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开发智力、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必要课程

时间:2022-09-27 02:47:30

音乐是开发智力、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必要课程

【摘要】音乐是开发智力、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必要课程。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与德育相互渗透,是别的学科难以起到的作用;是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与体育相得益彰,既健身心,又能使学习、生活绚丽多彩;与诗歌、绘画的有机结合,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相映成趣。

【关键词】开发智力 鉴赏能力 拓宽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17-02

"音乐"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名称。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的存在。如:电视、电影、舞蹈、乐器演奏、音乐会上各个门类的节目以至于京剧及各类地方戏曲,哪种艺术形式少得了音乐?

世界十大著名文化名人之冠--孔子(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把治国定邦的政策和策略精湛的归纳成九个字,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音乐放到了应有的位置,让后世人们传颂,效仿。

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中写道:"音乐可以陶冶性格……可用以增高兴致和洗炼理智的享受。"又写道:"音乐对德育有所裨益,依据的理由是它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使我们惯于真正的愉快。"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柏拉图在《论教育》中写到:"用旋律和曲调来培养一种和谐的精神。"

通过以上中外文化名人对音乐的精辟论述,我们会清楚、明确认识和理解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对学生而言,它是多么需要学习的课程!因为它既能开发智力,又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同时音乐给人以美感,激起人的联想,让你喜让你悲,而且还能引人入胜,给人以力量,让人奋进,让人们生活的更有意义、有生气,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课是开发学生智力、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过程,所以这一直是学生应学的课程之一。当前国家教委又明文指示我们,在中小学要增加音乐的课时,这也说明国家对音乐课的重视,并提到议事日程上。这是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带来莫大的支持和鼓舞,同时激励我们更加坚定了、加强了对音乐教育工作的热爱!

一、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育是指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而言。而音乐教育又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艺术作品使学生认识美、感知美,使之受到美的熏陶,让美触动他们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他们的理想、情操等,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欣赏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道:"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那是专门学校的任务),我们的职业是全面的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禀赋,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们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日常接触音乐作品,如歌曲、乐曲、音乐欣赏、歌剧等都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之一,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方面自然起着别的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音乐不是表现某一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而是表现激情本身。"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音乐的节奏正是生命节奏的体现,因此贝多芬的慢板乐章会使人进入沉思,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则令人愉悦,迈开轻松的舞步,使人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由此可见,音乐中的节奏与曲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启迪,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热情。德国音乐理论家奈特哈特说:"音乐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乐音及其节奏,比最好的演说家还好地引起各种激情。"而这种激情正是成就一切事业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为音准与节奏训练是音乐的大动脉,离开其中任何一点,音乐也就不存在了。

诚然,没有任何艺术形式,能象音乐一样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当爱因斯坦研究问题遇到困难时,它就把自己关起来演奏音乐,他常在音乐中重新获得灵感,从而也重新获得了创造力。列宁说过:"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正是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并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是别的学科难以起到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为基础,只能是空洞的说教。而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它是靠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他正是看到了音乐的教育功能,以及以乐感人的教育方式。

大多数的音乐活动都是集体活动,无论是音乐游戏、器乐合奏还是独唱、重唱、合唱,都能培育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团结友爱的良好道德品质。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优秀的民族音乐,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学习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音乐教育是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

用音乐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是当前国内外音乐教育家、音乐工作者、音乐教师所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增加智力投资,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早已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购买乐器,请来家庭教师。大量事实说明,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智力是人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智力的结构看,它包括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智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活动不仅依赖于大脑皮质的分析机制,还依赖于那些主管感受与动机的次皮质结构,而这些结构对人的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音乐具有敏锐的感觉,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验证明,让初生婴儿在哺乳、活动或睡眠时听一些愉快、优美的音乐,会使他们的朦胧期缩短,学语期提前。

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他非常喜欢拉小提琴。一般进化论的创始人,美国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早年是钢琴家。他在谈到音乐与艺术在人类生活中起的作用时说:"在某种意义上,音乐和艺术完成了在科学和宗教中我们只能争取完成的事。"

所以,音乐教育是启迪智慧的教育。

四、音乐教育与体育相得益彰,既健身心,又能使学习、生活绚丽多彩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医治人的疾病。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说:"乐者,亦为药也。"心情抑郁、沉闷的人,听到轻松愉快的音乐,就会豁然开朗;受到病痛折磨的人,听到优美、舒缓的音乐,就会减轻痛苦。这难道不是音乐的作用吗?而且国外现在用音乐治病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音乐益于身心健康的这一功能,与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音乐发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运动,而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音乐发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而体育锻练人强健的体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音乐与体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音乐律动课上,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学生们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创作出与音乐语汇相符的动作,翩翩起舞,既促进其动作的协调性,锻炼了身体,又轻松了心情,激发了想象、创作能力,使其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五、音乐与诗歌、绘画、的有机结合,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相映成趣

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朗诵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歌,你仿佛在高唱一首抒情歌曲,又象在欣赏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当你唱一支动人心弦的歌曲时,你又会感到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好诗,或一幅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美妙画卷,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歌,歌中有诗,这三者形成一条环形的链,使之不可分割。

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我和我的学生一起上了一堂音乐、诗歌、图画相结合的游戏课。秋季,我带领学生到丰收的田野,欣赏壮丽的大自然景色。一到田野,师生们顿感心旷神怡,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时,我因势利导,朗诵了一首短诗,诗名为《金色的秋天》:

金秋时节 天高气爽 田野里飘来一阵阵诱人的清香

美妙画卷 人畜两旺 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好时光……

学生们听了之后,情绪沸腾了,眼睛里放射出不尽的激情:爱好绘画的同学拿出画板对着丰收的景象作画;喜欢音乐的同学给这首诗谱出了简洁的曲子;擅长舞蹈的同学根据诗意即兴跳起热烈欢快的舞蹈 。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心潮起伏、激动万分呢?当我们返校时,同学们一路都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这节不寻常的课。

是啊!走出了课堂,使学生欣赏到一望无垠的田野,美丽壮观的大自然景色,而且又让学生直观的领略到季节的更替给自然界带来的美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然中去,并且真正的热爱她,关心她。这样大大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感情,开阔了他们的胸怀。这堂课将音乐、诗歌、绘画融为一体,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综上所述,我在长期的工作中,就是遵循上述教学原则进行教学的,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以后,我会在教学中继续不断的发现新的规律,新的方向,同时还应积极、认真、虚心的学习本地和外地先进经验,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借以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知识,运用别开生面的教学方法到教学中去,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从中开创出一条崭新的、与众不同、具有新颖的方法和模式,乘着"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踏踏实实的、孜孜不倦的培育学生的道路。课堂上继续着重渗透开发智力、拓宽视野、道德品格、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等内容,让我们的学生在音乐、美育这条广阔、灿烂的大道上,勇往直前,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论》

2.柏拉图.《论教育》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4.荀子.《乐论》

上一篇:亲子、同伴依恋对中学生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 下一篇:遵循教学规律 重视学生思维 培养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