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科技传播

时间:2022-09-27 04:22:30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科技传播

摘要 媒体融合是传播行业大发展的潮流趋势。多年来,随着新兴媒体工具不断创新,传播环境革新,科技传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如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人们可通过各种软件或即时通讯工具中发送与接收信息等。社交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催生的媒介形式推动着科技传播新的发展方向。科技是社会前进的驱动性力量,科技传播是科技知识社会化的助推器,媒介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介融合给科技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展示空间。媒介融合新趋势透射出多媒体技术的突破、公民社会的培育建设和受众主体地位的提升,并推动科技传播模式向循环互动方向演化。媒体融合对科技传播的效率、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科技手段对信息传递、接收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变化。因此,当前,如何利用好媒体融合趋势以推动科技传播全面发展,是我国新闻界需要密切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 媒体融合;科技传播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1-0061-02

21世纪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即时通讯工具的创新,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媒体工具出现至今,经历了冲突对抗到共存共荣的艰难融合过程,最终才造就了今日的媒体融合趋势与科技传播的进步状态。但科技已一步步入侵了我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当前,社会的知识化与共享化已经离不开科技传播的辅助。从某种程度上看,科技传播不仅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也驱动了社会整体的进步;除此之外,科技传播工具的完善,也进一步丰富了科学本身的使用价值与隐藏在科技背后的文化意蕴,使得民间不同地区的文化能够打破空间限制被传播给其他地区的公众。总的来说,科技的发展使传播越来越方便快捷。

科技传播的发展,少不了媒介的助推作用。一方面,媒介为信息传播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渠道;另一方面,媒介本身的功能爆发性特征也强化了媒体技术的革新,使媒体形态实现了自身的演变,科技推动信息更有力地传播。

1 当前媒体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日本学者植草益在2011年结合通讯行业的信息发展现状全面阐述了媒介融合作用。他认为,媒介融合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放宽限制为契机形成的现象,其最终的目的是减少行业贸易的限制,强化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的竞争。同时,他提出,当前,不仅在信息传播行业,金融、运输等产业也在积极聚焦媒体产业融合。而后,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负责人AndrewNachison提出,真正的媒介融合是动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战略的互动联盟。由此可见,融合在媒体领域涉及技术融合等多个方面。

在20世纪末期与21世纪初期相交之际,世界信息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不同信息技术力量相互融合形成了媒介形态,加之各种交流工具,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日益兴盛,促使各种媒介实现了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同时,各种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将不同终端的信息相互整合为一体,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与共享。从当前的发展状态来看,媒介融合已是不可阻挡之势,尤其是在新闻媒体等信息传播行业。媒体融合在新闻行业的最初尝试是美国媒介综合集团将其旗下的报刊、电台与互联网统一在一座大厦中,并以各种方式将各个媒介中的信息传播到另一个媒介上,从而实现新闻资源共享。此时,不少记者甚至同时担任报刊记者、电视采访员与网络新闻采访者,我们统称其为背包记者。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进步,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实现了相互合作;手机、电脑与广播等终端设备也融合为一体,使得信息的传播有了产业融合的支撑。媒介融合趋势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新媒介的出现提供了依据,如我国近些年由联合通讯研发的原版数字报纸、电子杂志,还有其他网络广播等。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不仅是技术上,同时也是组织结构上的相互联合,而且这种联合也突破了原有传播方式的限制,有效扩张了传播平台。

2 媒体融合对科技传播的影响作用

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不同媒体技术之间的融合变得越来越普遍,媒介机构间的合作也变得越来越亲密。同时,科技传播的速度、内容以及受众的反映也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2.1 提高科技传播主客体的传播效率

信息传播速度显著加快是媒介融合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媒介融合,为信息传播打造了一条畅通的“高速公路”,使得信息能够被即时上传和即时接收,也避免了传播资源的浪费,节约了传播时间,提高了不同媒介或不同地区受众的互动速度。科技传播在新媒体的助力下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受众实时及接收信息的能力,扩展了受众筛选信息的空间。换言之,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科技传播的进步,大力推动了传播主客体的传播效率。除此之外,科技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科技知识的创新。如果说过去是以日时来计算更新时间的,那么在媒体融合趋势下,则是用分秒来计算的。由此,科技传播改变了以往传统传播,提高时效速度,达到即时传播和时时互动。

2.2 科技增加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通过利用互联网传播平台,新闻信息拥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如一条信息或以直接性文字、或以图片、或以视频、或以音频的方式对外传播。不同媒体相互融合,进一步丰富了科技传播的形式,使传播主题能以更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综合来看,多媒体传播并非是单一媒体的传播,而是媒体融合下的多样化传播。同理,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也可采用不同方式最快掌握信息内容或发表自身的看法,真正实现科技传播的作用。随着媒介融合趋势愈演愈烈,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体的优势也日益凸显。如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得以被保存或迅速扩散;又如,网络能储存海量信息,只要公众需要并作适当的搜索,就能从网络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信息具有适用性和趣味性,还会得到公众的分享与转发,进而实现进一步对外传播。这些媒体特性,都成为了强化科技传播的有效动力。

2.3 推动科技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变革

在媒介融合趋势还未出现之前,受众与信息提供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信息传播速度慢,而媒体融合则打破了这个限制。融合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变成了双向交流模式,传播主体既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进而满足了传播者信息发送与接收的双向需要。与此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还可进一步细化受众的目标,进而针对不同受众目标,提供实用信息,真正凸显受众的主体地位。所以,为了获取更多的受众,巩固现有受众群,科技传播要利用好媒体融合的优势。

3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科技传播新思路

非线性是展现科技传播特殊性的最显著特征。在当前的媒体融合时代,科技传播已不再趋向单纯的信息传播,而更注重实现传播信息传递方与接收方的互动。

3.1 传播主体

在科技传播系统当中,传播主体与其信息接收者都被包含在一个整体的动态反馈系统内。就当下的传播主体来看,政府、媒体、公众、非政府机构与科学共同体,是占据分量最重的五大主体。其中,政府可通过建设各种科技政策来助力传播,以媒体力量助力国家宏观调控,如建立大型场馆设施等;从某种程度上看,非政府机构减少了政府失灵状态下的宣传盲区,同时,因为多媒体传播架构灵活,传播形式越来越多样,非政府机构在政府政策宣传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科学共同体则是指按照某一个既定的规范,科学信息与科学知识的创造者与生产者相互组合形成的群体。就整体而言,不管是政府,或是科学共同体,其在新媒介的助力下,都大大强化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性。

新媒体互相嵌入的多元主体特征,使得动态多变机制逐步贯彻落实在了科技传播模式当中。新媒体存在一个不断循环的内部系统,而在这个内部系统中,不同主体相互联系,进而使得科技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如公众既成为了信息的提供者,也成为了信息的接受者。在传统的科技传播中,传播者往往更关注有哪些传播通道,而忽视了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通过媒介融合,科技传播复杂性更明显。如在传统传播模式下,传播者在发表自己的评论时首先要定位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但媒介融合则无需如此。在媒介融合之下,传播主体可以直接一对一或群体发送信息。多媒体的出现与发展,让传播主体乐于相互粘聚或互动交流,进而实现媒介的交叉融合。媒介作为传播活动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播主体的原有的合作模式,使得主体合作既可以组织结构为基础进行融合,又可以战术为基础进行融合。由此可见,在传播环境日益复杂的状态下,多线路网状结构已经进一步丰富了科技传播模式。

3.2 传播受众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地区、各层次呈现出的技术应用能力不同。就媒介融合而言,集约化特点尤为显著。不同媒介相互融合,使得受众主体拥有越来越明显的分众化特色。而且,受众的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受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更强,信息与受众呈现点状分布,个性化要求更高。当前,受科技传播的影响,新闻传播模式也呈现出明显的裂变特征。

在这种状况下,媒介融合的区域化特征愈加明显。其具体表现为,在农村等偏远地带,依旧采用广播电视等传统科技传播模式作为主要信息传播渠道,并持续发挥线性科技的作用。此时,受众还不具备主动接收科技信息的能力,媒介融合趋势并不显著;但在城镇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带,新媒介已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介,全面实现了媒介融合。此时,受众在接收信息方面具有主动性,定制信息的服务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

上一篇:构建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的探索 下一篇:用科学的评价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