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之浅见

时间:2022-09-28 11:13:19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之浅见

摘要: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最优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和途径,本文根据相关的教学理论以及自己的经验针对化学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浅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有效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32-02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初中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初中毕业生参加其他工作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抓起:一是要从提升知识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持续稳定的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二是要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的客观现实,脚踏实地地过好基础知识关;三是要从基本实验操作和基本实验原理认真抓起,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浅谈点滴体会。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2.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以下是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的问题。以往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样很容易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整天的处于一种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的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样能想象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精讲:主要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恰到好处地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多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一定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才是我们需要的理性教学效果。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也就是要时刻别忘了"忽悠"学生,以保证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有机结合。教学过程由于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知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上20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教师必须要下一番工夫。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深入准确、恰到好处地讲解和引导。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的激发和知识密度的加大程度。做到精讲,必须使学生在短短的20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合实际,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总之,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应合理安排知识体系,精讲多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达到预期效果。化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质量就越高。

参考文献:

[1]曾凡之.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3 (9),7~10.

[2]杨艳丽,任志鹏.中学化学史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J]. 化学教育,2005 (10),24~27

[3]杜建功,高淮强.应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化学教育,2003 (9),52~56

上一篇: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策略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