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

时间:2022-09-28 05:09:44

产后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 产后抑郁患者12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的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产后抑郁是指产褥期发生的抑郁,可导致产后长期抑郁、易激惹、烦躁等症状,严重的可有自杀倾向。同时产后抑郁症属于抑郁症中的一类,它相对产妇来讲发病率不低,发病率在15%左右[1]。产后抑郁症通常在2 w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造成严重预后[2]。同时产后抑郁患者不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还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为此加强干预、积极融入家庭和社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产后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120例,入选标准:自愿参加调查研究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履行咨询协议和研究义务;符合产后抑郁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45岁。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4.52±2.42)岁;婚姻情况:已婚115例,未婚5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5例,高中及中专25例,初中及以下60例;体重42~89 Kg,平均(57.2±7.26)Kg。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

1.2方法 在护理方法中,对照组在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护理、用药管理、并发症护理、运动干预与饮食干预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是积极进行心理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向患者解释一些关于心理干预的方案、原理与注意事项。发放心理健康手册,在精神上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是给予心理疏导,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与护理干,提供一个令患者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以热情帮助的心态,与患者接近,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其次是多于患者进行性知识教育,对患者应多进行性教育讲解交待,以消除患者的依赖心理和无用感,树立其安全感和自信心,促进其正常的性兴趣,提高患者的兴奋程度。两组的干预周期都为2 w。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在干预前后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抑郁状态的评价,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②两组在干预后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生活质量通用量表(FACT)是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5个部分,得分高,生活质量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12.0统计软件包进数据分析,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P

2结果

2.1抑郁状态评分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的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都明显降低(P

2.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当前我国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其并不是单纯的心理疾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产妇体内会有激素异常造成的。同时产妇躯体上的变化,会导致其身心出现异常,这时极易产生一些情绪上的变化,导致心理抑郁[4]。

在干预中,目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在抑郁症发生及转归中的作用。而生活质量包含一个复杂的内涵,它既含有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等方面问题,也包括家庭、社会等外界因 素[5-6]。为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心理认识的调整及对症治疗得到改善,在护理过程中应动员患者的亲属、朋友或同事对患者给予关怀、体谅,也能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感。而在孕期可以采取咨询、教育、个别指导等干预措施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患病率,配合产时及产后的心理护理、心理指导与咨询等方法效果更明显[7-8]。本文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的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总之,产后抑郁在临床比较常见,心理护理干预的参与能有效缓解抑郁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丽萍,何仲.书面出院教育对早产产妇社会支持和产后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4):32-33.

[2]Marcus S M.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rates, risks and consequences--Motherisk Update 2008[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Journal canadien de pharmacologie clinique, 2009, 16(1)

[3]Beydoun H A, Beydoun M A, Kaufman J S, et al.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gainstwome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2, 75(6): 959-975.

[4]曹枫林,李婷婷.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测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8):114-116.

[5]MayberryLJ, Horowitz JA, Declercq E. Depression symptom prevalence and demographic risk faetors amongU.S.Women during the first 2 years postpartum[J].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07, 36(6):542-549.

[6]张玉玲,张桂青,韩金丽,等.剖宫产患者产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志,2008,16(8):946-947.

[7]Gibson J, McKenzieMcHarg K, Shakespeare J,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validating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in antepartum and postpartum women[J].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2009, 119(5): 350-364.

[8]Field T. Postpartum depression effects on early interactions, parenting, and safety practices: A review[J].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2010,33(1):1-6.

上一篇:手术患者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下一篇:陈旧性肛裂术后中药熏洗疗效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