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想象画中的灵感与技法

时间:2022-09-28 09:46:00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以全新的视角对美术教育进行了再认识。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教材中想象画的研究,探索了启发儿童灵感与技法相统一的方法。

小学教材 美术教学 想象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绘画是内在的一种儿童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在意愿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想象画是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开始创作认识的课程。它是通过学生的记忆、摹仿、然后按照自己的综合比较、重新组合画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形象摹仿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规划、构图能力、色彩搭配调和能力、表现创作能力都可以得到训练。

想象画创作中,首先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感。灵感具有其突然出现且迅速消失的特点,因此需要教师启发和保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欣赏作品,多思考,积累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想象画需要载体进行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灵感的同时,进行基本技法的指导,帮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内在潜力,使学生能够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

一、教材中第三学段中的想象画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美术教材中第三学段想象画的内容标准都不同,主要涉及“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三个领域。想象画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占的比重较大,三个学段均有涉及。

第三学段想象画的内容标准如下:

“造型・表现”领域: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制实践;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综合・探索”领域: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以《趣味文字》为例:

《趣味文字》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学习领域为“造型・表现”。教学目标为: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书写方法;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引导阶段: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归纳其特点。出示变体美术字,引导学生比较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

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比较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发展阶段:教师介绍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的字体。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为形象、美观、生动、有趣等。它的变化分为笔画变化、字形变化、结构变化和形象性四类。教师出示各种趣味美术字启发学生想象,感受其趣味性。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这一阶段通过欣赏归纳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再进行基本步骤的演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同桌交流讨论将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改变,得出基本结论以后让学生着手创作。

第三学段表现手法趋于成熟,想象画比重较小,重视技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可引导在一幅作品中穿插多种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创作。

二、想象画教学的建议

1.注意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在教学中,应根据想象画的要求,采用欣赏优秀作品、图片、录像、幻灯等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气氛,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氛同。让学生在学习情绪上受到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促使他们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不失时机地要把自已的见闻、感受描绘下来。学生对周围客观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形态、结构、比例和色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然后,运用绘画技法,表现可视的艺术形象,抒发内心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由观察事物,丰富感性材料,体验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料,运用视屏、范画、图片等手段使其表象素材增加。还要引导学生多方面观察自然,使其知识与表象丰富起来,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生活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形象资料,为想象画提供具体素材。

3.启迪学生思维,展开想象

唤起学生兴趣之后,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传授绘画的初步理论知识和技法,然后进行创作练习。根据学段的儿童,对事物的形象认识、分析和感受,有针对性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顿悟,使学生产生创新的冲动,并积极、主动地追求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4.合理评价,鼓励学生想象

评价学生作品时,可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作品展示、小组共评等多种形式。在他们互评时,注意倾听描述,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闪光点,作恰当的阐述,对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儿童给予表扬,并激励所有的儿童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

三、总结

灵感和技法共同构成了创造力的完整内涵。而想象画作为学生绘画的基本训练方法,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象画教学不仅能技法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创作技法。教师在想象画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灵感并示范指导技法,能使灵感和技法有机的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许平.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及创新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11(7).

[2]谭喜红.浅谈课堂教学中儿童画创作实践[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7).

[3]周景风.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创作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9,30(9).

[4]徐海云,燕红梅.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6).

[5]沈永政.儿童想象画创作教学的十一种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2006,(2).

[6]王婷.优化小学美术教育〖KG1〗致力于学生未来的发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上一篇: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积极影响 下一篇: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