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师充当课堂情趣的发酵粉

时间:2022-07-11 06:59:52

让语文教师充当课堂情趣的发酵粉

【摘要】我国教师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的愉快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感到学习中的快乐,首先就必须制造情趣。而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可见,要使课堂充满情趣,首先必须让学生产生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只有竭力制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学生才愿意去积累语文知识,学习语文技能。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16-02

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学生的课堂反应让我对于语文的课堂情趣的重要性大有体会,我认为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说一些长篇大论就能达成的,除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之外,展示教师本身的独特魅力是重中之重。学生本来就容易对老师产生崇拜心理,只要老师有足以令学生佩服的本事。抓住这一点,老师更应该大胆地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拉拢"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一、好好说话,让学生喜欢上课

说话,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然而,不会说话的教师的课堂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的。所谓会说话,应该要具备两个要素:幽默,鼓励。

1、幽默的课堂语言让学生爱上语文

我总以为教师只有无时无刻板起脸孔才能建立起威信。有时候,语文课被安排在下午,学生的精神状态比较差,课堂效率低。以前只要碰到学生无精打采时,我总会一脸严肃,劈头盖脸地说他一通。殊不知高年级的学生根本不吃这一套,学生当下是精神振奋了,但是心中不服,抵触心理越来越强,上课的积极性便有所降低。后来,我意识到这种恶性循环的严重性,开始反思自己,赶紧思考对策。我仔细观察了几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课堂语言风趣幽默,他们的课堂充满笑声,课堂质量也很好。以前我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幽默有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这样的教师语言显得不够稳重,不能树立教师的威严。可事实是这些教师这样的课堂并不会如我想象中的"乱"。

我从网上看到了一则幽默故事:英国著名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并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老师说,"我看,有的同学的觉有可能一半会在教室里睡。"接着又说:"温斯顿・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这位老师幽默的语言,说得想打瞌睡的那位同学也笑了。然后老师上课,大家全神贯注听讲。

我恍然大悟,老师在课堂上的幽默多么重要啊!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过多的说教只会让他们反感,教师板着脸的表情只会让他们容易产生疲惫,渐渐地,他们便少了一些兴趣。于是,我马上"转变风格",在备课中注意设计自己的语言,从网上搜集资料,激发自己的幽默细胞活跃起来。果然,第一节课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虽然一开始彼此不习惯,但是我的拙劣"表演"却赢得了学生的笑声。出师告捷,我便乘胜追击,致力于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化为幽默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如此充满情趣的上课方式,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

2、勤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学习上,不管学生的年龄有多大,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尤其是来自教师的鼓励。比如,当学生完成了一篇质量很好或者进步很大的作文时,老师不吝啬地在他的作文上盖上个红星,对他说一声"孩子,你真棒!"当学生灰心丧气的时候,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轻声地说:"孩子,你做得很好,再细心点,你可以做得更棒!"学生受到老师贴心的鼓励之后,就会更有信心,更感兴趣。

我曾经试过用严厉和鼓励两种方式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生身上做实验,对语文较感兴趣成绩也较好的学生实施严厉对待,而对另一个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则实施鼓励对待。实验进行到一半,我主动放弃实验了,我怕再这样下去会把一个文学家扼杀在摇篮里。而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尽管他的成绩没有明显提高,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老师的鼓励,他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由此,我坚信,对学生的鼓励势在必行,而且事半功倍。

二、用心聆听,让学生乐于表达

到了高年级,学生需要的自主要求更高,如果教师没有给予更多的自由空间,他们会觉得受束缚,呼吸困难。因此,教师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想法,给予足够的尊重,让他们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以前我喜欢"讲",整堂课要讲的知识都由我一个人包办。学生的兴趣被我这样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吞噬了。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学习也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脉络,而且更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我慢慢地学会了听学生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效果不错,而喜欢语文课的学生也在渐渐增加。上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决定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于是,我抓住中心词"野",抛下一个问题:从文中找出体现"野"的语句,并说说你的感受。在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之后,我微笑着等待学生的发言。可是事与愿违,全班一片寂静,一个个像做错了事似的,不约而同地低着头。我有些挫败,这应该是与我平时很少给他们主动发言的机会训练有关。于是,我用开玩笑的口吻说:"今天,这节课就交给你们了,老师当个听众,你们尽情地说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在一阵迟疑之后,终于有学生开始举手了,继而带动了整个班级。课堂气氛顿时热闹起来。而我扮演的角色很简单,只是点点头,笑一下,或者适当地一些自己的看法,俨然是一个旁观者。学生顿时来了劲,说得不亦乐乎。这堂课让我发现其实学生是很爱语文课的!

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即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出一些课堂上不该说的话,老师也要巧妙地加以引导,不能做话语的霸权者,而应学会做学生话语的聆听者。听学生讲话,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听众,也是一种幸福!

三、展示专业,让学生佩服自己

身为语文老师,专业素养何其重要!在学生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专业,会让学生打心眼里佩服你。如果语文老师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故意在学生面前适当地卖弄,比如在教学古诗时,朗诵一首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课外诗,在认识作者时生动地讲述一些与作者相关的故事,或者是介绍课文故事背景时滔滔不绝地叙述;比如在学生写作文之前,念一篇自己的下水文,学生在羡慕老师的才能之余还会受到老师的熏陶和渗透,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渐渐地喜欢上语文。

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和情境,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要我学为我要学。语文教师当然要主动承担这一个义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上一篇: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中的“阻力” 下一篇:亲子、同伴依恋对中学生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