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刀豆蛋白A腹腔注射诱导昆明小鼠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28 02:51:46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昆明小鼠肝纤维化的效果,探讨其最佳剂量及成模时间。方法 昆明小鼠96只,随机分为低剂量ConA组(A组)、中剂量Con A组(B组)、高剂量Con A组(C组)及正常对照组(N组),每组24只,分别经腹腔注射Con A-PBS溶液15mg/kg、20mg/kg、25mg/kg及PBS溶液,每周一次。于注射6、7、8、9周后分批处死各组昆明小鼠6只,测ALT、AST,肝脏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ALT、AST一直明显增高,B组第8周出现典型的肝纤维化病理改变,且无动物死亡。结论 20mg/kg Con A腹腔注射是合适的剂量,每周1次,注射8次可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关键词】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刀豆蛋白A

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纤维化的重要工具,我们已经采用Con A进行反复腹腔注射的方式成功建立昆明小鼠肝纤维化模型[1],此次期望通过改进和完善找到最佳剂量和成模时间,使之成为简便、价廉、可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①实验动物:昆明小鼠96只,体重在18-22g,由江苏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均适应环境一周后开始实验;②主要试剂:Con A购于sigma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 昆明小鼠96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24只:低剂量Con A组(A组)、中剂量Con A组(B组)、高剂量Con A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

1.2.2 动物的处理 A组、B组、C组及N组分别经腹腔注射Con A溶液15mg/kg、20mg/kg、25mg/kg及PBS溶液,每周一次。于注射6、7、8、9周后(注射后24h)分批摘除小鼠眼球取血,将取血后的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肝脏,每组6只。

1.2.3 观察指标及检测 ①血浆ALT、AST:小鼠摘除眼球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ALT及AST。②病理学检查:HE染色肝组织常规病理,Masson胶原染色,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评估纤维化程度。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1 实验动物安全性 N组、A组未发现动物明显不良反应;B组有1只小鼠在第1次注射后出现呼吸急促及躁动,自行缓解;C组有2只小鼠死亡,分别为第1次及第2次注射后数分钟内出现皮肤明显紫绀,呼吸急促及躁动,并最终死亡。

2.2 小鼠ALT、AST检测结果 在注射不同剂量的ConA后6-9周,A、B、C组的ALT、AST相对稳定,且明显高于N组(PALT,见表1、2。

表1 各组小鼠血清ALT水平变化(u/l)

n 6周 7周 8周 9周

N 6 39.00±5.48 41.67±6.19 40.17±5.71 39.33±4.63

A 6 182.83±35.28 175.00±12.98 174.67±15.86 170.33±14.80

B 6 230.17±40.70* 209.83±25.36# 198.33±16.27# 194.50±19.15#

C 4 308.75±55.60# 261.25±32.45# 259.50±9.75 237.25±24.60#

注:A、B、C组分别与N组比较:P0.05,#P

表2 小鼠血清AST水平变化(u/l)

n 6周 7周 8周 9周

N组 6 53.50±5.47 52.67±7.69 51.50±7.31 53.67±9.18

A组 6 141.50±17.22 155.00±20.31 149.00±14.89 153.00±13.30

B组 6 294.67±66.82 315.50±37.73 322.50±54.71 330.50±57.50

C组 4 628.25±75.79 630.00±52.78 631.00±38.88 636.00±30.82

注:A、B、C组分别与N组比较:P

2.3 病理组织学观察。

正常对照组(HE) ConA 20mg/8周(HE)

正常对照组(Masson) ConA 20mg/8周(Masson)

HE染色:N组小鼠HE染色镜下肝小叶结构正常,汇管区无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A组第9周、B组第8周、C组第7周出现典型的肝纤维化改变:变性肝细胞数目减少,正常肝细胞明显减少,再生肝细胞更多,近半数肝小叶破坏、结构紊乱。

Masson胶原染色:N组小鼠仅在中央静脉及肝窦内有轻微的胶原纤维分布;A组第9周、B组第8周、C组第7周可见近半数中央静脉外周有小纤维性条索形成,向外周延伸。A、B、C组随注射ConA剂量的增加,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增高,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见表3。A、B、C各组随注射ConA时间的延长,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逐渐增高,有明显的相关性(A组r=0.946、P

表3 各组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

n 6周 7周 8周 9周

N组 6 0.83±0.41 0.83±0.41 0.83±0.41 0.83±0.41

A组 6 1.33±0.52# 2.17±0.75* 4.67±0.82* 7.50±0.55*

B组 6 2.00±0.63# 4.83±0.75* 7.33±0.82* 10.33±1.03*

C组 4 4.25±0.50* 7.50±0.58* 10.25±1.26* 12.25±1.71#

注:A组与N组比较:*P0.05;B、C组分别与N组比较:P

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纤维化的重要工具。我国培育的昆明小鼠价廉,易饲养,抗病力强。腹腔注射具有作简便快速,动物痛苦小的优点。Con A为单组分药物,反复注射Con A可以诱导肝细胞慢性损伤,持续激活HSC,而发生肝纤维化,这与HBV致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类似[2]。

反复肝损伤可以激活肝星状细胞,最终导致肝纤维化。作为肝细胞损伤较为敏感的检测指标,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AST的释放多于ALT,ALT、AST的比值指示肝脏疾病的进程[3]。实验中,各剂量组的AST、ALT明显高于正常组,剂量越大,ALT、AST越高,且AST更为明显,而在中剂量及高剂量组,AST>ALT,说明ConA剂量越大,对肝细胞损伤严重,这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4],同时证实了反复注射Con A引起的肝损伤,与人类慢乙肝反复肝损、最终形成肝纤维化的过程相似[5]。

确诊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我们发现A组第9周、B组第8周、C组第7周出现典型肝纤维化病理表现,另外,在本实验中病理切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与人肝炎肝纤维化病理切片表现相近,这是其他动物模型少有的[6]。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SSS)是2002年由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提出的,它代表的是病变的相对严重程度[7],各剂量Con A组的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通过各组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分析发现,同周次Con A剂量越大,计分越高;同一剂量,时间越长,计分越高,且有显著相关,提示Con 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具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在实验过程中,A组未发现动物明显不良反应,第9周出现典型肝纤维化表现;B组虽有1只小鼠出现不良反应,但未出现动物死亡,第8周出现典型肝纤维化表现;C组虽在第7周即出现典型肝纤维化表现,但有2只小鼠死亡,为注射后随即出现皮肤黏膜明显紫绀,呼吸急促,最终死亡,故考虑可能为过敏所致。

总之,采用Con A反复腹腔注射昆明小鼠,可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具有简便、价廉、可重复性好的优点,其血清学及病理改变与HBV引起肝损伤类似;对比3种不同剂量的Con A组,A组周期长,C组虽成功建立模型,但出现动物死亡,B组建模成功率高,每只小鼠均出较典型的肝纤维化。可以认为20mg/kg为最佳剂量,腹腔注射8周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 张炜,陈明.腹腔注射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J].免疫学杂志.2007,23(6):687-690.

[2] 李鸿立,田聆,魏于全,等.刀豆素蛋白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J].免疫学杂志,2004,20:390.

[3] 李映菊,汪煜华,刘玉美,等.白屈菜红碱对肝维化大鼠肝脏病理学和肝脏脯氨酸含量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3):167-170.

[4] 曲建慧,张修礼.Con A性小鼠肝损伤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6(3):180-181.

[5] 张炜,陈明,傅涓涓.不同剂量刀豆蛋白A诱导Balb/c小鼠肝纤维化的量效关系[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6):375-378.

[6] 朱世能.肝脏组织和细胞病理学概要[M]//姚光弼.临床肝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9-120.

[7] 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5):327-328.

上一篇: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 下一篇:氯吡格雷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