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修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27 11:48:26

加强教师修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主渠道,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整合教学方法与教学结构的同时,还应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个人魅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关键词:教师修养 课堂优化 教学效果

要想使课堂教学有效果,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发展。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决定了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结构的优劣,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即好的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优秀的教师教给学生是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切实做到优化教学效果。

一、加强自身语言修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功率。”

1.教师语言修养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教师的语言既丰富又精彩,又具有启发性,如在讲解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加以类比:同样的人流通过教室门与通过学校大门进行比较,过哪个门拥挤,阻力大;从而类比同样的电流通过一段粗导体与一段细导体,哪个对其阻碍作用大。通过教师语言上的启发从而使学生明白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2.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是奋发上进和激励性的,绝对避免对学生有挫伤性的语言。学生也需要别人尊重,教师对其挫伤的语言,虽只是只言片语,但给学生的伤害却是深远的,学生会对教师存有异议,也就不会喜欢上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温暖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亲近你,喜欢你的课,效果自然好。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修养

说过:“教育者应先受教育”方能“为人师表”,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作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应了解最新科技动态,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应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清溪”,源源不断把新知识注入“池塘中”,这就要求教师应是一个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使学生的向师之心,尊师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每天都盼着上你这门课,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加强教育理论修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只有掌握先进教育理论才能才能进行科学的施教,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的放失,做到优化教学效果。如《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中,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控制速度不变,其中先让不同质量的金属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自由释放,很难看到同时到达斜面的底部,虽然在课本的“信息快递”他们中有“质量不同的小车从一个斜坡的同一高度释放,运动到水平面时,他们速度的大小相等”,但学生的“前概念”――重物体比轻物体先落地,从学生的表情中发现――他们怀疑,不相信,因此,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看到这一现象,并真正让学生体会“眼见为实”,采用数码相机拍录下后再进行慢放,从而加大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利用了教学媒体,展示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

四、加强情感修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以来被人们尊重,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因此教师往往容易与威严联系到一起,课堂上很多教师的高姿态,使学生易在紧张、甚至是恐慌的情绪下学习,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反,如果教师放得下,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在情感注重投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想学生所想,帮助学生,使学生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思维和培养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必要的。

五、加强业务能力修养

1.关注学生个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即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的差异。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由于经历、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备课不仅备教材,更应备学生,要注意到个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大海航行靠舵手”,而作为一名教师,光熟悉教材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学生课堂上需要的不仅是讲授知识的讲师,更需要的是能在短时间内(课堂45分钟)使学生有效而直接掌握知识的导师。就物理而言,在教给学生物理规律的与内容的同时,更应让学生学会贯通,掌握研究物理的方法及发现规律的过程,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3.课堂管理要有效。教师要能灵活驾驭和调控课堂,做到对课堂“放”与“收”自如,一个有序的课堂,才能使教学目标正确贯彻与执行,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效约束自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么做,才能做到教学效果的有效。

六、加强教学结构的优化

依托“三案・六模块”,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是连云港市在省规范办学背景下,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物。是在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及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的基础上的一种尝试。“三案”是指教案、学案、巩固案,三案可分别设计,可分离,可一体化,也可学案、巩固案一体,教案另设等;“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让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让学生的课外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实现学生的自我监控,反思、表达、思维能力的培养。

1.“六模块”安排要灵活。六模块安排上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教学中要灵活贯穿,不可死搬硬套,不是每节课中都要六块,就像前几年的科学探究,不是每个探究活动都要所有的要素,从自学质疑到提出问题,交流展示到查阅资料解决,从互动探究到探究方案的设计,从精讲点拨到纠正反馈,从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简单的循环,精讲点拨在交流展示中有,在纠正反馈中有,在迁移应用中有;质疑在交流展示中有,在迁移应用中有;交流展示即可在自学质疑之后,也可在互动探究中展示,同样迁移应用中也有交流展示;同时我们认为“三案・六模块”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应该是一种学习方式。

2.导学案使用要灵活。在实践中发现,其实导学案的使用可以灵活些,针对教学内容,有的可以在课前下发,学生课后预习完成;有的是当堂课发,贯穿在教学中使用;有的是在下课前5分钟发,教师在适时指导,强调课前预习要点与注意事项。比如在实验探究类型课的预习时,我们提倡学生进入实验室预习,开放实验室。具体做法是:定时间、定人,设置实验室学生管理员,有组长负责,指定到实验室的哪一个实验桌,哪些器材,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实验记录,及组员的发言,讨论都要记录,刚开始时进行教师的跟踪指导,后放手要学生管理,但是实施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我们也正在想解决的方案。

3.质疑、交流要有效。质疑分课前预习质疑、学习中质疑、学习后质疑。在预习质疑中,优化重难点,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看看书,做做练习,而是充分利用导学案中的“导学菜单”所进行的预设性问题,及“困惑扫描――我来质疑”,寻找出本节课不理解的物理概念,不懂的物理现象,教师通过收缴导学案,二次确定每个班的重难点(教师用书所规定的重难点是依据整体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而定的,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由于能力水平、认知水平的不同,重难点在自己看来也各不相同),通过反馈,使教师能够有效地掌握每一节课中学生的疑点,从而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对于任一环节中学生的质疑,都可然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展示,教师做最后的点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三案・六模块”固然好,但某些时候传统教学方式适当穿插其中,改变一下课堂结构,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胃口,并且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连云港教育局教研室.“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上一篇:简析创造奇迹的策略――师爱 下一篇: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