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理念要变 行为要改

时间:2022-09-28 10:49:58

化学实验理念要变 行为要改

【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化学实验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验探索,教材、实验册及教学辅导资料的严重束缚,实验教研气氛营造不起,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化学实验的理念要变 ,行为要改。因此必须明确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真正在行为上努力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实验要求 ;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教学之所以总被重视又屡屡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

1 重知识传授轻实验探索 教师比较强调和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重视的是实验结果或结论,而对实验过程的探索不够重视。显然,这样的实验教学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材、实验册及教学辅导资料的严重束缚 现行的教材、实验册及教学辅导资料上设计的实验题目中客观题目众多,对于这些题目,或答标号,或填写数据、操作、仪器名称、现象等,这样限制得过死且往往都给出标准答案,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久而久之教与学都停滞在应试作答的模式上。

3 实验教研气氛营造不起 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探究的研究不够,至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的问题、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不去分析学生实验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学法指导,因而使得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相对薄弱。

4 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忙于赶进度,演示实验做的多,而让学生练习的少,因而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始终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5 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只注意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的描述,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不注意比较实验前后的异同,不注意一些表面现象所掩盖着的深层次内涵。因而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往往片面、浅显、甚至存在错误。

6 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及实验的内涵搞不清楚,也就不能够完整表达出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而教师不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的化学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化学实验的理念要变,行为要改。

1 必须明确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1.1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实验要求。

《新课标》将原来化学实验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融合在内容标准之中,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再单独列出。在《化学教学大纲》中,对化学实验教学技能的要求只是简单的“初步学会……”,而在《新课标》中,常常出现“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实验尽可能地出现在各个角落,不能讲实验、背实验,因为它不仅是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将它作为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最后为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做好准备。

1.2 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实验要求。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目标,《新课标》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就说明,在探究性学习中,对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变“听化学、看化学、练化学”为“看化学、做化学、用化学”。

2 真正在行为上努力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1 转变教育思想 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为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留有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亲自试验并解答;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3 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2.4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

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一定的难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亲自探求未知奥秘的行为,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认真操作,不认真观察现象,不能发现问题,学习不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探究。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能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如教材中《碳酸盐的性质》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练习的方式提供知识、思路和方法的铺垫,再提出问题。事先,由学生自己去收集自然界中含碳酸钙的物质,然后由学生考虑、思考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这些物质(如贝壳、螺丝壳、目鱼骨等)中含碳酸钙。从初中学生的认识结构看,这一问题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的动机,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然后从方程式入手,分析反应现象,得出结论,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在学生得出假设、实验、检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联想、类别、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找出规律,完成了发现的全过程,最后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解释自然现象,满足了学习和操作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情意活动及认识、思维活动获得和谐的统一。

2.5 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

上一篇:电路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下一篇:语文新课程应重视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