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时间:2022-08-29 05:59:59

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4

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而信息技术的引入恰恰起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正进行着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适应新世纪教育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把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摆在战略的高度,抓住提高教师素质,服务教学核心,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势在必行。

三、信息环境下教研工作的主要优势

网络教研能更好地突破时空的限制。一般来说,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随时进行教学研究。这种自由性、自主性对教师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容易持续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网络教研能更好地融合个人研究与群体研究。每一位教师所涉及的教学和研究领域都有所区别,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研究是非常个性化的。目前利用教育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能极好满足教师个人研究的需求。同时,教学研究也必须开展群体研究。从这点上说,网络教研与行动研究的精神是一致的,行动研究更理想的方式是一种群体的反思,或者说,是基于教师个体反思的合作性研究。这种合作研究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保持主题式的对话关系。在网络上,群体研究的参与人员范围可以很广,只要对某一主题的研究感兴趣并有基本的上网能力都能参与,不仅教师、教研人员能参与、更值得称道的是家长和学生以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员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家长就可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有些当然还是教育行业的。本来教育就是我们人类非常复杂的活动,对它的研究更是复杂和艰巨,能够较原来更方便地集中各行各业的人员参与研究,创造出头脑风暴的情境,极大地激发出群体的集体智慧是网络技术为我们21世纪的教育事业描绘出的美妙愿景。

四、信息环境下有哪些可提升的教育能力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师的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效果。而信息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指除了常规教育能力外,在信息环境下将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手段应用于教学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处理的能力;2.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能力;3.现代教学的设计能力;4.现代教学的实施能力;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6.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能力;7.教学评价能力;8.教育合作能力;9.教育科研能力;10.教学创新能力等。现代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恰当的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使学生时刻感受的新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如果缺乏现代教育能力,就不能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

五、主要措施

1、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完善校园信息资源库,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创造人机交互,多向反馈的交互学习环境,让各科教师均能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备课、上课,提升专业能力。

2、设定成长目标,保持创造性张力。为促进教师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学校要引导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的特点制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某一时期要达到的目标。教师有了个人目标,就能时刻看到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这就成为教师创造力的源泉,教师就能保持创造性张力。教师要实现个人目标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思考。

3、实行校本研修,加强合作交流。建立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个人反思与行动研究是教研活动的亮点,同伴合作与交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点。成立非行政模式控制的教师专业组织,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建立专业教师控制体系即非科层式领导模式,重用教学专家或业务骨干,加强业务领导,确保教育课题研究等取得突破。

4、展开与学校整体的管理工作相一致的整合培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运用。

5、改革评价制度,释放教师创造潜能。科学的评价机制是课改顺利健康实施的支持系统。评价机制不改革,课改只能“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只能“带着脚镣跳舞”,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无从谈起。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教师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应当给予帮助,给予宽松的环境,为教师提供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为此,我们要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教师评价体系及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评价依据,引导教师进行反思与评价,让教师明确学校在面向信息化的同时,自己在教学能力上的提升标准,释放出教师创造的潜能,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6、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定时间定计划地开展研究,注意资料的收集和经验的提炼,并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

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新时代呼唤新教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紧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教学的能力与水平,是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上一篇:五年制大专班《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孩子的行为 家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