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诊治研讨

时间:2022-09-27 04:38:43

有关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诊治研讨

当前,在我国人群中,胆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病。据文献报导,胆道疾病发病率仍以胆囊结石为主。但在临床工作中,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亦属常见。鉴于肝内胆管解剖位置特点,是深埋于肝实质深处,且周围被无数的动、静脉血管包绕,术中又易造成其周围组织、血管的损伤,引起大出血。因此,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则是外科医生引为重视与值得探讨的问题。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78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27~82岁,平均53岁。既往有胆道手术史17例,其中I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4例,占5%;E型(单纯肝外胆管结石)13例,占17%;IE型(胆内外胆管均有结石)61例,占78%。全部病例均经BUS检查,均有肝内或肝外胆管多发性结石及肝胆管不同程度扩张。

二、手术方式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加胆道镜行肝内外胆取石术46例,占60%;左、右肝管切开取石、肝胆管空肠Roux一Y吻合术20例,占25%,左外叶或左半肝切除加肝外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9例,占12%;肝外胆管及左肝管切开取石加Oddi氏括约肌形成术1例,占1.2%。

三、疗效观察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8天。切口感染者7例,占9%,经“T”管造影及术后不定期的BUS复查,发现肝内、外肝管小结石者15例,占20写,随访后发现无明显胆系症状复发者67例,占86%,偶感右上腹轻度疼痛不适,但并不影响日常生活者8例,占10%(经BUS检查均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复发),常有胆管炎症者3例,占3.8%。

讨论

一、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占胆石症的16.1%〔’〕,它的生成与胆道感染、胆汁疲滞、胆道寄生虫病等的关系密切,其基本特点是胆道感染与梗阻,主要表现为结石梗阻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可以利用BUS、CT或MRCP、ERCP及PTC等影像学检查资料,结合临床能较为准确判断出肝内、外胆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最好精确到肝内I、I级胆管及受损的肝段、肝叶,然后制定治疗方案,准确掌握手术适应症,依据病情与病变程度,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在术中还可借助BUS或胆道镜进一步检查,以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结石残留之可能。

二、坚持“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取尽结石”的治疗原则。由于反复发作的胆管梗阻和胆管炎造成肝内、外胆管的病理改变,致使肝组织及肝内外胆管丧失正常功能。肝部分切除不仅可以将难以取净的结石及无法矫正的狭窄胆管、纤维化无功能的肝组织根治切除,而且可通过肝段面胆管取石[2]。同时对肝内胆管结石高发癌变迹象亦支持肝部分切除的理论。胆肠内引流术主要用于肝外胆管结石并胆管明显扩张,以解除因胆管扩张造成胆汁停滞的因素,以免术后结石复发。对胆道疾病不能恢复、括约肌已损害、丧失功能者,应视为胆肠吻合术的绝对适应症,对肝内多叶、多段广泛的肝内胆管结石并发多处狭窄的复杂病例有一定难度,因病变广泛,无法切除或只能部分切除,达不到解除病灶之目的,故作胆肠吻合术也是较理想的选择,以达到解除梗阻、通畅引流。

根据文献报道:只作胆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者,术后疗效优良率为60.3%;加作胆肠Roux一Y吻合者为76.7%;而行肝部分切除者可达90.7%[a].所以,病灶肝切除、胆管广泛切开引流、胆肠吻合术已成为目前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关键与核心。

三、近年来,由于外科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但由于结石的成因诸多因素未完全阐明,所以目前对预防结石的复发、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症状再发及进展性肝损害等问题未能有较好的解决办法。从目前的认识水平,外科手术治疗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如果手术不能达到上述原则所要术,遗留病灶未能彻底清除,不能畅通引流,都会增加术后复发率。因此,除外科手术治疗外,应加强与内科及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促进预防与治疗的研究,使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案不断完善,疗效更佳。

上一篇:外科医学生的素质培育 下一篇:个体化教育在神经科病人教育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