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7 04:53:20

谈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 儿童;创造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33—01

创造是一种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也是个体创造性的最好表征。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得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共同为儿童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创造的气氛,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儿童自然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儿童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儿童创造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善于大胆幻想。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首先,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其次,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再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训练。

三、 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告诉学生要相信自己,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疑问要大胆地提出来。学起于思,多思考,还能促进智力发展。

四、 注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儿童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①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进行。②解除怕犯错误的心理。儿童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从而失去发挥其创造性见解的机会,因此,在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应解除他们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努力进行尝试。③鼓励学生向有创造性的人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俗话说,“心灵手巧”,反过来,“手巧”也能促进“心灵”。在动手操作、实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验证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力的形成、提高和发展。 编辑:郭裕嘉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谈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