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企业订单班”的人才合作管理机制建设思路探讨

时间:2022-09-28 01:44:36

高职院校“企业订单班”的人才合作管理机制建设思路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企业订单班”的人才合作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背景,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订单班特点与建设思路,并提出了人才合作管理保障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班;合作管理机制

基金资助:本文系新世纪教改工程2010年一般B类资助项目“高职高专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优质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010JGB19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

一、导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绚丽蓝图,《教育规划纲要》别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校企合作订单班正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许多高职院校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所谓“订单班”,就是指由合作企业提前(一般毕业前1~2年)在学院的对口专业或相关专业中,通过双向选择重新组成的班级,该班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毕业生将提前(一般毕业前1年)进入企业工作。订单班由于是按照学院和企业的双方要求,在互惠三赢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既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同时为企业培养了忠诚可靠的人才。

然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没有独具特色、机制完善的校企合作,将决定高职院校的前途命运。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开启技能人才培养之路,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而打造高质量、高水平、深合作才是校企合作的精髓。本研究即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实际出发,总结该校校企合作的经验和思路,提出深度校企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二、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特点

笔者所在的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已经在多个系部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和实习基地,笔者所调研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深圳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共同成立的校企合作订单班——“人人乐商场管理定向班”(2010级),编入该班的学生必须通过笔试、面试等考核环节。双方协议定向培养商场管理技能人才,双方共同商订该班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集团公司不定期派企业高管和相关技能专业人士参与教学活动,编入该班的学生在入学的第二年,即与深圳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实习和就业协议,在校学习两年后直接进入公司属下企业进行带薪顶岗实习。

具体来说,是采用“1+1+1”的模式,第一个“1”,即第一年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其他同学一样,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二个“1”,即第二年融入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课程,并安排企业相应人员授课,在这一阶段,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让订单班的学生在毕业前就开始接触企业,接触将来的工作内容,为之后顺利进入企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个“1”,即在第三年,订单班的学生全部进入企业事先预留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获得与同级员工一致的待遇。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到,“人人乐商场管理定向班”将有2年的时间与企业共同管理该班学生,即第二年的在校学习和第三年的企业顶岗实习,所以如何共同管理好订单班的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将决定着订单班学生的毕业质量和就业能力。

三、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的建设思路

人才合作管理重在合作,怎样合作才能更有利于双方的共抓共管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清晰人才合作管理的目标,即培养出既符合高职院校要求,又符合企业人才要求,既要具备扎实的工作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基于这一目标,人才合作管理的建设思路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树立先进的订单班管理理念,并做到双方人才培养理念的统一。

订单班的学生既是高职院校的在册学生,又是企业为自身培养的储备人才,所以要培养好订单班的学生,就必须要做到双方的理念统一。

首先,对于学院来说,不能认为订单班是企业培养自己的人才,所以就希望企业能抽出更多的时间,甚至能像教师一样去带这个班级的学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其次,对于企业来说,也不能认为既然还是学生,就应该更多地由学校来管理,自己只负责某些课程的授课任务即可,这显然也是不可取的;最后,对于订单班的学生来说,学院和企业都应该灌输给学生一个鲜明的理念,企业订单班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包分配,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对岗就业,而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速发展的企业为将来的战略目标实现所做的人才储备,表现优秀的可提前转正、定级、晋升,表现不合格的同样可以淘汰。

2、企业和高职院校联合成立人才共管的机构,完善制度,并配备适合的人员。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很多都停留在基础合作的浅层次,只是校企互访,相互培训或授课等,而校企深度合作有赖于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在深度访谈和沟通后,建立一个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的专管机构,这个机构可以设置在学院里,企业安排专人负责相关事务的联络,甚至可以到学院的专管机构来办公。当然,除了专管机构这个“体”以外,“制”也很重要,必须要由校企双方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以保证校企沟通、合作培养、学生发展等方面事务的顺利开展。

3、双方共同加强人才培养的理念宣贯、发展评估和质量监控,确保订单班质量。

人才培养既然是校企双方的义务,那么对于订单班的质量,校企双方也同样要重视,订单班的质量保证,除了以上的2点以外,双方共同对人才培养的理念宣贯、发展评估和质量监控也非常重要,按照我院人人乐商场管理定向班的经验,理念宣贯、发展评估和质量监控要从大一就开始,具体用下表1阐述。

表1各阶段人才合作培养的理念、评估与质量监控

学期阶段 合作阶段

(1+1+1模式) 理念宣贯 发展评估 质量监控

大一上学期 第一阶段

(学院基础课程) 了解企业文化 对企业文化及其影响机理做深入了解 开展案例讨论和考察考核,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大一下学期 熟悉企业岗位和相关制度 对企业岗位设置和工作任务以及制度建设内容有所了解 校内实训模拟,小组团队意识培养,期末考核

大二上学期 第二阶段

(企业课程融入) 岗位基础课程 按照岗位基本要求,开设一些理论性和常识性课程 通过课堂训练、基本知识解答、期末考试来综合监控

大二下学期 岗位专业课程 基于岗位知识需求,开设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 通过模拟训练、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监控

大三上学期 第三阶段

(在岗实习) 基层岗位轮岗 主要是通过知识学习和具体岗位结合,融理论和实践性一体,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能力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并将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加深对工作的认识

大三下学期 针对性岗位的培养 根据学生兴趣和本领与企业实际,进行具体岗位的培养 对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并撰写实习报告,指出问题,提出对策

四、高职高专校企合作班学生的人才合作管理保障措施

1、学生职业人意识培养

第一,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人必须的自信意识。肯定他们在专业学习与实习过程中的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树立他们的自信意识。第二,大胆采用实习小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进行分组,通过学习或实训任务的协作完成让学生增加协作意识。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实训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结合一些拓展性的任务,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

高职高专校企合作办学要全面贯彻落实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经贸类高职院校为例,应瞄准经贸行业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经贸类就业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结合经贸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第一,应使专业布局与就业需求相吻合,既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定位,又能够适应合作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同时,各专业应建立有企业相关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组织审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以应用为主旨,来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第二,在知识结构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不盲目追求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专业知识的“高、精、尖”,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突出高职高专特色。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满足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与社会行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三,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调整、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由高职高专院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用得上、留得住、有后劲”的高职高专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6]16号文件

2.吕健伟,韩宝军.试论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年第3期:12-14页.

3.丁金昌.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孩子的行为 家长的责任 下一篇:论高职院校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