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27 09:27:50

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新编的九年制历史教材有个显著特点即图文并茂。这些插图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重要补充, 而且具有教材文字内容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并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形象地再现了过往的历史, 给历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形象素材, 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说,历史插图教学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正题,以图为路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引人入胜。比如,在讲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课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拿破仑加冕》图和《拿破仑肖像》图介绍道:这位皇帝身材矮小,但十分英武。此时此刻,在巴黎圣母院的大教堂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皇帝加冕典礼。这个人是谁啊?他就是一代枭雄拿破仑。正是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拿破仑是怎样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炮兵少尉登上皇帝的宝座的?在此期间,法国又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这样简单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急切了解新课内容的求知欲。

二、准确把握,以图增趣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了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插图中的趣味性内容,用它来调动学生关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时,我利用了教材里“动脑筋”的两幅插图,插入了“破釜沉舟”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两个成语故事,既让学生知道这两个成语故事的来历和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又让学生知道了项羽的骁勇善战和狂妄自大。从这两个故事中学生最终认识到是什么成就了刘邦,让他成为西汉的开国之君,成为汉高祖。由此可见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接近历史课,为学好历史奠定基础。

三、合理利用,以图育德

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并非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教师还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比如,在讲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我首先利用课件播放了北京西郊的青山绿水、如画风景,以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多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合璧、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历史图片,让学生在这样的人间仙境游览一番。此时此刻学生的心情是振奋的,他们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这种勤劳和智慧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接下来我利用教材提供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后,为掩人耳目放火焚烧了圆明园的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残垣断壁图。通过对这两组图的对比,学生从刚才的流连忘返中被拉回到现实中来,从中他们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和英法联军的可恨。记住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又对中华文明的璀璨夺目有所了解,可谓一举两得。再者,通过这样一正一反、一善一恶、一美一丑的对比,就容易在学生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注重培养,以图提能

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把具有共同主题或反映共同内容的插图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例如:在讲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筒车》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与三国时期的翻车进行比较,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劣。学生仔细观察后得出结论:翻车是水槽链叶结构,筒车是滚筒结构;翻车靠人力踏转转轮带动链叶将水提到高处灌溉,筒车是利用水力推动水筒转动把水提到高处灌溉,其功效比翻车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并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便得到不断增强。

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入研究,利用好课本的插图,采用“看图讲历史”,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观察能力,唤起学生的情感,把思想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上一篇: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