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9-27 05:17:10

高校教材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分析了高校教材的特点,针对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对教材进行立体化、多元化建设的原则和必要性,总结了教材建设上取得的成效。教材建设不仅需要建设教材的载体,还应包括教材的使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将教材建设的思想与教学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不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使教材的建设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关键词:教材建设;多元化;立体化;电子技术

作者简介:宋婀娜(1973-),女,河北滦南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振龙(1968-),男,黑龙江肇东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大学校级重点项目“基于电子技术课程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多元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探索”、黑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省重点课题“基于NCBE教育培训模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课题编号:GBB121205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43-02

高校教材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工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材建设将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多方面,同时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文分析了高校教材的特点,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确定“多元化、立体化”的教材建设原则,总结教材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推进高校教材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教材的特点

1.指导性强,可作为工具书使用

在本科高等院校中,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本科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将其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目标不只是对知识本身的掌握,而是培养形成一种学习方法和对知识体系的归纳总结。[1]而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将起到一个长期的指导作用,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曾使用的教材将成为其手中一本重要的技术工具书,可随时查阅。

2.专用与通用相统一

对于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同一课程对于教材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要求教材能够充分反映出本专业的专业特点,这就是高校教材的专用性;同时各专业之间又存在相同或相近的理论基础,这就使教材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不必考虑学科、地区及学校等因素而产生的差别,也是由于该特点,许多优秀教材脱颖而出,被推广使用。

3.变化与稳定相统一

高校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与研究总结的结果,形成一定的规律,这些内容是相对稳定的。而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将大量的新成果、新技术补充进教材,这就要求教材在结构、内容上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但变化与稳定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相互统一。高校基础课的教材相对而言稳定性更高一些。

二、高校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层次的划分及学科专业计划的变更,使高校教材出现极不适应甚至是滞后的情况。

二是学生自由购买教材的意愿及教材供应市场化也极大影响了高校教材的建设。

三是基础类的教材重复现象较为严重。

四是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忽略了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三、建设多元立体化的高校教材

高校教材建设必须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教材质量,实施精品战略,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作用。

我校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的过程中,紧跟教育发展的现状,关注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材的建设,推进立体化教材建设。所谓立体化教材,也称“多元化教材”,就是要为学校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形成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改革。具体的教材多元立体化建设从三方面展开。

1.教材形式建设的多元立体化

纸质教材依然是目前使用的主要教材形式。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教师要提高文字水平,将重点、难点内容讲得清晰透彻,使教材层次分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但纸质教材并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材的形式还包括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

在“电子技术”课程中,既包含基础理论,又与实践联系紧密。如果只靠纸质教材上的文字介绍和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往往很难准确把握。任课教师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和视频集于一体,制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这类形式的教材能模拟电路的工作过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地展现电路不可视的工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电路的特性,较快较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缓解了高校课程中普遍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而带来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保证了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普及,网络教材的建设已成为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教材的使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符合现代学生个性化的特点。“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分别建设了课程网站。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网站为例,网站包括课程描述、教学队伍、教学档案、课件下载、动画学习、双语教学、项目设计、学习园地、教师互动等板块。网站具有模块化、可视化、多样化等特点。网络教材的使用相当于开辟了一个第二课堂,学生可随时进行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间面对面的言传教学,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教材内容建设的多元立体化

教材的内容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

我校任课教师在数字电子技术教材编写过程中,内容上注重基础,充分吸收了很多最新教材中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在教材内容上争取实现多元立体化,满足各高校“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该教材内容建设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3]

(1)精简与实用并重。删减了对集成门电路内部电路的分析,侧重数字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应用,重点介绍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注重教材使用者对实用性的要求。

(2)理论与实际并重。在数字电路的介绍中,采用当前的主流芯片,引入工程实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基础与系统并重。教材强调对基本知识点的覆盖,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与深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又强调“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的系统性。

(4)中文与英文并重。对于数字电子技术中常用的专用名词和专业术语给出了对应的英文解释,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有助于学生对全英文教材的阅读和理解。

3.教材贯穿教学环节建设的多元立体化

我校人才培养注重技术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的是既具有工程研究能力,又掌握生产技能,能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反映在教材建设上,就是要求教材贯穿教学各个环节。[2]我校“电子技术”课程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相应的建设,形成了多元立体化教材网络,如图1所示。

三、教材建设的成果

几年来,我们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深入进行教材的建设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包括理论教材、实践教材、网络教材等在内的多元立体化的系列教材,涉及教材形式、教材内容及教材的使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真正实现教材为师生提供教学方案、教学资源、教学服务的作用。

1.理论教材

由我校教师编写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本教材,在试用后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并被确定为十二五规划教材。

2.实验实践教材

实验教材——《电子实验与实践》,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实践教材——《电子工程实践技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这两部教材获得了全国煤炭教育成果一等奖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

3.网络教材

我校教师制作的《电气工程实践实训》多媒体课件在2012年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高校工科组一等奖,《数字电子技术》获三等奖,《模拟电子技术》获优秀奖,得到了专家评委的好评。

教材建设来源于教学实践,教材建设所取得的各项成果,也都将服务于教学实践,相互促进。

四、结束语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任务,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部好的教材具有无穷的示范力,能给教者和学者一定的研究空间;一部好的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教材,能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及本专业相关的领域,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材建设工作任重道远,要将教材建设与教育改革创新相结合,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建设特色教材、精品教材、品牌教材。

参考文献:

[1]徐宏.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多维度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江捷.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系列化立体化教材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8).

[3]宋婀娜.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上一篇:“电力电子装置及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论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课程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