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效刍议

时间:2022-09-28 03:49:06

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效刍议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农村学校,自然条件丰富,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多端。广阔的田野、蜿蜒的河流、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都为品德与生活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农村学校的优势,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谈谈笔者的微薄之见。

一 从农村实际出发,灵活处理教材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活性”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特点。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如何围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处理好教材,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师来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它需要品德课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学校所处的环境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因农村学校的儿童生活在大自然中,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事物接触较多、了解颇多,因此,作为农村教师首先要更新“教材观”,要以新课标为准绳,对教材反复地认真钻研,针对儿童所处地域实际和兴趣爱好活用教材,围绕教材灵活开发和合理使用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教学美丽的重庆一课时,由于山区农村孩子对课文中说到的“重庆是座山水城。我家住在江边,每天大大小小的轮船从我家门前开过”等内容没有切身的体会,理解起来也很抽象。要想孩子们在心中充满对美丽的重庆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是十分困难的,面对这些棘手的难题,应当怎样处理教材呢?我立足山区地域实际,结合学校处于大山脚下、黑水河畔的特点,组织学生参观近年来场镇建设的巨大变化,亲眼目睹一层层、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场景,感受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家乡变得越来越富裕美丽,同时,近观校园前已改造成新的河堤,耸入云霄的大桥、川流不息的采沙船,让学生激发起热爱家乡之情,从而由近及远地感受、理解重庆是座山水城,山城重庆多漂亮。由于学生亲眼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又亲身参与了调查活动,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说出内心的体验与感受时,人人畅所欲言,并结合学习教材中的儿歌,这样学生既体验到了家乡的美丽,也理解到了家乡的特点,达到了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 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实现综合效益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同时在“内容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科技教育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面,将其和品德与生活教学有机结合,无疑增强了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达标”渗透形式

通过主题活动,确立学生所要追求的远景目标,寓目标和自我教育的要求于美好的形象中。如开展“我驾火箭添新星”活动,以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和有竞争性的活动内容,激励学生以火箭为动力、勇往直前、积极向上,为宇宙增添一颗象征自己新进步的亮星。通过活动,既宣传了火箭、星际等知识,确立了火箭、星星的象征,又促进了学生遵纪向上,使科普活动与品德教育相结合,体现了时代性、自主性和连续性的要求。

2.通过“科艺”渗透的形式

科学知识和文学艺术相互渗透符合儿童年龄和兴趣特点。它可以避免科普宣传的单一、枯燥和成人化的弊端。在“科艺”活动中,通过科学相声、魔术、谜语、儿歌、表演等方式,开展引人入胜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问题探究的兴趣。

3.通过“内外”渗透的形式

采取校内外相互渗透,突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通过声像手段及科技展览、参观考察等方式,创造一个整体性的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这一环境,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使班级活动充分享受科学娱乐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科学素质,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会探究的方法。

4.以科技竞赛为导向,促进差生转化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富有新鲜感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学到新鲜而又感兴趣的知识后求知欲更强烈,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科技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班有两名调皮学生,在没参加科技组之前,成绩差、学习上不够吃苦、常常不完成作业和违反纪律。但他们喜欢动手,对小制作特别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我发现这两位学生的闪光点后,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科技组活动。在科技组辅导老师的精心辅导下,他们制作了电动船、地震报警器等作品,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他们与老师一起,算风筝骨架的尺寸,一起动脑筋设计图案等,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老师又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在校风筝比赛中,他们获得了名次,他们尝到了动脑动手的乐趣,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此时,我又引导他们将制作科技作品的认真精神用到学习上去,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两位学生在我和科技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上学期语文、数学期末考试均在90分以上,由差生变成了优生,从而以动手促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之,要想品德与生活课卓有成效,一定要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活”起来,身心都要“动”起来,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不利状况,使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灵,更贴近他们的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构建品德与生活大课堂,切实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当万事俱备,刮来了西风 下一篇:运用案例教学法让高中政治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