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对策

时间:2022-09-27 04:26:06

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对策

[摘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为此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概念及关系,深刻理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性,并不断树立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养、完善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机制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领导干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218

党的十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党的政治报告中确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新时期领导干部治国理政能力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那么,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1充分认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概念及关系

就行政领域而言,法治思维是指行政管理主体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精神、法律原则、法律逻辑和法律规范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而法治方式是指行政管理主体在法治理念以及法治精神的指导下通过制定、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运用法律创设的制度、机制和程序推进改革发展,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实现科学发展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法治思维强调思维的定式,突出行政管理主体对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则和逻辑的认识,在思想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方式强调行政管理主体的各种措施、方式和方法的规定性,突出法治实践和行为准则,在操作执行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法治思维是法治方式的前提,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保障。没有法治思维就没有法治方式,如果满脑子都是人治思维、专制思维、特权思维,其行为方式必然会出现以言代法的家长制、以权压法的、徇私枉法的等现象。没有法治思维,依法治国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没有法治方式,法治思维则难以保障。如果在一个缺乏依法治国的方式、机制和体制的环境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多数人就可能不具有或者不习惯于进行法治思维;即使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较高思想觉悟的人,可能由于缺少专门的法治思维训练或者法治环境约束,也可能不具有或者不习惯于进行法治思维。

2深刻理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性

十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一重要论述是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是我国今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崭新的工作思路。因此,深刻理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1)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准。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法治思维和方式的运用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的进程,法治国家的建立,决定着我们党能否依法执政、政府能否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能否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首先,市场经济主体需要依法确立。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经济,它要求执政者以法律确认市场主体,确保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其次,市场经济秩序需要依法维护。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一切市场主体不论自然人或法人,不论大企业或小企业,不论其所有制的性质均以平等的资格,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最后,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依法改善。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我国的产品要走向世界同时要吸引外国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流动的资金,国家必须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创造和改善对外开放的法制环境和条件。

(3)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啃硬骨头的工程,是挺进深水区,打破原来利益格局,让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大事。只要我们运用法治思维,坚守法治方式,就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错误,少走弯路,把对路走好,因为法治是规矩,是标杆、是灯塔、是航标、是矫正器。只要让改革在法治的规范中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前进,就能走直路、走近路,更好地实现改革的宏伟目标。

3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对策如何在“法治思维”的支配和影响下,运用具体的“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既不能畏缩不前、灰心丧气,也不能盲目自大、胡冲乱撞。那么,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呢?

(1)树立法治理念,提高运用法制思维的能力。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以法为尊、保护人权、依法治权等法治理念,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价值,使领导干部能自觉用法治理念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而坚定地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法治思维的养成特别是法治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实践。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一定要放下身子、躬身实践,凡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第一原则就是按法律办事,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治原则、法治原理。同时,要深入法治工作第一线,注意剖析个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取多种形式,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长期以来,法治缺乏应有权威,一些法律形同虚设,法律实施效果差,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有待加强。首先,领导干部要有一个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通过学习增强法律知识,始终牢记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其次,要加大培训方面的投入,通过培训丰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内容,提高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就目前来看,我国80%的法律、所有行政法规和90%的地方行政法规都是由政府机关执行的,这就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了解和掌握大量的法律法规。最后,通过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等工作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领导干部的法治思想,增强领导干部对法的认知,形成法制意识,提升法律修养。还可以通过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使干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同时还要发挥各级讲师团的作用,把法制宣传作为讲师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不断提升普法层次,为普法工作增添新的活力和生机。

(3)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机制。建立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目标、任务、程序、责任;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机制,将法治指标作为 干部考核和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 坚持奖惩并举,真正使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要对有法不依、,造成严重损失后果者,依法问责处理,绝不姑息;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年度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考核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通过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督促干部真正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决不允许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

总之,执政实践永无止境,执政能力的提高也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能不断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局面。

上一篇:试述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 下一篇: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风险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