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民主教育

时间:2022-10-05 02:14:04

在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民主教育

摘 要 大学生的民主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群体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今后国家民主政治的有序发展。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民主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民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特点及效果,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民主教育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民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新媒体的特点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广播、数字杂志等新媒体陆续出现,给民众们提供了发表言论更为自由的广泛空间。新媒体区别于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具有(1)信息的即时性与海量性。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打破了时空界限,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新闻信息紧紧握在手中。(2)技术的消解性。这种特性是指新媒体具备的能够消解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不同社群之间界限的能力,它突出表现在新媒体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间清晰界限的消解。而这种消解能力也决定了新媒体传播形态的多样性。(3)传播方式的交互性。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开启了“传受合一”的自由互动时代。人们通过新媒体可以实现及时的交流与双向互动。一方面,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这表明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得以“互换”, 信息的采集与已不再是记者、编辑等职业传播者才能胜任的工作。

总之,新媒体所具备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它的诞生,验证了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预言。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人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人类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文化形态也正发生着重大变化。

2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民主教育

2.1大学生要加强自律、提高媒介素养

要使民主教育得到更好的效果,必须先从受教育对象――大学生入手。新媒体使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受众角色,而是可以在“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互换的角色。这种“传受合一”的双重性身份使得大学生受众们开始具备更强的主体意识,对于周围的新鲜事、新鲜人也更为关注。那么要使大学生掌握到的民主信息是正确的、健康的,关键就在于大学生们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调查,我们得出结论: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仍处于缺乏信仰、是非观尚未定型的阶段,他们在享受相对自由、平等的网络空间的同时,也容易受到这种爆炸式信息的冲击与干扰,容易脱离原本的思想观念。面对这一现象,提供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便显得极为迫切。在面对新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时,能够冷静、理智地删选信息,而不是受媒介牵制,成为身不由己的“楚门”。

2.2高校应拓宽民主教育渠道、创新新媒体教育传播的方式

2.2.1丰富民主教育资源,打造专属校园文化

以西华大学为例,自从易班这一学生活动平台在校园内推广开来,西华大学注重利用易班来推动思想教育、校园活动以及学校政策的落实。通过线上或线下的调查,根据某一话题、事件的热度和相关性来开展活动。借助这一平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这表明应注重资源内容的选择,紧紧围绕学生的民主需求与国家的政策需要,增强“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结合程度。积极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使同学们能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的民主教育中去。

2.2.2建设高素质的校园网络管理队伍

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可以由教师和部分优秀学生组成,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培训,使他们树立起职责意识。为开展高校民主教育搜集意见与建议,将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的信息全面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为进一步开展民主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2.2.3借鉴成功的网站,取长补短,完善民主教育信息化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飞速,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学生社区互动网站,如人人网、易班等。这些社交网站从创始到使用至今已有很长时间,其网站设计和功能开发已很完善,并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这些网站也纷纷开发了自媒体客户端,更加贴近生活,其经验是值得校园网络教育借鉴的。另外,网络民主教育应注意提高效率,时常更新信息和奖励优惠制度,激励大学生用户的参与与使用欲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新媒体的运用,多多少少会使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也发生变化,这对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将产生巨大冲击,甚至可能危及到传统教育的主流地位。因此,面对新媒体,采取回避、封闭的方式并不科学,关键在于高校对策的调整。以逐渐调整的方式来斧正大学生尚为成熟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参与民主政治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不断增强,也为大学生的民主教育提供了更多途径与渠道;面对不良影响,大学生们要学会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鹿存礼.新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民主意识的途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

[2] 蒋银健.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模式的影响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3] 唐胜.新媒体时代传媒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3).

上一篇: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推进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 下一篇:试析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