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雕塑显现投资价值

时间:2022-09-28 11:02:18

当代雕塑显现投资价值

雕塑作品受关注

要进行雕塑投资收藏,首先要明确雕塑的基本概念,雕塑的分类和种类较多,按所用制作的材料可以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和玻璃钢雕塑。按形态可以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按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碑和纪念雕塑、室内架上雕塑和案头雕塑。

从上面的分类可以看出,雕塑艺术所涉及并辐射的范围非常广泛,然而,在这些作品中,雕塑往往被视为一项技法或工艺附属于材料或实用目的本身而未能成为独立的艺术,也正因此,雕塑作品在拍卖市场没有取得非常独立的地位,雕塑作品往往分散在当代艺术西画板块或玉石家具等按材料分类的拍卖专场中。不过近年来,一些拍卖行已经开始了对雕塑的探索。如嘉德的中国雕塑专场,成交量一千多万元,成交率近九成。

目前当代雕塑市场表现弱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当代雕塑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规范化的价格,而在中国画方面,许多画家已有一个可操作的价目表,甚至有的画家花鸟画一尺多少价、山水画一尺多少价,都十分明确,而且随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但是在雕塑上,却只有创作价,没有市场价。这使得有意购买雕塑的人因心中无数而望而却步。二是由于雕塑是可以复制的,使有些人认为,雕塑没有原作,不值得收藏。其实,对于雕塑的原作,或者说真品,在国际上是有规定的。比如一件青铜雕塑翻制数量在20件之内的都视作原作,超过限定数量翻制的雕塑只能称为复制品,而不能叫原作。三是雕塑的可复制性,造成作假比较容易。应该说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是艺术品作假,在书画、古董等方面也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不同的是高明的书画作假者本身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巧,而雕塑的作假则只要由熟练的工匠即可完成。

尽管如此,雕塑艺术还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它能使观赏者多角度地欣赏,能够在不同的环境里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还能使观赏者感受到触摸的,这些是绘画作品无法与之比拟的。

雕塑不同与绘画的一点是雕塑作品本身的成本价值就可能相当高,如紫檀木雕,其所使用的木材就有很高的价值和保值功能,这使得雕塑作品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更强,起步价的跨度也更紧密。

雕塑市场不同与绘画市场的另一个方面是雕塑市场除了一级市场(画廊、艺博会)和二级市场(拍卖),还有一个定制市场。一些超大型的雕塑往往是为配合市政建设和公共空间而特别创作。也因此,雕塑作品对其所在空间会产生巨大影响并创造更多的衍生价值,如一些地标性雕塑可以带动相关商业地产,也可以通过比例缩小开发衍生品来满足旅游纪念需求。因此,对于机构来说,收藏或投资雕塑作品比书画作品在商业上更有传播力和衍生价值;而有些雕塑作品因为尺寸和题材原因也更适合被机构纳入。

市场价值被低估

国际雕塑市场约占全球艺术市场总成交额的10%左右,国内雕塑市场依附于西画板块,刚刚起步。四大拍卖行(保利、嘉德、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的拍卖数据显示,高端当代雕塑占西画板块的比例在4%~9%。2011年当代雕塑在四大拍卖行的成交额达1.98亿元,比2010年上涨了50%,成交率保持在73%~82%的稳健水平。2011年当代雕塑在四大拍卖行的平均价格达到了155万元,比2010年上涨了55%。

西方雕塑市场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整体价格上扬,高价频出。著名艺术家贾克梅蒂1960年的雕塑作品“L′homme qui marche I”(行走的人I)于2010年2月3日在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得6500万英镑,打破了当时的全球艺术品拍卖纪录(目前排在第三)。该艺术家5年内作品涨了429%,其所代表的雕塑板块也在当年取得了14%的涨幅,高于绘画的涨幅(8%)。 2010年全球十大拍卖高价中有4副作品是雕塑。

总体上来说,雕塑市场化程度还是不高,一些在学术上十分成功的雕塑艺术家的作品流转率和价格远不及同级别的绘画类艺术家。传统审美型的雕塑家如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成钢,其作品多次获国际大奖并被各大美术馆收藏,但其上拍的作品数量仅为十几例,虽然作品百分百成交,且均价不低,但与之头衔和地位相比还有极大的空间。再如当代观念型的雕塑家如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隋建国,其作品早已在苏富比佳士得的当代艺术夜场亮相,但目前的总规模亦只有4000多万元,而同级别的当代油画艺术家单价早已过千万元。这两位领军人物的流通市场尚且被低估,更不用说其他的雕塑家了。在中国雕塑学会的700多位会员中,职业发展能够兼顾学术和市场,即以雕塑作为主要创作方向且有一定拍卖纪录的不足百人。

投资收藏有技巧

雕塑对周围空间和环境的要求颇高,合适的展示能极大地提升周围品位,也因此,收藏雕塑作品更能反映藏家的眼力和对艺术的热情,因为,一幅油画作品可能在不同的房间都可以展示,但雕塑作品或许只能在某个位置才有感觉,并且一下子就能让来宾感受到藏家的品位。所以,西方顶级藏家的藏品中必定少不了雕塑作品。很多绘画作品买来是“藏”的,而雕塑是一定需要展示的。藏家在第一次接触到雕塑作品的时候就要在脑中构建起雕塑作品的展示空间,只有藏家的收藏水平够格了,雕塑作品才能真正展现其魅力。

收藏雕塑作品,藏家还需要做相当多的功课。首先是精准的尺寸,其次是雕塑的材质,因为不同材质对保存的要求也不一,防潮、防锈、防晒等都是对雕塑作品必要的保护。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藏家需要了解该雕塑作品的具体版数,因为同一件作品可能有好几件的“拷贝”,有的尺寸一模一样,有的按比例缩放,有的材料不同,这在一定范围内都是允许的,但是藏家需要知道自己的藏品是哪个编号,毕竟,只有2个版本和20个版本价值相差是很大的。

收藏雕塑作品,是学习亦是享受,是挑战亦是机会,在空间中构建艺术的立体美感,在时间中凝结艺术的永恒魅力。

上一篇:婚房巧置换 多难也兴家 下一篇:商业性担保助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