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考”初探

时间:2022-09-28 06:59:26

美国“高考”初探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随着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的发展,各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都经历了种种富于特色的发展。美国的教育体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它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更是代表了欧美文化圈的文化特征,研究美国“高考”势必利于中国高考在变革采众长,形成中国特色。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SAT;ACT

[作者简介]罗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生,北京1008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157-05

一千多年前,中国科举制度的创立成为教育评价的萌芽,到18~19世纪,欧美国家和日本才开始效仿中国的考试方法。而教育评价与测量的潮流实际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20世纪测验运动的开始,以1904年美国科学家桑代克发表《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为标志。在这二三十年间,各类测验层出不穷,以学历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为三种最主要的类型。在这种背景之下。AT(Achievement Test)应运而生。到了1926年,现代美国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研究最为深入的全国性大学入学考试SAT(Scholastic AptitudeTest)诞生了。1959年,美国ACT教育集团所承办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又称ACT(American CollegeTest)也出现了。从此,后两者成为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SAT和ACT两大体系。

在美国,并没有中国这样全国高校统一的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考”。对美国学生来说,狭义的“高考”包括:学术能力倾向测试(SAT),后更名为学术评估测验(Scholasfic Assessment Test)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以及学业成绩考试(AT),即AchievementTest)等多种考试。但是,现在大多数地区的大学都是采用前两种,其中又以SAT考试最为广泛和重要。

一、美国“高考”的发展历程

美国高等教育始于殖民地时期。第一所高等学院出现在1636年的马萨诸塞州,这所由教会创办的简陋学院――哈佛学院,就是现在蜚声世界的哈佛大学的前身。经历一百多年缓慢的发展过程,北美大陆上的高等院校日渐增多。但是,入学选拔制度仍然是较为落后的。在19世纪以前,几乎所有美国高校的入学考试都只有口试这一种形式,测试内容也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最初考试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美国承袭自欧洲中世纪大学传统。以下是哈佛校长曾起草的一份文件:“任何一个学者,只要能够读图利或者其他古典拉丁语作家的作品,能够讲地道的拉丁语,能够独立地创作拉丁语诗歌和散文,能够熟练掌握希腊语名词和动词的词形变化,那么他就可以被该大学录取。”这段话可谓是将当时美国高校的招生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身为殖民地,也仍然带有浓厚的从英国承袭来的高等教育观,对拉丁语和希腊语等古典学科极为重视,考核方式可以说是主观性极强,无一般性标准。

到19世纪之后,美国高校招生情形有了很大改变。以哈佛为例,1820年增加了考试科目地理。到了20世纪40年代,又增加了几何、历史、化学等考试科目,后来又有了更多改变。但总体来说,南北战争前的这个阶段,考试形式并无大的变化,只是在考试科目和内容上产生了变化。

直到1862年《莫里尔法案》通过后,高校数量迅速发展,技术性高校大量增加,而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取更多学生(包括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学生),于是另一种方式“证书录取制度”应运而生。在杨思帆的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到,密歇根大学首开招生制度“证书录取”的先河。1871年,该校通过对密歇根州中学的调查,确定了一批重点中学,决定对这些学校的学生实行毕业证书录取制度,也即是在这些学校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不用经过考试而直接进入密歇根大学。这种制度在19世纪的美国得到了普及。

20世纪以来,由于中学数量的猛增导致考察任务过于繁重,中学逐渐失去自主办学权,渐渐出现跨州跨地区的专门认可组织。随着中小学的普及,生源日渐充足,高校(不包括社区学院)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质量,选拔性招生制又重新焕发生机。“1900年11月,‘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成立。次年6月,举办了第一次跨州的统一入学考试――‘学业成就考试’(简称AT测验)。考试科目为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历史、数学、化学和物理等学科。”

和中国不同,美国的教育权实际上是由各州掌握的。1918年后,义务教育法在各州相继颁布,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促进了高校(不包括社区学校)招生选拔考试的发展。但是这种制度虽然具有更为标准化即更加客观公平的优点,却被批评为只侧重书本的知识性考察,造成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于是,引言部分提到的学术能力倾向测验(SAT)在1926年首次出现。以后,SAT测验逐步代替AT考试成为主要考试方式。1947年,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与“大学人学考试委员会”(CEEB),在普林斯顿创建了“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从此承担SAT与AT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前进的,不久,这种单一考试的入学选拔方式也受到了很大的批评,人们开始探索更加多样和完善的形式。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率先在全国采取选拔学生时考虑其他因素,如中学成绩、个人经历、特长爱好、社会活动等。这一改革很快推广到全国,改变了以前单纯依靠考试成绩的做法,这才渐渐形成了现在广为使用的综合选拔制度。

二、走进美国“高考”――SAT考试

黄全愈先生在其著作《“高考”在美国》中提到儿子矿矿在高中参加的SAT考试,这便是美国“高考”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实质上,并非进入美国的高校都要经过这种统一性考试。我们暂且把美国高校入学制度分为三类:“宽进严出型”、“英才选拔型”和“开放型”。第一种和第二种虽然在招生的严格程度水平上有很大不同,但都要求学生达到一定入学条件(当然,一般来说前者要比后者宽松得多);采取第三种类型“开放型”录取方式的学校大多是两年制社区学院,以培养生产工艺人员为主,一些学校可直接申请,不需通过考试。由于SAT和ACT的分数被78%左右的大学用来作为录取考生的标准,每年约300万中学生参加SAT学术评估测验和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

在地域上,SAT主要涵盖东、西海岸,ACT则占领中、南部分。前文已介绍过美国两大体系――SAT考试和ACT考试的由来,下面着重说明更为广泛和重要的SAT考试。

SAT考试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是美国历史上研究最深入、使用范围最广的统一性高等学校入学考试。SAT在美国一年举行七次(美国以外则是六次),分别于每年的1月底、3月中、5月初、6

月初、10月初、11月初和12月初举行。通常美国中学生从高二开始即参加SAT考试,直到考出满意成绩为止。

(一)SATI(ReasoningTest推理测试J

SAT分为两部分,一是普通部分,被称为SAT I(Reasoning Test推理测验),包括Math(数学)和Verbal(言语)。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SAT考试。SAT I是用以预测学生在学术性学科方面能力和素质的考试,考试内容与高中学科课程没有直接联系,反映的是各校课程的一般能力要求,重视学生的学术能力。该部分目的在于测试学生是否具备在大学学习研究的能力,而不是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

目前SAT考试正在改革中,而2005年的春季新SAT已经正式施行。下面就根据2008~2009年SAT考试的官方样题(Official SATR PracticeTest 2008~2009)来分析考试的结构和内容(表1)。

SAT推理考试包括四大块:批判性阅读、数学、写作以及一组不计入总分的试题。这第四大块的非正式部分的存在主要是因为,“SAT考试的每道试题在得到批准进入此样题部分前,都要经过数十位专业人士的审查,一般需要两年多的时间。经此次试用被认为难度适宜、所需解题时间适合考生的试题,才有机会在日后的SAT考试中正式亮相”。新SAT考试能用于答题的时间是3个小时45分钟,即225分钟,但“通常要求7:45~8:00报到并进入考场,一般是8:15开始考试,中午12:30结束。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共有三次休息,两次5分钟,一次1分钟,主要是用于伸伸懒腰、吃点东西、喝点水或饮料以及上厕所等。整个考试下来,学生普遍感觉较为疲惫,但据研究测试,尚不会因此影响学生的发挥”。SAT改革后,试卷总分从以往的1600分增加到2400分,考试时间也相应地延长了30分钟,至于考试内容则有以下变化:(1)增设了写作部分(Essay);(2)取消了逻辑类比问题;(3)增加短文阅读理解;(4)取消了数学部分数值比较的问题,但却增设了高等数学的部分基础内容。总体来说,增加了高等数学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更加贴近大学学习内容,预测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大了中学数学学习的要求。而写作部分的增设是符合近年来所要求的尽量避免简单应试教育的趋势的。考试分数的增加也更有利于分数的合理分布。

目前看来,新SAT考试有三种题型,分别是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和写作题。在共有171题的试卷中,多项选择题有160道,占总数的93%以上,每道多项选择题有5个选项。选择题的特点就是覆盖面广,计分方式简单(答对获得该题全部分数,否则得0分),因而判分精确,也便于实现评分的标准化,使测验具有较高信度的同时经济节约。但是虽然老SAT作为标准化测验的信效度一直为人们所承认,但是往往由于选择题的缺陷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因为这类题型往往不能有效测出学生的系统运用语言组织的能力、内在创造性和发散思维。而增设的写作题,不仅能有效考察学生文字运用组织能力、创造力,还能体现考生的个性特征,恰使两类题型优缺点得到互补,而这也体现了SAT的改革趋势是从以往单一的选择题制走向题型的多样化。

(二)SATⅡ(sAT SubjectTests学科考试)

SATⅡ每科满分均为800分,考试时间为l小时。每门学科考试都覆盖了广泛的学科知识、技能与学科内容,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在某个特定学科领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SATⅡ考试共有22门学科可以报考,但是每次最多报考数不得超过三门,科目包括英文、数学、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及多门外语(西班牙语、汉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多数SAT学科考试每年举行6次,除外语类考试每年次数不一外,世界历史每年也只考2次。试题的形式单一,除了写作为20分钟的作文及40分钟的选择题外,其他科目均为选择题。虽然对多数大学来说,SAT学科考试成绩并不是大学入学申请时必备的,但是不少重点大学在招生时也会要求SATⅡ的成绩。例如哈佛大学就要求申请入学的学生必须具备三科以上的SAT单科考试成绩,而单科考试成绩也日渐被更多学校看重。

(三)SAT试题的编制

我们知道SAT考试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CEEB)委托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 Service,简称ETS)定期举办的。ETS其实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民间考试机构,而不是政府机关。这样一个民间机构却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考试机构。它不仅担负着SAT和ACT考试的举办,还负责许多著名的考试,众所周知的TOFEL考试和GRE考试等均出自这所最大的考试机构。至于SAT的编制,则有一个专门的SAT试题编制委员会(SAT Test Development Committee),该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各地各个种族的中学教师、大学教员和教育管理者构成。其命题过程有五个基本步骤:(1)编制双向细目表:由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协助制定命题的指导蓝图。(2)命题:试题编制委员会也会向社会征集试题,试题征集上来后,需经过学科专家们的审查与修正。(3)试题预测:将审查合格的试题在能代表全体考生的考生样本中进行预测,以检测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等指标。(4)编制试卷。(5)等值:试卷在印刷前,要随机抽取四个部分各组成七套试卷。为消除七套题的难度差异,就必须经过分数等值过程。

为了确保试卷的信效度和对考生的公平性,每一个测验都要经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和心理测量与教育测量等学科领域的专家作出详细的测验计划。这个测验计划包括测验对象、目的、内容、形式以及所考察的技能。每道试题都要经过这数十位专业人士两年多的严格监督审视,进入非正式样题部分(如表1中的Section4)进行实测。实测后,难易程度、所需时间等均符合要求的较好的题目方可进入题库,留待将来使用。要用于正式的SAT考试还要将其转换成等值性测验试题,以分析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为了使试题具有最大的区分度,适合于大多数考生。试题多数是中等难度的。根据所查阅资料中引用的数据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短期内参加多次SAT考试,成绩比较稳定,波动较小,一般不超过七八十分;而SAT的测验成绩与考生大学里学业成功的相关性较高。这也分别说明了SAT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是较高的。

从测验环境来说,要求严格,制定有详细的监考说明和对于学生在考试中行为规范的规定,最大限度地削弱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美国“高考”测验与美国社会的高度公司化分不开。美国并没有一个国家主持的考试机关,SAT、ACT、AT等统一性的高等院校入学考试都是由提供评价服务的考试开发公司所完成的,因此考试是以商业化方式运行的。这些公司遵循市场竞

争的原则,也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由于有了市场的运作,考试的高质量、高效率、公平性和周到的服务也得到了保证,据此考试也愈发呈现多元化趋势。

美国学生一般从高二(相当于我国高一)开始就参加SAT考试,由于有很多考试机会,所以美国的中学生没有中国孩子这种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而是照常参加社会活动,上课、跳舞、打球的活动都不会因此中断。考试甚至没有引起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准备的时间也短到甚至没有。

三、美国的“高考”招生

相比我国,美国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可以说是最为丰富多彩的一个部分。因为在美国,教育权是分散于各州的,美国的大学也有决定招什么样的学生和如何招收学生的权利。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基本上都是统一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模式。而在我国,大多数学校招收学生只是依据他在一次考试中的成绩。不过现在,也有一些学校逐渐开始尝试多样的招生方式,例如高校正在进行的自主招生。但是总的来说,仍然是单一的凭高考成绩招生占据主导,这也是制约素质教育的瓶颈。

在上一部分我们将院校的招生政策区分成了三类,由于“宽进严出型”和“开放型”的招生条件一般较低,选拔的特点不具有代表性。所以以下所说主要都是“英才选拔型”的重点院校所实行的招生方式。

几乎所有大学里都设有招生办公室专门负责招生事务,而每所大学在接到申请后的筛选工作则是因校而异的。但基本的招生原则是“高考分”+平时成绩+综合素质。高考分即是前面提到的SAT或是ACT或是AT等统一性测验的成绩。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决定参加考试的次数。无论多少次,最终都以取得最高分的那次为准。关于美国大学如此标准的理由,黄全愈先生认为:“美国大学认为你所考得的那个最高的分数,表明你有这个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你不可能考出这个成绩。而其他那些低的考分,可能是受到了某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说参加三次SAT考试,其中两次相对一次低了,这可能由于你身体不适、学校这段时间负担较重或心情低谷等等因素造成,并不代表你没有那个能力。平时成绩则主要是你高中阶段或高中最后三年的表现。美国的平时成绩包括成绩时所选的课程,成绩按等级评定,分成ABCDE五个等级。招生办公室会根据你选修的课程判断你选择的动机和心理。如果选择的都是容易的课程,大学会认为你在避重就轻;或者只选择一种类型的课,这也说明你的兴趣狭窄,不敢挑战自己。

除了高考分数和平时成绩,综合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大学要招收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哈佛大学在1996年就拒绝了165名SAT满分者的入学申请。当年共有545人获得SAT考试的满分,其中365人申请进入哈佛。但是综合素质比起前两者就复杂得多,听起来也有些虚。因为前两者都是可以量化的,而综合素质则不易量化,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还有校内的一些其他类型活动以及校外的义工和勤工俭学等活动。其实,通过这些各色各样的活动,而不是干巴巴的分数才更能构建起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人,因而这也是大学招生办最感兴趣的。

除此之外,美国大学的招生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大学如密歇根大学,就实行平权措施(Af-firmative Action)。这个政策就是相应照顾一些弱势的少数民族,例如非裔和拉丁裔的学生(但其中并不包括人口也占少数的亚裔学生,因为亚裔学生往往成绩优秀,再要倾斜没准就能使著名高校里满眼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亚洲人了),可以说它的公平性尚有待于商榷。就在前几年,密歇根大学所实行的平权措施受到布什总统的公开指责。另外,美国私立大学里很流行的Legacy政策也是备受质疑的。Legacy在英文中是遗产、遗赠物的意思,一般是学生的父母原来就读的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校友的子女,在录取几率上给予倾斜。后来也有些延伸到学生的祖父母或者是直系兄弟姐妹。这种获取稳定考生资源市场的政策与美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和私立大学制度有联系,而且很多时候,学生的素质与其父母也是有一定关联的。

美国的招生方式根据时间先后,还可以分为提前录取和常规录取。而提前录取又分为提前决定(Early Decision)和提前行动(Early Action)。提前录取和常规录取的主要区别在于决定早晚和申请时间的差别,在此不予细述。

除了考试的编制和实行上呈现出多元性,与之相联系的招生制度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美国各大学的招生标准基本都遵循上述的“高考分”+平时成绩+综合素质的原则。但是具体的标准却是很有学校特色的,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注重申请者是否具有一种企业家素质,而耶鲁却更注重发现领袖素质。“综合选拔在考核学生整体水平的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录取也可能因为学生的某一项才能特别突出。

上一篇:成人教育消费行为的动力分析 下一篇: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革对绍兴市职业教育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