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浅析

时间:2022-09-28 09:01:55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采取什么样的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成为了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与指引作用,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主思考意识,锻炼他们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 学习 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63-02

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数学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一道新型的小学数学题都是一次挑战,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思维方式,并且其思维方式还比较狭隘、比较单一,对于一个问题不能从多个角度考虑[1]。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下面就如何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做以下探讨。

一、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概述

创新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关于创新能力目前还没有确切统一的定义。小学数学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最终表现形式的主要评价标准为:首先,某项数学成果有其相对领先的意义,并同时拥有一定的创造性;其次,该成果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正在或将来对某领域起到促进作用,拥有一定的实际社会价值;另外,能够通过重新操作对原有的数学问题做出相对更加理想的解决办法[2]。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一般是指在外界引导的前提下或自主领悟出某种思维方式的过程,从而在此问题上找到自己的思维路径,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可见,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悟”,而小学数学创新能力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新事物或新形象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同时要克服思维惰性,利用不固定的思维方法,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或别具新意的观点,或是利用新的思维方法解决了前人尚没有解决的问题[3]。从教学角度来讲,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比对象则是学生自己,如某学生采用自己之前尚未掌握的新方法解决了某一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思维。

1.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正确选择情境不但可以丰富课堂色彩,更重要的是可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程度,进而激发其创造性思维[4]。要科学地紧紧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其突出内容必须是教学的生动性,这样才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

2.注重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一个宽松的氛围,需要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度。小学生年龄毕竟还很小,虽然严肃的表情会使学生更听教师的话,但是那样就会使学生变成只听教师话的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创造发明,不会创新。显然,这并不是素质教育想要的结果。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感觉到放松,会解放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的“鬼点子”。小学生都是有表现欲的,每一个小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一个。所以,在你追我赶中,大家都在努力,都在发明创造,这就达到了一个促进学习的良好目的。具体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呢?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那就是上课多微笑,多鼓励、表扬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实物情境,多运用游戏教学,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3.多种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问的同时,使学生自主产生对问题的质疑显得更为重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问题的条件,如教学中可以用点拨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问等[5]。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统计》一课时,例题中已经将小狗、小猴、小猪排好队,可以有以下提问过程。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三种小动物各有几只。问:你还知道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有学生说:小狗比小猴少,少1只。问:还能换句话说说小狗和小猴比较的结果吗?有学生说:小猴比小狗多,多1只。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学生说:是算出来的。有学生说:是一眼看出来的。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回答是:他们一个一个对齐排好了,一只小狗对一只小猴,多了一只小猴,所以小猴比小狗多,多1只。问:你还能找出两种小动物,比一比,说一说吗?学生选择了不同的两种动物,继续说着得出的结论。有学生说:小猴最多,小猪最少。因为小猴的队最长,小猪的队最短。也有学生说:是三个数中,最小的是3,最大的是5。课堂教学在有问有答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究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某一问题产生独特的见解,对其进行组合分析,并从中发现新的交结点或层次面,往往表现为直觉、逻辑、想象等不同的思维类型集合体[6]。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考虑问题,能够得出假设和猜测,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或新方法,并善于发现新的见解。这对拓展学生的思维面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着积极作用。

三、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还是在其生活成长过程中,只有亲身经历了其中的酸甜苦辣的体会才会更为深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亲身体验这一过程。即便某些学生不能解决问题,只要他思考了,再加以点拨和引导,使其掌握方法与答案,也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生硬的灌输某个知识点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面积单位时,若以提问的方法问:“有谁能给我比划一下你所认为的一平方分米大概是多大?”此时每位学生都会敏捷思考,甚至跃跃欲试。倘若换成灌输的教学方法:“大家可都记住了,一平方分米大概就这么大。”此时大部分学生可能记住了,但过一天或者更长时间便会淡忘。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总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于“培养”,而非“教”, 中国有句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更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因此,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老师不要给予;学生能够自发思考的,老师不要暗示或提示。如此教学,教师教“一”,学生便能学到“十”,甚至更多更广。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很有可能会在学生的一生中发挥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魏礼飞. 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徐锐. 论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唐会红.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08

[4]王己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D].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5]周琴. 中学数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认识与实践[D]. 江西师范大学 2005

[6]张景焕,陈秀珍. 小学教师关于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反思[J]. 当代教育科学. 2006(17)

上一篇:对平面几何中几个最值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新课程化学教材教学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