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9-28 03:20:48

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几点尝试

【摘要】巧妙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激活自主识字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提高识字能力。

【关键词】自主识字课堂 多种识字方法 自主识字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8-01

.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提出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就是把“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至关重要。

一、构建自主识字课堂

游戏中识字 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如:学习合体字后,设计游戏“摘苹果、找朋友”,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培养了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表演中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如:学习“跑”,表演跑的动作,学生就会明白“跑”是足字旁,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明白了字义,课堂气氛也很踊跃。

交流中识字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识字中的发现,以实现相互启发、总结识字规律的目的。

创新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想象力,使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学习“叶”,学生编谜语“一字真奇怪,它有十张口”。“汉字小故事”“汉字儿歌我来编”“猜猜看”“换衣服”“变魔术”“画一画”等方法,激发学生大胆求异的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二、多样化的识字方法

归类识字

利用归类的方法使学生产生识字兴趣。从偏旁、字义掌握生字,如:“捡、提、拔、拾、拎”等都和手有关;比较异同识字,形近字归为一类同时认识,如,认识“晴、清、请、情、蜻”, “晴”和太阳有关,“蜻”和昆虫有关等。

联想识字

分析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构字方法,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形、字意。如学习“旦”,师生共同编识字窍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是一幅图画。如:学习“鼠”,“鼠”像只小老鼠,“臼”是老鼠的脸,下面是小老鼠的牙齿。这样,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使学生悟到了构字规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比较识字

相近的字一并出现,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可与“日”相比较,“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有两横。学生通过比较偏旁、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多媒体识字

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让课堂丰富多彩,活跃了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除了听老师讲解外,还可以看到美丽的教学图片,聆听到优美的情境音乐等。如把每一个生字的教学都设计成一棵美丽的大树,上面注明有读音、部首、笔画、组词、释义等,只要点击其中一项,就会弹出相应的内容,在音、形、动画相结合的教学里,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记忆也比较深刻。多媒体识字,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

开放识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主动地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①利用校园文化识字。开展“把学校带回家”的活动,鼓励学生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由父母给予评价。在教室里,把学生的名字卡片贴于座位上,在互相认识的过程中,识记姓名中的汉字。班上定期开展识字为目的的主题实践活动。如,乐趣无穷的“玩具总动员”,学生把从各种途径搜集到的玩具或玩具图片,配上名称或简单的文字介绍和大家进行交流、学习。

②家庭生活是识字的广阔天地。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中,会遇到各种包装、广告、杂志、标牌等,上面会有很多汉字。引导他们主动收集、学习这些汉字,通过剪剪贴贴、写写画画,编成“小小识字册”,让学生获得自主识字的成就感。

三、激活自主识字意识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小学生具有的天性。“汉字”同周围其他的事物一样,学生对它也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当满足了识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对他们的热情给予鼓励,从此,他们就会走上自主识字的道路。因此,在新课程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1.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和“识字擂台”开辟“汉字小能手大比拼”展示栏,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展示卡,把在生活中所认的字剪贴到展示卡上,定期总结评比,颁发“识字小能手”证书。

2.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看作识字的主体,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获得识字的成就感。

3.采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各种探索和创新给予充分的赏识,让学生感到每天都在进步,各种创举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受到老师重视的,进而增强自主识字的热情,在识字活动中形成自信,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总之,巧妙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激活自主识字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提高识字能力,为以后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周丽芳.研究性学习与创造力关系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

上一篇:课程改革:向左转?向右转? 下一篇:问题意识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