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时间:2022-09-28 10:10:57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无论任何教学方法、手段、技术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的,只有唤起学生的积极响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所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就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开展教学;教学的内容、难度是否切合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只有切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教学才可能有效

关键词:物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演示实验 探究性实验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世界观、教改意识、教学理念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的创新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放手让学生共同探索物理知识,使师生的交流更加协调、平等、全方位。教学过程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做好师生关系的转变

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种以自己为中心,家长式的,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不允许的做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不要因担心学生做不好就越俎代庖,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也要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而又浑然不觉时教师要指出。教师要善于选择指导的最佳时机和方法,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要适时地点拨学生思考问题;抓住时机提醒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步骤的转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对他人或自我的评价。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老师喜欢的程度。“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维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课堂中应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声音,鼓励他们敢想、敢猜、敢说、敢做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表扬他们点滴的思维成果,师生间共同形成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品质。从物理实验着手设置实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类的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科学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可以随时的创造一些实验场景,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变阻器》这一节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收音机上的某个旋钮时,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又例如:在演示声音具有能量时,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正高声播放舞曲的喇叭前,蜡烛为什么会随着舞曲的节奏而跳动?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合理的创设情景,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完理论课后再让学生到实验室亲手做一下实验,验证一下所学的知识,不但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要加强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所有物理定律均来自于物理实验,并受到社会进步和新的物理实验所检验,并又有新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加强物理实验,这是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不少地方物理实验成了薄弱的环节,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口授、耳听、笔演”,解题成了学生学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由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是在手脑并用的科学过程中形成的,学到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僵死的东西,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这是培养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大力加强实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观察,动脑思考”,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课内实验延伸到课外家庭实验,要大力鼓励学生课外用生活用具、玩具做各种小试验,小制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使他们感到科学就在身边,物理并不深奥。做为物理教师,首先必须重视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形式有课哪的也有课外的,如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教师都要适时指导。通过一定数量的探究实验积累,就可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逐步为后面独立完成涉及更多探究要素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演示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现象:在一个比较粗的饮料瓶中充满香烟(或是卫生香)的烟雾,拧紧瓶盖,制成一个显示光路器(能多个班级重复使用)。用激光笔从瓶底照向瓶口,能清晰地显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总之,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的意志品质,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才能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主编周成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篇:课堂教学提问如何改变?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