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考数学总复习工作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9-27 09:17:28

对中考数学总复习工作的几点认识

摘 要: 正确对待中考数学科的总复习工作,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效率。本文分析了准备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反思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中考数学总复习 准备工作阶段 具体操作阶段 反思工作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应认真对待中考数学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我结合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注意事项,供同仁参考。

一、准备工作阶段注意事项:认真教研,确定复习方案和策略。

1.精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要求,合理选择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2.认真研究近三年的泉州市中考试题,用发展的眼光研究中考质量分析材料,揣摸中考命题的新趋势。

3.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一要分析全班学生的基础、素质,从整体上驾驭复习内容、进度、方法和时间。二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基础、素质,确定“培优、扶差、抓中间”的对象和方法,个别辅导与整体推进相辅相成,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挖掘学生数学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等具有积极的意义[1]。

4.正确认识数学三轮复习的阶段目标任务。第一轮复习主要是系统化双基复习,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等;使学生注意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渗透能力训练,同时要注意知识点的迁移整理。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针对考试的热点,抓住学生的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不求面面俱到,应有重点地围绕泉州市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特点的核心问题开展[2]。以下几个方面专题形式供大家参考:(1)猜想与探索,(2)阅读理解题,(3)图表信息,(4)方案设计,(5)数学思想与应用,(6)分类讨论,(7)几何综合,(8)函数综合,(9)综合应用等。专题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及时制定和调整,是合理梯度设计、拓展到位的综合,是数学建模的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思想的注重、数学方法的落实。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通过模拟综合考试,及时查缺补漏。既能提高学生临场的解题能力,又是一次发现问题、查缺补漏的机会。适量地做中考新试题。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都注重了创新试题的命制,特别是近三年,创新试题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例如探索题、阅读题、选自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开放题等。

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教师平时应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善于挖掘问题,不要认为教材中写的都正确,也不要认为教材中例题解法最优,要经常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复习,这样效果才会好[3]。

5.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和所有的可支配时间,精确设置复习的进度。根据复习内容的分量、方式和目标,将任务分解到每一节课,将任务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个学生,这样可以避免复习的盲目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具体操作阶段的注意事项

1.立足教材,注重双基。首先是立足教材,紧扣课程标准,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原型。自实行新课改以来,中考数学试卷中有了许多新题型,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基本问题。多数试题原型取于教科书,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通过重组整合,改编成体现课改理念的中考试题,即便是后面的“压轴题”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它的原型。其次是注重双基,解题技能是双基的基本体现。解题技能训练要注重解题后反思,重视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解归一等形式。譬如一个人初到一个城市,东转西转,很容易迷失方向,但如果多转几圈,到不同的地方多转转,那种陌生感便会很快消失。同理可知,如果一道题目学生费了很大的劲才想出一种解法,那么一定要鼓励他想第二种,第三种,甚至更多方法。这才便于吸收这道题目的营养。多题一解可以使学生掌握考题变化的规律;多解归一可以让学生知道应掌握什么重点等。真正可靠的解题思考规律的形成,应当是在多解归一的基础上,即挖一道题目的不同解法的共同点的基础上,再比较一批题目的共同点,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的一致性,从而形成普遍适用性的解题思考规律。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增强数学建模意识。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统计意识、合情推理等能力,渗透数形结合、运动变化,以及函数、方程、归纳、分类等思想。

3.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复习工作要从本班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对学困生,一是思想帮助,二是知识辅导,三是行动落实。对中等生要严格要求,要求解题严密、细心,保证常规题不失分。对尖子生的培养要求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要求他们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提高中考优秀率。

4.慎重对待试卷评讲课堂。测试和评讲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环节,是查缺补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知识水平、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备课要用“加法”——加大课前“教学设计”的力度,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教学方案设计中应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4]试卷评讲课堂上务必及时做好考后试卷的统计工作、分析工作,要分析错因,避免再错;要开拓思路,多做变题思维,纵横联系知识点、考查方法和解题方法总结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三、回顾反思工作

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总结是对教学领域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不仅能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还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当然,总复习工作的注意事项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请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樊继燕,张得华.提高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三步法”.语数外学习,2013.2.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3]陈穆.例题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8.

[4]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5.

上一篇:主动探索,发展学习 下一篇:试论数学教学中高职生数学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