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

时间:2022-09-27 02:15:20

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

摘 要: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兼具复杂性与多变性且有较强对抗性的项目,心理因素对比赛结果有较大影响。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训练和比赛成绩都有很高的水平,心理训练一直受到羽毛球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水平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合理的分析,为教练员抓好选材和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 羽毛球 心理训练

羽毛球运动经过多年的发展,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及技术水平上都已没有太大差距,而羽毛球比赛又是一项耗费时间比较长的项目,在体能充足和技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就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基层教练员来说,一定要知悉自己所指导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应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才能为国家选出好苗子和提升青少年羽毛球运动的水平。

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1.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运动员正值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常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的波动性较大,意志力与自信心不够稳定。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有很强烈的表现;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比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因此,在比赛中稳定情绪、对自己要充满信心,用健康的心理来面对一切。[1]

2.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要心理表现

经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大部分羽毛球教练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重视不够,往往凭经验和习惯进行对运动员的教导,在羽毛球技术教学、训练中,教练员只教动作,而忽视了动作的一些理论知识,重点难点的教学,由于运动员个体的差异性,有的运动员掌握动作快、有的慢。教练在帮助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中操之过急。教几遍,运动员还是学不会,导致运动员心理紧张、害怕、失去自信心、以致失去兴趣。

3.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心理表现

大多数运动员对比赛会产生焦虑,特别是赛事等级越高时,运动员的焦虑程度越高。越是重要的比赛,这种对比赛成绩的不确定性的焦虑越高,运动员对比赛的焦虑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转化成比赛时过于紧张甚至怯场,从而对比赛时的发挥造成影响。

二、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1.心理训练的概念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心理状态。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

2.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1.1赛前心理准备。赛前要使运动员逐渐处于跃跃欲试敢与对手比高低的竞争状态,形成不怕任何困难的战斗意志,建立赛前程序,并使之习惯化认真全面地分析比赛形势和各种利弊因素。针对双方的情况和我方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具体的对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教会他们一些简易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在比赛中一旦出现意外或干扰,就可用这些方法来缓解紧张的情绪,稳定心理状态。

1.2赛中心理调节。心理调节是指针对参赛者的临场心理或行为表现,采取一些方法、手段使他们的心理发生短暂变化的过程。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有许多,如呼吸调节法、暗示调节法、音乐调节法、思维阻断调节法等,采用哪种调节方法取决于对参赛者的熟知、认可,个性与习惯、与比赛专项的结合程度,以及赛前练习和运用效果。长期、系统地练习和应用,形成习惯,能够在适当的时机灵活应用,是赛中心理调节的基本要求。

1.3赛后心理调整。竞赛后运动员无论是胜负,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它对赛后的训练给予决定性的影响。运动员比赛时心里紧张情绪,赛后虽然一下子放松了,但由于比赛时精神得高度集中,赛后并不是马上就可以恢复到平常平静的心理状态。所以,赛后必须对运动员心理进行调整,因此运动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迅速消除比赛成绩的干扰,正确看待胜负、消除不正常的攻击心理、消除比赛后的紧张情绪,这样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前进。[2]

三、心理训练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

训练中教练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多对其进行鼓励与赞扬,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时期保持―个较高的训练水平。在训练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对自己未来取得运动成功的能力的确信程度,运动员对自己要有自信,对自己缺乏自信就会产生自卑和自我怀疑,就等于是自己击败自己。但也不可盲目自信,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建立起来的自信是一种假象自信,是自欺欺人。同时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比赛来考查学生参赛的心理状态,摸清每个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变化,找出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并做好记录,在比赛前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做有针对性的心理调控,投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其充满自信,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结语:

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在青少年羽毛球运动训练中,不但要抓好身体、技战术的训练,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灵活敏捷的战术思维,积极稳定的情绪及良好心理。因此,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及身体素质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意识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和外界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提高。[3]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

[2]陈娴.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与训练方法[J].少年体育训练,2010.

[3]何晓华.浅析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9.

上一篇:论地图在历史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论化学教学中认知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