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8 12:24:26

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新课改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所有数学教师的难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新课改的作用下,所有学科的教学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对于数学这门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的特点,而且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上的创新,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并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关键词】兴趣;教学方法;机制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通过设计目的性问题,了解被提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应有针对性,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比如,在课前提问与上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可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也可以在课中讲完一节内容后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制教学。

一、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有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创设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宋双辉老师的引入分式方程的应用一节课时,就采用了直接引入法。

创改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得到提高。如李彦虎老师的游戏公平吗一节时设计了小明和小丽都想去看电影,但只有一张票,这是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游戏决定谁去。

二、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的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根据学生个体,教师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我力争这样备课:①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主要中的面积问题。②确定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③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④课后反思:“精炼提升”,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可见备课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要注意课堂容量大小,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讨论,讲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四、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考虑,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课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例如,在讲“概率”时,应采取游戏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根据内容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使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

五、增强数学教学机制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制。数学教学机制主要有启发联想、构思多解、运用反例、及时调节、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复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思维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吴丽娜老师设计的"摸到红球的概率"这节课时,设计一道摸球游戏的开放题如:用8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①以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2,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2。②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2,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概率都是1/4。

六、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切实抓好五个环节:①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②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启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③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变试训练,注重一题多解,以提高训练效率;④及时评价,实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的反馈矫正;⑤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知识、方法,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可采取“低起点,多已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知直线y=ax+1分别与x轴和y轴交于B、C两点,直线y=- x+b与x轴交于点A,并且两直线交点P为(2,2),①求两直线解析式;②求四边形AOBP。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点思路,讲方法,形成思路。最后由学生讲自己的解题思路,让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归纳归纳出解题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求面积问题,往往化归到有一条边在坐标轴上的三角形(规则图形)的面积。实行分层教学,调整课堂结构,实施有效教学,起到了巩固“双基”和培优的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

上一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析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应凸显情感因素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