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常见失分点 湖南望城县第一中学

时间:2022-09-27 11:06:42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分点 湖南望城县第一中学

在高考文言阅读中,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知识点的一个综合性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在掌握大量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准确地实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转换,但由于种种原因,考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分,本期就以高考题为例,与同学们谈谈常见的失分点

失分点一:不辨古今异义

语言中的词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理解词义要有历史的观点,要认识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词义有继承有发展。有些古代词义一直保留到今天,而有些词义则先后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

【例句】 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2009年全国卷2)

【误译】 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这人流离失所,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颠沛”一词解释为“无家可归,不断漂流,居无定所”,以此形容生活艰难,带有可怜、怜悯之意。但就本句而言,联系前文“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一句,可知句中此人为“盗者”,盗者为盗笋而“坠沟”,因而可以判断“颠沛”并非今义,而是“跌落跌倒”之义。

【链接】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 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注意】 “无用”在现代汉语是“没有用处”的意思,但联系语境,在本文中解释为“不需要”。

失分点二:不辨句子语气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样,能够借助多种多样的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现出不同的语气,以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但由于古今语言习惯的改变,给我们揣测文言文的语气造成一定的障碍。

【例句】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009年天津卷)

【误译】 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只有管夷吾可以!

【分析】 “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可以表示疑问,如“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可以表示反问,如“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可以表示揣度,如“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可以表示婉商,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崤之战》);可以表示期望,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它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根据语境可译为“难道”“大概”“还是”“可要”等。而此句采用“其……乎”的结构,可以参照反问和揣度语气,同时句中所反映的内容是鲍叔牙对管仲的推荐,是对管仲能力的猜测,故选用揣度语气,译为“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而误译中没有加以体现。

【链接】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译文】 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注意】“可无……乎”翻译成“怎可不……呢”,表反问语气。

失分点三:不辨动词用法

文言文中,动词(包括其它词类活用为动词)在不同的表意环境下,根据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别做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不加以仔细辨别,就会在翻译中出现错误。

【例句】 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2009年福建卷)

【误译】 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担忧我的母亲呢?

【分析】 此句中,要考虑的是,“担忧”这一动作是“鸿宁”所发出的,还是由“母亲”发出的。根据前文“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可知,母亲对鸿宁读书一事表现出不满,也就是鸿宁执意要读书,让母亲感受到衣食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后文鸿宁“不知贫贱之为戚也”可知,鸿宁并不以衣食为忧,所以判断“忧”为使动用法,本句当译为“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使我的母亲担忧呢”。

【链接】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注意】“壮”本为形容词,在这里它活用为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失分点四:不辨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这些句式或有一定的标志,或无标志,需要我们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形成语感而准确把握。

【例句】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2009年天津卷)

【误译】 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要我们给他。

【分析】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因而该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然后再进行翻译,即“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宾语前置句要注意识别: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谁、胡、何、安、焉等)时,宾语往往也提前;有宾语前置标志词“之”或固定句式“唯……是……”等标志时,宾语往往前置。

【链接】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译文】 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注意】 此句是以“非”作标志的否定判断句。“是非”不是一个词,“是”是代词“这”;“非”是表判断,“不是”。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不是……”的格式。

上一篇:老子与儿子“同流合污” 下一篇:赢在细节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