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时间:2022-09-28 07:28:50

关注作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方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的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中心。本文试以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标,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着手,对高中作文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为我们确立了作文新的价值取向,即让作文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张扬个性、表达感情、关注自我的途径,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真正做到自主性写作、个性化写作。

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的压抑,这样的情形促使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努力改进,其效果也可见一斑。然而,要使作文教学真正实现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就必须推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商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作文中如具备创新思维,就能使文章思想独到、内容新颖而深刻。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课外开始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写作的欲望。然而,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不能仅寄希望于课堂,毕竟课堂的时间有限,可将这种兴趣向课外延伸。

(1)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不论是课内优美的文章,还是课外书籍上精彩的段落,都要求学生拿来读一读。因为“读”是一种接受信息的表现,也是为“写”积累素材。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定期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朗诵比赛、背书比赛、演讲比赛,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有了“读”作为基础,就要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积累的材料转化成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怎样观察、收集资料,如何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将其记录下来。摘抄、随感、札记便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训练方式。可以让学生将平时看到的良词美句佳文随时摘抄下来,将自己随时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并定期将他们或摘抄或创作的美文在全班加以交流讨论,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指导

2.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束缚,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挖掘出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例如,在学完沈从文的《边城》后,要求学生运用多向思维,为翠翠的命运续写一段文字。有的同学遵从作者的意愿,以“由于种种不得已的原因,翠翠终不能与傩送携手”的悲剧作结;有的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以“有情人终成眷属”式的大团圆作结;还有的学生从 “人性美”这一角度出发,去探寻翠翠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同一篇文章,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思维也愈见深刻。

2.2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像,就难以创新。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关系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在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结合课文中相关内容,进行再造想象。在学完巴金的《小狗包弟》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着重刻画巴金将小狗送走后的种种复杂矛盾心理。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在学完《我有一个梦想》后,可让学生写一些《我的教师梦》、《我的作家梦》等之类的文章,让他们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大胆地想象联想。

2.3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一环。多年来高考作文格外注重文题的“思辩性”,因为它直接决定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训练思辨性作文。

在训练写作之前首先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以开阔视野。可让学生从中外名著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剪贴、新闻信息的聆听、哲理散文的杞记等诸多方法中广泛积累,来提高个人观察社会、领悟人生、阐发事理的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积极思考。在训练学生写作之时,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大胆地用“我”手叙“我”事,写“我”思,抒“我”情,这些都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表现。

3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在激励中完善

青年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积极的进取心,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发挥激励这一作用,尽量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写作状态,强化他们的创新动机。

学生写作之初所萌生的创新往往不是完美的,这时尤其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热情的鼓励。因此,学生只要在材料、构思、表达、拟题等某一点上稍有新意,教师就要以批语鼓励、宣读表扬等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在精神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也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另外,教师还需尽量为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创新的信心。当然,“发表”的形式有多样,可以在教室里张贴,可以在学校广播,还可以在文学社中刊登。对于那些表现极为优秀的作品或个人,可向各级刊物推荐,或推选参加各类的比赛。这样不仅对作者本人是极大的鼓励,而且对其他的同学也可起到促进作用。

在“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更需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写作中真正做到尽情挥洒自己的热情,张扬自己的个性。

上一篇:浅谈“被动型”与“强制型”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下一篇:实践法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