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思考训练,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时间:2022-09-28 04:49:56

加强阅读思考训练,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阅读思考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阅读思考;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常常搞题海战术,机械式地进行阅读训练,却没有深入思考,没有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因而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甚至是事倍功半。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阅读思考训练,使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其把握阅读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一、把握阅读思考内容,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注意阅读思考,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认识思考。在有效阅读中,学生需要静心,积极思考,审视经验积累,善于自我提问,并注意总结归纳。如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不少学生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是屡错屡犯,于是有的同学则出现焦虑与急躁情绪,亦或放弃这一类题目,导致丢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认识与思考,如静心想想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常常犯同一错误?若自己难以找出原因,则可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共同探讨,找出解决之法,总结经验教训与解题规律,提高阅读与解题效率。

第二,操作思考。这主要是指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度,注意顺序与方法,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辨别各语句的相互联系。在语文阅读理解题目中,常常就文章中的语段、语句或词语加以设问,而其解题关键则在于找出与问题有关系的语段、语句或词语。就如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见的,如在阅读说明文时,则需找出说明和被说明,找出现象与本质;在阅读议论文时,则需把握论据与论点、证明和被证明;而其他的还有比喻、比较、因果、转折等关系。这些关系会根据作者的写作技巧、创作风格而有所变化。但只要学生仔细阅读,把握阅读方法,注意总结归纳,则易于掌握。①通读全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②认真审题,确定做题要求;如《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请问文中“故乡”的含义是什么?该题是理解重点语句,既要分析表面含义,也需说出深层意思。③找寻信息,有效阅读;④文句研读,理清设问与解答关系,筛选信息;⑤再次审题,依照提问定向作答。

二、抓住阅读思考任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其基本任务就是读懂文段,理解语篇。由体裁来看,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通常追求体裁的多样化,但总的来说,通常包括四大类: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与记叙文。其中,考查较多的是说明文,尤其是介绍新发明、国外新科技的文章,一般是考查热点。而议论文则是最有区分度与难度的体裁,也是学生失误较多的体裁。由题材来看,注重生活化、现代化、多样化,既有广泛主题,也实用科学,并有趣生动,涵盖了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前沿科技、人物故事等内容。然而,由于学生阅历、知识有限,对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等文章较为陌生,不能很好的读懂与理解文章。因此,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由如下方面强化阅读理解训练,以培养学生阅读思考与理解能力.

第一,引导学生注重课内课外阅读,丰富阅读知识积累。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若想懂得并理解语篇,则需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使其涉猎各体裁、各题材的文章,丰富阅读内容,为阅读理解奠定基础。如对于一些科普类文章,若学生缺乏了解,则会有理解难度,甚至导致理解错误。而若学生平时接触过,了解相关内容,那么在做题时会驾轻就熟。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知识,也需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阅读高中语文课标规定的名著,如文化经典著作:《孟子》、《论语》等;小说,如《三国演义》、《呐喊》等;诗歌散文,如朱自清散文、鲁迅杂文等;剧本,如《哈姆莱特》等;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语文常谈》、《歌德谈话录》等。也可阅读一些报刊,如《阅读与写作》、《杂文报》、《文学自由谈》等,以拓宽视野,积累知识。

第二,注意统观全文,把握主旨。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尽管是就某段话或几句话进行提问,却是在篇章主旨统筹下由众多信息凝聚而成的,在阅读过程中,若忽视了文章主旨,则会导致理解偏差。如有的同学在做题时,常常断章取义或者以偏概全,根本原因在于未统领全文,未准确找出文本主旨,误将某一句话或某段看成是文本中心,则会形成理解偏差。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如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仔细剖析文本,理清文本思路,抓住文章“文眼”或关键句,以统领全文,只要掌握文本主旨,了解写作意图,就能提高阅读效率。一般而言。找出课文中的中心段或总结句,则可抓住“文眼”。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开篇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本文的切入点。作者“不宁静”是他漫步荷塘的原因,交代了创作的导因与背景。而作者为何看到如此的荷塘,其“文眼”则是第三自然段,朱自清表述道:“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到了另一世界。”在这一句话中,“另一世界”主要指超然而宁静,没有痛苦、压制与纷争的世界,可见,本文作者是个由现实困扰脱离而出的“自由人”。通过该文眼,则可快速而准确地抓住文本主旨。

上一篇:描写具体生动 特点跃然纸上 下一篇:蚂蚁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