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让人智慧的教育

时间:2022-09-28 04:37:51

创造让人智慧的教育

摘要:盛泽实验小学开展的“丝绸文化背景下智慧型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以地方丝绸文化为背景,从智慧型课程理念、课程建设原则、三大课程体系架构、四种实施形态、五步研发模式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了体系化建设,并在课程顶层设计、师生队伍成长、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丝绸文化;智慧型;校本课程体系;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A-0035-06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类课程之间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地方课程处于“中间阶段”,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呈现学校特色。地方文化也是如此,既与国家文化协调一致,又与学校文化息息相关。因此,站在学校角度来看,地方文化显然具有“背景”的意义。盛泽作为全国四大绸都之一,丝绸文化作为地域主导文化,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道背景。丝绸以华丽的外表、精致的工艺、柔韧的品质、自然的属性,给予盛泽以丰厚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也谱写了学校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基调。

20世纪90年代,盛泽实验小学率先提出“夯实基础、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开展了“以丝绸文化为背景,提高苏南小城镇儿童素质”课题研究,历时三轮九年,优化“学习、活动、交往”三大实践体系,走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丝绸之路。21世纪初,学校积极传承丝绸文化精神,提出了以“让学生越学越聪慧”的智慧教育理念,形成了“培养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的办学目标,开发了60多门校本活动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智慧教育的内涵。

像绝大多数学校一样,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存在三个“偏差”:一是片面追求校本课程的数量和规模,以为“只要布云就会下雨”,致使很多课程昙花一现;二是过于强调校本课程的特色和亮点,缺少与国家、地方课程的整合,造成课程的同质重复;三是偏向单一的活动课程,以各类兴趣小组的形式实施,过于单一与粗放。针对课程建设中出现的“碎片化”、“割裂化”、“单一化”等问题,学校提出了“系统设计、自主建构和整体实施”的课程思路,开展了“丝绸文化背景下智慧型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旨在对课程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们所指的“学校课程体系”,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统整之后的课程系统,而非单指“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基本要素。课程结构影响人的素质结构,完整的课程体系架构,能够高水平地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高素质发展。

“智慧型”是盛泽实验小学校本课程体系的价值指引和实践表征。“智慧型课程”指向“人”的智慧潜能,发现并成就“人”的人生智慧,从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智慧型课程”不仅仅指“智育课程”,而是指每门课程的“智慧本质”,是一种超越知识与能力的课程育人价值取向。它具有三个特性:一是道德性,正所谓“美德即智慧”;二是实践性,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三是生长性,学生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

杜威曾经说过,“生活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内容”;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也说过,“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盛泽实验小学地处丝绸之乡,丝绸文化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环境和课程资源。一是目标导向,丝绸文化有的“高雅、精致、柔韧、创意”等精神品质,丝绸行业独具的“真诚、融通”等品行,涵养着一方学子,也成为他们的必备品格。二是内容资源,丝绸文化丰厚的历史积淀及丝绸产业链上的产品活动,善加开发和利用,都能转化为独一无二的课程产品。三是实施环境,丝绸之乡数百家企业和数千家商铺以及各种行业商会,都集聚了一大批社会人才和良好的创业实践环境,为学校的课程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二、体系建构

(一)智慧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

1.让人成为“完整”的人

“人”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身、心、灵是不可分离的整体,一旦分离就会造成人的异化。人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不能牺牲童年的幸福去换取未来的成功;人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营养”,偏于智力而忽视健康、美德就成了“半人教育”。学校教育要从“整体育人”的高度设计课程体系,考量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培养“完整的人”之间的适合程度,建构起基于培养目标的校本课程体系。

2.从生命的“根本”出发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吃饭、睡眠、运动、生死以及读写算入门等问题,是生命成长中的根本性问题,“本”固生命才会枝繁叶茂。从儿童终身发展的基本问题出发,才能建构一个让儿童终身受益的课程体系。

3.使人得到“充分”发展

人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让人得以全面地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也会异变为全面平庸。智慧型课程关注人的潜能优势领域,并能创设适合人优势发展的系列课程,让人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课程体系赋予每个人以课程选择权,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找到一条个性化的发展之路。

(二)智慧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原则

1.统整原则

系统的课程体系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隐性推手”和“力量根基”,牵动着学校的整体变革。一是课程整体目标与学校育人目标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实现校本课程体系是国家意志、学校意志和学生意志的有机统一。围绕育人目标的内涵特质及素质结构,从身、心、灵三个维度确立课程整体框架,并定位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按照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及选择性课程将课程进行分层建构,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二是课程内容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协调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可能,保持课程内容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并将同一领域不同门类的课程内容加以整合,避免碎片化和重复化。三是课程的整体实施与学校特色发展保持同步推进。以课程体系的校本化实施为主轴,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保持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评价管理的和谐节奏。

2.共生原则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为了人、依靠人、成长人,是一个课程体系与人的素养同生共长的过程,不是一厢情愿的闭门造车。鼓励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与体系建构中来,发挥集体智慧,共襄课程建设大计。一是让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充分赋予教师课程开发、选择与实施的权力,增强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二是让学生成为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倾听学生的内心需要,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评价课程、修正课程,真正体现课程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课程;三是让家长成为课程建设的助力者,打造第二支课程建设队伍,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形成家校合力。

3.精品原则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产品,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物化体现,是一所学校教育实践和研究水平的根本标志和有力证物,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太多求全,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不能大而无用,应从学生发展的根基入手,致力于固本培元的课程,打造一批精品课程,让学生烙上智慧的印记。精品课程的开发与打造,须有丰厚的课程资源、优质的教师团队及先进的课程思想,是一种慢功夫,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人为包装,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评价依据。

(三)智慧型校本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

1.一个核心目标:培养“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实际,我们主张培养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以此作为统领学校工作的核心目标。“秀外慧中”是指人外表秀丽、内心聪明的总体特征,即内外兼修、外表与心灵一样美丽;“阳光儿童”是一种隐喻,意指学生要像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蓬勃向上,自信积极,创意无限。

“培养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的内涵:一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对于未知能够保持持久的兴趣,并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地进行探索,增长见识、获取新知;二是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学会认识、学会交往,学会关心,并在这一过程中,自信得以增强,乐观开朗的性格得以形成;三是培养学生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聪明”不是一味接受、死记硬背与呆滞死板,它一定与拥有主见、个性灵动、善于思考、勇于批判并敢于创新紧密相连。

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着眼于六十年的发展,确立“好读书、知礼仪、健身心、远志向”的终身发展目标,着力于六年的成长,确立“会倾听、善思考、厚基础、有潜能”的学习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我们进一步确立了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应有的三大核心素养:健、真、慧,指向人的身、心、灵的完整性。健,指身心健康,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根本所在,兼指身体和心理;真,为人要真,这是做人的根本,不断探索真知,这是求学的根本;慧,字面意思即指聪慧,即让盛泽实小的每个孩子都能聪慧起来。

健、真、慧是针对儿童身体、道德和智能这三个方面提出来的儿童素养,它们形成了绸乡儿童的智慧表征,这三者相互建构,形成了智慧的“阳光形象”。健康的身心是智慧的保证,是人生的一种明智的抉择。歌德曾经说过,“智慧就是在真理中发现的”,“求真”是人类追求智慧的必备品质,在“求真”的过程中更加形成了道德的高贵品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和智慧是一体的,最大的智慧就是道德的体现,最大的道德就是智慧的体现。贝聿铭曾经说过,智慧来自于经验,儿童的智慧就是“无邪+经验”。因此让孩子用孩子的方式获得经验,才能培养属于孩子的智慧……一名真正的儿童,三者缺一不可。一个智慧的儿童,是三者合理的建构。

2.三大课程体系:生活与健康、伙伴与交往、发现与探索(见图1)

在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围绕健、真、慧三个核心素养,我们设计三大核心课程体系,直抵儿童的生活智慧、交往智慧和学习智慧。

(1)“生活与健康”课程。儿童的发展要以健康的身心为基础,“生活与健康”课程是孩子发展的根本,包括国家课程中的体育与运动、心理与健康等课程,也包括校本开发的心理辅导课程、阳光体育课程等。

(2)“伙伴与交往”课程。学生是在朋辈文化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交往准则的,其真诚做人、认真做事的品行唯有在活生生的交往活动中才能获得自我生长。伙伴与交往课程既包括国家课程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也包含学校开发的岗位实践、任务型晨会、成长护照等课程。

(3)“发现与探索”课程。智慧的课程,是能够让孩子的潜在智力表现为显性智力,能够在智力活动中进行发现和探索,并且形成经验的课程。学校着力于打造这种学生智力和课程治理统整的课程,称为“慧心课程”。主要三种表现形式:一类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例如,通过“组块教学”等方法,对国家课程进行联结性学习、统整性实践、单元化阅读、板块化记忆等校本化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慧心社团”课程。学校成立了“慧心社”,精选了五大类课程:艺术、科学、农耕、信息活动、文学。第三类,以学校环境、学生活动课程、课余活动为主的浸润性课程,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例如学校的“名人大道”课程、程开甲科学活动室等等。

智慧型校本课程指向明确,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而智慧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保障校本课程的实施。

3.四种实施形态:嵌入式、探究性、多元化、浸润型

学校经过梳理、筛选、整合,建构成以下四种形态的校本课程:

(1)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嵌入式课程。我们认为,嵌入滑轮,能够增加拉力。同理,嵌入校本课程,能够高水平地实施国家课程。因此,遵循学科课程标准,选择国家课程,补充校本课程“微量元素”,优化学生智能结构是此类课程的建设策略。例如,我校将《论语》作为语文学科的嵌入式课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学习水平,嵌入到孩子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中,让每个孩子装着一部《论语》出校门。

(2)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性课程。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制定了纲要,而没有具体的课程实施细则。我校立足丝绸文化地域教育资源,编撰了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的《丝绸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有民俗文化、丝绸产品了解、丝绸生产实践等内容,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

(3)基于儿童个性化发展为主的多元化课程。我们认为,每一朵花的生长要求是不同的,根据花朵的需要进行浇灌才是最好的方式。同理,每个孩子的需要是各异的,让孩子规划自己的方向才是最好的成长。学校根据学生需求,让孩子自组社团,创建了多元化课程。学校精选了六大类课程(见表1),供给六十余门课程,力争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爱”。学校组建了结构多样的师资队伍,有教师、家长、社会人员等等,充当学生的“助手”,让每个孩子能够享受到多元化的教学,从而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式。

(4)基于校本文化资源的浸润性课程。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们认为,无痕是教育的一种智慧的“行走”。学校设置良好的环境,设计智慧的活动,能够让孩子在行走中不知不觉地成长。学校做了三方面的设计:一是设计学校常规活动,如阅读节、艺术节等,加以课程化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浸润”;二是设计社会活动,将社会的需要引进校园,例如书法特色进校园、外出游学等等,让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浸润”;三是将校园的各个景点加以课程化设计,如教师根据校园中的一棵石榴树,开发了“和石榴共成长”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耳闻目濡中“浸润”。

4.五步课程研发:评估、规划、培训、调控、改进

基于多年的经验积累,学校形成以下课程研发程序。

(1)评估:学生需求评估、资源评估,做到以儿童智慧为核心。

儿童智慧是课程的特色和目标。课程开发之前,教师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儿童所想、所缺、所需,选择开发儿童能用、要用、用好的课程。例如老师们发现,小学生中心理问题有增多的趋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学校和家庭所重视,开发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教材。

(2)规划:课程结构、组织架构、编撰模式等。

学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或邀请专家,或部门研讨,对整个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构架以智慧教育为核心的理念,确定目标、内容、组织架构等,并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课程开发力量,编撰校本教材。仍以“心理健康”课程为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的编委会,张翔教授担任顾问,组建了编写小组,确定了每册教材的主编及编写人员,并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撰写形式、实施方式等进行部署。

(3)培训:理解课程框架,并掌握基本的实施技能,做好课程实施的准备。

只是对课程进行规划是不够的,课程实施者――相关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运用至关重要,因此,学校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培训分两个层面,一是全体教师,一是教材编写人员。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包括两方面:①心理常识理论培训。②小学生心理实践模拟性培训。对编写人员的培训分三轮进行。①心理辅导专业知识讲解。②案例撰写示范引导。③对教师撰写的案例进行解剖式讲解。

根据不同的课程研发状况,我们提出了六种具体的研发方法:①选择:通过学习、整理、评估,引进某一门课程或科目、活动。②改编:对原有或引进的课程作一些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③补充:在保持某一课程基本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些相关内容或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原定目标。④拓展:对原有或引进的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进行提升。⑤整合:在不同的课程、科目、活动之间形成关联,增强学校课程的整体逻辑性。如“深度学习”四类儿童课程。⑥创编:对某一门课程或活动进行完全开发。如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心的小豆豆》等。

(4)过程调控: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保证实施过程达到预定目标和水平。

在开设校本课程以后,学校相关部门经常通过巡视、反馈,让校本课程得以更好地实施。另一方面,科研部门定期对孩子进行调研,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行过程性调整。

(5)评价改进:对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和经验、困难形成判断,并通过改进逐步深化。

根据课程的功能和实施方式,我们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科水平测试;二是单项能力测评;三是课程学分评价;四是现场作品展示。

根据课程评价,及时调整课程目标定位、更新充实课程内容以及变革课程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水平。

三、成果经验

(一)以培养目标为指引,进行课程顶层设计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是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全面梳理。学校结合《智慧教育文化纲要》,以“培养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这一目标为指引,对课程进行了顶层设计。首先对智慧教育的内涵进行了个性化解读,以“知人自知”作为学校精神,把“自由精神、解放旨趣、实践变革”作为行动纲领。其次对培养目标进行了时间定向。六年培养目标是:“会倾听、善思考、厚基础、有潜能”;六十年目标是“好读书、知礼仪、健身心、远志向”。第三,确立了智慧儿童的三根支柱――健康、求真、智慧;建构了与之对应的三大课程体系――专注于“生活与健康”的“阳光体育课程体系”,“伙伴与交往”的“伙伴德育课程体系”,“发现与探索”的“慧心课程体系”;形成了四种课程形式――嵌入型、多元化、探究性、浸润性课程,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相呼应。第四,在课程实施上,形成了“让教师更专业,让学生更聪明”的教学理念,对智慧教学的表征进行了归纳。课程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上下两个推动力,向上推动了学校文化的整体建构,向下落实了课程活动的具体行为,一方面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优化了对课程的实施。

(二)以师生队伍为主体,开辟多元化成长通道

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过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师的教学更加专业,为教师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通道。主要表现在:(1)教师的知识文化形成合力,变成一个动态的课程库,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一门动态的课程,拓展了学校课程的空间。(2)教师的发展有了多种途径。教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挥才智的地方:可以在某个课程领域,在某种实践方式上自主选择,进而形成个人的特长。(3)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通过课程建设,提高了对学生的认识,拓宽了教学的视野,必然会带来教学能力的提升。在五年的科研过程中,42%的教师成为区骨干教师,新晋率为23%,教师的职业认同率和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课程实践的主体是学生。通过课程建设,学生找到了智慧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习的效能。主要表现在:(1)学生得到了个性化发展。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计,让每个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智能。(2)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激发。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找到了适合自己智慧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质量。(3)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提高。三根素质支柱的建构,夯实了智慧的基础,并使学生在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上有了发展,在学习态度、学习情感方面有了合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在近五年来,每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次数达到400余次,获奖比例为25%左右。学生的学习后劲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肯定。

(三)以精品课程为支柱,奠定学校特色内涵

精品课程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奠定了学校特色内涵。一门课程的功效究竟如何,我们无法进行先验的判断,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发方式,不失为一种智慧的策略。学校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般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一般课程是由教师开发,经过学校认同,具有学生市场的课程。一般课程经过考核,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为重点课程。重点课程是受到学生欢迎,能够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课程内容、管理质量具有保证的课程。精品课程是对重点课程的精选,能够对学生素质产生重要影响,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且课程比较成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精品课程能够对学校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能够反作用于学校的办学精神,推动学校的后续发展。例如学校在精品化课程建设中,逐渐形成了四门课程:儿童阅读、儿童写作、儿童哲学、综合性思维。这四门课程影响了儿童学习的智慧品质,对理解、运用、思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学校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学校经过论证,计划以此作为深度学习的四门课程,下一步重点研究。精品课程成为学校特色的亮点。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吴江区文化型学校、苏州市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全国足球试点学校等等,智慧教育的办学特色也逐渐鲜明。

Abstrac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school-based course system by our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cal silk culture, makes a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courses from such aspects as intelligent curriculum philosophy,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three frameworks, four implementing styles, five-stem pattern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fulfilled in curriculum top designing, teacher-student growth and school spe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silk culture; intelligence; school-based course system

上一篇:基于时频二维能量特征的汉语音节切分方法 下一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