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版图的“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

时间:2022-09-28 06:25:53

船舶版图的“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

神秘代号403

1970年12月20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大连426厂的300名干部职工、部队复员军人326名、国家分配大学毕业生313名、新招学徒工280名齐聚宜昌茶庵山麓,随着工地指挥长的一声“开工”令下,(以下简称“宜昌船柴”)放响了代号“403”工厂开山建厂的第一炮。这就是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的前身。

由于“三线厂矿”建设属于战时准备的需要,国家对其高度保密,因此,人们倍感陌生而神秘。即使是宜昌市的很多人对403厂也很陌生。

45载沧桑岁月,如今,宜昌船柴已经成功转型为新型的现代化企业。

“犹记当年,我们在人烟稀少的茶庵山麓挥汗如雨,用勤劳的双手铺平了道路、建起了厂房、装上了设备,用火热的青春,让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在偏僻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忘不了,昏暗的灯光下那一副副聚精会神的表情;忘不了,宽敞的厂房里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更忘不了,轰鸣的柴油机前那一张张激动的笑脸。也曾有过无助彷徨,曾有过进退维谷,但因为拥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市场大潮中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是宜昌船柴建厂45周年纪念册序言中,公司总经理赵宗华、党委书记刘树珍写下的一段话。

国际船舶版图的“中国制造”

走进宜昌船柴,工厂大楼墙壁上“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标语引人注目。

这八个字,是宜昌船柴的精神,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之源。40多年来,宜昌船柴人正是凭着这种创新超越的精神,通过吸收世界先进的船柴制造技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为创造国产船用低速柴油机品牌积蓄了的能量,将“中国制造”的印记烙进远洋巨轮的心脏,在国际船舶版图上留下“中国制造”的印记。

1979年,宜昌船柴引进瑞士苏尔寿公司二冲程船用低速柴油机专利技术。同年,第一台二冲程船用低速柴油机样机开始建造。

1983年,宜昌船柴第一台YMDSULZER 5RND68M商品柴油机交验发运上海,安装在江南造船厂“振兴1号”上,顺利完成了试航。

1986年,宜昌船柴为江南造船厂39000吨散货轮配套的首台6RTA58型低速柴油机试制成功,荣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质产品称号。

1988年,宜昌船柴完成的GF-2盖格尔仪电转换器、TM-4扭振校验及试验,获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7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年,宜昌船柴首台船用主机 6RTA48型柴油机一次试验成功,安装在新港造船厂制造的12300吨“孟加拉之光”号上,随船出访孟加拉国。

1991年,渤海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分别与宜昌船柴签订了12台、16台B&W6L35MC型柴油机的合同,这28台柴油机均安装于获国务院重大项目奖的35000吨浅吃水肥大型散货轮。

1994年,宜昌船柴生产的YMDMANB&Wl35MC柴油机被评为部级新产品。

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宜昌船柴踏着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在创新与超越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如今的宜昌船柴已具备年产300万马力低速柴油机和生产缸径在300~960mm之间全系列船用二冲程低速柴油机的生产能力,同时拥有曼恩、瓦锡兰、三菱重工制造专利授权,并成为通用公司(GE)的重要合作伙伴和战略供应商,为其制作能源装备配套。与英国弗洛德公司、日本富其诺合作联合生产的水力测功器等动力检测设备获得国内外市场广泛认同。

2014年8月,宜昌船柴成功收购青岛海西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打通出海通道的梦想终于实现。母子公司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实现了船用低速柴油机产品全系列覆盖。

宜昌船柴的前20年,只生产了50台低速大马力柴油机,2000~2005年,生产了100台低速大马力柴油机,而2011年,一年之内就生产了101台低速大马力柴油机。原来需要22年才能实现的年产柴油机100台、年产100万马力的双百目标,现在时间越来越短,三年半!两年!一年!宜昌船柴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飞跃。

2004年,我国第一台5RTflex58T-B智能型船用柴油机顺利交验;2007年,我国第一台国产化三菱UEC43LSⅡ柴油机顺利交验;2008年,世界第一台6S35ME-B智能型船用柴油机顺利交验;2011年,世界第一台6S35ME-B9.2型船用低速柴油机、世界第一台6S35MC-C9.2型船用低速柴油机顺利交验;2013年,我国第一台6S46ME-B8.3智能型二冲程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顺利交验;2014年,我国第一台6S40ME-B9.3最新一代“绿色”超长冲程Dot3版本智能型柴油机顺利交验。

一个个“国内首台”、“世界首台”是宜昌船柴人的骄傲和自豪,确立了宜昌船柴在低速柴油机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船舶工业史的“中国速度”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宜昌船柴收到的柴油机订单骤减,企业陷入困境。也就在这一年,宜昌船柴开始与GE合作。为达到GE公司的认可和生产技术准备,宜昌船柴成立专班,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超常规的速度完成全部工作,一次通过GE公司首件产品质量综合评定,为双方开展长期稳定合作铺平了道路。

与GE的合作,最大的收获是观念的转变,尤其是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宜昌船柴通过嫁接GE公司的6б管理理念,力求实现管理创新带动企业各项工作水平提升。2008年,宜昌船柴推行 “零缺陷”管理,开展“零缺陷传递”活动;2009年,开展“打造精品树品牌”活动;2010年,启动“精益制造”管理工作;2011年导入“卓越绩效管理”;2015年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宜昌船柴以质量管理为抓手,持续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前进。

2001年美国,世界经济再次步入低谷。宜昌船柴领导层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出台了一个深思熟虑的构想:向智能柴油机领域进军!

当时,国内船用柴油机市场对智能柴油机还比较陌生,但宜昌船柴领导人认为,21世纪应是智能柴油机当家的世纪,要抢占先机,站稳脚跟,才能立于时代潮头。宜昌船柴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专利技术,使之本土化、工厂化。2007年3月2日,世界首台6RTFLEX50B智能柴油机成功交验。一年后,世界首台适用于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的6S35ME-B智能柴油机成功交机。

2010年12月,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收到了一份来自德国曼恩(MAN)公司寄来的机密文件,里面是S35MC-C9.2型船舶低速柴油机的设计图纸。德国MAN公司成立于 18世纪末,世界第一台柴油机就是由MAN公司研制生产的。MAN公司寄来的这份设计图纸,代表着当前世界船舶业的最新理念和最高水准。

然而,摆在面前的这些设计图纸虽然先进,却与宜昌船柴和供货方签署的柴油机供货合同、供货技术条件不相符,不能直接运用到国产低速柴油机的制造上,必须进行国产化的技术创新。

时间已是寒冬,宜昌船柴的研发人员围聚在一起对MAN公司的设计图纸逐一细致分析,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和遗漏的细节逐渐暴露出来。宜昌船柴将研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德国MAN公司,经过反复交流和沟通后,双方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方案:对MAN公司的设计图纸有针对性地修改。新出炉的设计图纸充分体现了宜昌船柴的科技创新水平。连MAN公司的技术专家都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顶呱呱!

2011年7月,S35MC-C9.2型柴油机的全部图纸抵达宜昌船柴,正式进入造机轨道。从设计图纸诞生到首台柴油机成功交验,短短十个月,宜昌船柴创造了船舶工业里的“中国速度”。

宜昌船柴用户遍布国内几十家船厂,产品随船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南非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一台台高品质主机化作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五洲四海!

几代人的梦想――宜柴梦

2013年,当“中国梦”响彻世界时,宜昌船柴也提出了“宜柴梦”――综合实力最强,发展质量最好,企业品牌最优,幸福指数最高。总经理赵宗华十分自信地说:“宜昌船柴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这个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实现这个梦!”

“十二五”以来,宜昌船柴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五年间,公司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合同承接额和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与“十一五”相比平均增长2.5倍,净资产增长3.5倍。

“GE公司全球最佳供应商”、“中国机械500强”、“全国外经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中船重工技术创新快速进步单位”、湖北省经济建设领军企业”等一项项荣誉,这些荣誉凝聚着宜昌船柴几代人的拼搏与智慧,更体现着企业的实力和品质!

历经45年的风雨沧桑,宜昌船柴实现了质的飞跃,已经跨入船用低速柴油机制造企业的先进行列。放眼今日宜昌船柴,一幅活力宜昌船柴,实力宜昌船柴、魅力宜昌船柴的壮丽画卷,正徐徐舒展开……

上一篇:逐梦,在蓝海中扬帆远航 下一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