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策略

时间:2022-10-01 07:43:30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策略

摘要:分数应用题在小学六年级乃至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中都是一个难点。分数应用题连接整数、小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有不少学生因分数应用题没学好,导致其整个六年级数学学不好。一直以来分数应用题因其数量关系抽象、不易掌握,涉及的量复杂,致使学生对其无从下手。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策略;数量关系;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16-01

如何解决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多年来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混合练习中,学生很难判应用题的解答是采用乘法还是用除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做应用题的过程中,随着题中条件的增加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应用题的解答类型也是有所区别的,为此,根据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特点, 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解题方法简述一下,供参考,不到之处请指正。

1.利用数量关系式解题

解答分数应用题,往往要抓住题中的"中心句"进行分析,从"中心句"中找出单位"1"和"相关联的两个量",明确"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写出关系式。如:在"延续生命"献爱心活动中,我校五年级学生捐款3500元,六年级捐的是五年级的,六年级学生捐款多少元?这里把"五年级学生的捐款数"看作单位"1",五年级和六年级是相关联的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是"五年级学生捐款数× =六年级学生捐款数"。从关系式中很容易知道这道题怎么列式计算了。

其实较复杂的题也是一个一个简单的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只要学生学会分析,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平时教师可以口头训练这样的关系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这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应用题是灵活多变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果一味围绕书上的公式、例题转,程式化、机械性地解题,对知识缺乏透彻的掌握,对题目的数量关系不做具体分析,是不可能把应用题学好的。但对具体题目还需作具体的分析,否则就容易出错。

2.重审题,找准"单位1"

"单位1"的概念在四年级学习分数时就提到,所谓单位"1",也称整体"1",把一个完整的量(比如一段路程、一项工程、一筐苹果、一本书、一段时间等)或一个数(正数)视为一个整体或一个单位,并赋予自然数1的特性,可记为"1"。分数乘除应用题题型多样、复杂,但其基本量只有三个:单位"1"的量、比较量、分率(也就是几分之几)。基本关系式是:单位"1"的量× (分率)=比较量。在解分数乘除应用题的时候,首先就要确定哪个是单位"1"的量,以此才可以判断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进行计算。

如何找准单位"1"呢?前面提到什么是单位"1",在理解单位"1"含义的基础上,还要用一些技巧来找单位"1"。如教学中我讲到两种简单的方法:(1)找分数乘除应用题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是"、"比"、"占"、"相当于"等,这些词后面的量一般就是单位"1的量。(2)看题目中的分率(几分之几)是"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的量。例如:甲占乙的。"占"字后面的"乙"就是单位"1"的量; 是"乙的 ",所以"乙"是单位"1"的量。

3.加强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及应用题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事物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数学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反映,因此,数学中的各部分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着的。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的一部分,它的数量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应用题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在编排应用题时,既要加强应用题的纵向联系,也要加强应用题本身及与其他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地说,复合应用题是由几个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题的难易程度,教学应从一步应用题扩展到两步应用题,再从两步应用题扩展到三步应用题。复合应用题与简单应用题相比,不仅已知条件增多了,而且数量关系也复杂了。学生掌握了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以及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较容易地掌握更多步数的应用题的解法,不但可以加深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而且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创造性。加法应用题和减法应用题,乘法应用题和除法应用题,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对这些应用题进行比较,使学生容易理解和区分这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解答方法。

应用题与小学数学其他知识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例如应用题与四则运算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绝大部分应用题都是四则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很好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习简单应用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教材在学生学习了一种运算的意义以后,接着就教学相应的应用题。又如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就是在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4.借助线段图解题,解应用题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干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是思维的起点,是儿童建构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复杂的数量关系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直观,能丰富学生的表象,引发联想。在分数乘除应用题教学时经常通过画线段图或面积图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拓宽解题思路,能引导学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线段图"直观、明了,能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两种量的关系,谁多谁少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判断,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师在教学生画图时要有耐心,学生刚接触线段图,有很多困难,先画什么,后画什么,要把哪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容易混淆,教学时要让学生尝试,发现问题,教师引导纠错,使学生印象深刻。如:客货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它们在离中点20千米处相遇,这时货车行了全程的。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总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引导,学生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有时解题困难,是因为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未能把解题模式抽象成为一种思维策略。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其关键之处和难点。如果能恰到好处的把握并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学生对于这一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自然也就会比较好。

参考文献:

[1]吴国勤.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J]教育科学研究, 2001,(03) ..

[2]施妙龄.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J]教育评论, 2000,(03) .

[3]郭彬坤. 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J]教育评论, 2001,(05) .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怎样入数学之门 下一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