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外作业插上七彩之翼

时间:2022-09-28 05:59:43

让数学课外作业插上七彩之翼

摘要:"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学生学知识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得到巩固。课外作业不仅仅要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更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成为学生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当前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外作业价值的认识偏差,产生了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传统的数学作业大都是抄、做习题、试卷等,它缺乏创造性,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本课题的研究是相对于传统作业而提出的一种新观念,主要从精选、创新、多元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重在培养学生能力,培养所有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体验智力活动的欢乐,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从而走出一条适合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新道路。

关键词:课外作业;个性;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77-05

1.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旨使全体学生在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健全。新课标倡导"自主性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极其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要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其个性,让学生有效地、乐意地完成课外的作业。布置数学作业是学科教育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业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练习,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然而,多年的数学作业维持着传统旧习,以练习习题、抄写公式等机械方式为主,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作业的兴趣,有的学生往往马虎完成,敷衍了事。这种封闭的作业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展,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如果反思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它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1 作业缺乏个性化,有些老师仍统一布置作业,无视学生的个性和基础的差异性,搞一刀切,这样的作业无疑是学习兴趣的"屠宰场"。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人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而如今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层次,这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而就产生了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做作业现象。33%的学生反映作业难度较大,不能有效完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反映作业少,很容易完成。

1.2 作业枯燥繁重,形式单调乏味,缺乏自主选择权,在当今瞬间信息万变的时代,传统的数学作业已不适合学生们的"口味"了。繁重乏味的数学作业已慢慢地抹平了学生们智慧的棱角,把他们推进了一滩"死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为了便于检查,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多为书面形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运用性作业因其操作性弱。有60%以上的学生在问及"喜欢的家庭作业形式"时,选择的是"自由选择题目"或"老师出几题,由自己选做。

1.3 作业随意性,或是拿来主义,缺乏研究,有些教师认为"锯响就有沫",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策略。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加重了学生负担,逐步消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你对数学课外作业感兴趣吗?"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78%;而感兴趣的只有22%。

这些弊端的存在使得学生做课外作业的兴趣不高,作业质量可信度不高,不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业的效果不令人满意,针对这种现象,我经常在思考:那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的目的呢?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完成作业不再是孩子们的"苦差事",不再是抱怨与应付,而是学生的乐趣和期待?

依据数学新课标的思想,从"以学定教"的视野出发,同时吸取以往研究者的经验与教训,笔者对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主要从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具有思考、探索价值的数学课外作业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但要重视作业的反馈功能、运用功能,还要关注作业的发展功能,把作业作为学生的发展方式,赋予学生自己作业的权利。通过作业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的时空和作业展示的"舞台",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发展,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2.优化数学课外作业的策略研究

2.1 精选数学课外作业内容,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改革数学课外作业,首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教师要有准备的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突出知识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注重作业的典型性、易错性、全面性,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2.1.1 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设计所学内容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从中去巩固这些例题的基本方法、基本策略、基本思想。通过典型题的解答,学生对知识有了一个再认知的过程,并且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策略有了更高的实践体验。

上一篇: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下一篇:我们需要构建“观课议课”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