城市变化为切入点,补充相关的教材中没有提及的地方素材。在自然环境方面,向学生介绍:南宁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南宁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及其成因;南宁具有典型的大石山区的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南宁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南宁是全国第一大甘蔗产地;南宁被称为中国绿城。在人文环境方面,让学生了解:南宁地处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民族间的大团结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独特的“三月三”歌圩文化成就了“大地飞歌”民歌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陆空交通使南宁成为东盟国际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城市。这样教学,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很好地完成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

三、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思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重视课堂的导语设计,应通过适当的课堂导人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教学“亚洲”的内容时,笔者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以情激趣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科学、灵活地选择课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课、多媒体课、绘填地图课、练习课、实践活动课等。在一堂课的不同教学环节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持续的新鲜感,增强地理学习的吸引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组织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亲历地理现象,感受地理变化,了解地理规律,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更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学校周边的地理环境,观察并记录地理现象的变化,简单总结地理规律,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天文台、气象台等。

例如,在教学“户外辨别方向”的内容时,笔者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公园里,开展探究性学习。笔者问学生:“使用指南针是辨别方向最方便、最直接的方法。如果我们在原始森林里迷路了,又没有指南针,该怎么辨别方向呢?”大部分学生只能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来辨别方向。笔者又问学生:“如果我们迷路时是阴天或晚上,无法观察太阳的起落方向,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学生们很困惑。笔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身边的植物。经过仔细观察之后,学生纷纷将观察到的现象告诉笔者:“树叶的颜色一面深一面浅,花瓣也一样。”“同一颗树上,这边的树枝比另一边粗一些。”“同一片草地,这边的草长得高一些,那边的草长得矮一些。”“桉树的树皮,一边掉了,另一边还没掉。”笔者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们通过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是太阳照射的原因造成的。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们明白了:树叶和花朵朝阳的一面颜色深,向阳的树枝粗一些,长得高的草获得光照的时间长一些,桉树先掉树皮的一面是因为太阳照射多。向阳的一面是南面,反之是北面。接着,笔者又补充道:“通过树木的年轮也可以辨别方向,轮距宽的一面向南,轮距窄的一面向北。在晚上,我们可以通过观测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们。”这样教学,学生切实体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五、充分利用地图、模型、多媒体等工具辅助教学

地图和模型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它们简明直观,能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地域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看图、绘图,或是制作模型,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媒体集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于一体,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的刺激。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使用多媒体,使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责编 雷靖)

上一篇:浅议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下一篇: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创建有生命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