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08 17:22:05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篇1

关键词:卓越计划;青年教师;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30-02

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逐步深入实施,作为重要推进力量的青年教师,其工程素质培养与提高已成为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关键问题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通过调查研究找到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的新途径,培养与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从而实现卓越计划的稳步实施和持续开展,最终实现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参与“卓越计划”的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对于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很多青年老师自身都没有搞清楚应用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与学术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何不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不成热,也不完善,没有调动专任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年教师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即使有机会也是短期的“走过场”,失去了工程实践的真正意义;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省市共建高校,再加上学校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使得学校在引进高层次工程实践类人才方面缺少经济动力支持,又缺乏政策导向,导致高层次的兼职教师难以引进;企业与地方高校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动力严重不足,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只希望能够独享人力资源,而不愿意将优质人力资源向学校输出。以上客观原因严重制约了卓越计划的开展和实施。

二、“卓越计划”对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要求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阔工程教育视野。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工程教育中专业教育的价值导向。

2.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涵,只有教师具备创新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

3.加强工程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突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和重视理论、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这就要求工科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才能将工程教育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应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真正做到学因教而有进,教因学而得益。切实结合企业的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等实际工程问题组织“亲临现场”的教与学。

5.加强知识储备,应对知识体系更新。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日新月异,知识体系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因此,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参观、实习或调研,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增加工程实践机会;应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相关行业的短期培训或学术研讨会,了解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三、卓越计划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途径

(一) 加强青年教师工程意识的培养

从目前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来看,青年教师普遍都具有较高学历,过于注重理论创新和学术水平加强,工程实践意识淡薄,忽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从教过程中没有意识提升自己的工程教育理念,更不可能自觉地参与到工程实践教育之中。学校应在思想上给他们灌输工程意识,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融入工程教育理念,逐步加强青年教师工程意识的培养。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提升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高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将工程实践项目式教学引入课堂,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打破原理论教师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现状。

(三)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计划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要制定政策鼓励在职青年教师定期在实习基地或企业工程单位参加实实在在的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在教师脱产学习有难度的情况下,要通过多渠道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经验的技术人才来校任教或兼职。推行校企联教模式,把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融入工程教学,以带动和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1.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半年左右的工程实践锻炼。主要从事技术岗位,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技术、流程等,同时以助理的身份在生产等各方面协助企业整改,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赢。

2.有计划地选拔卓越计划参与青年教师参加“工程教育培训”,以及到同一类型卓越项目高校学习、取经。

3.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该学科的最新动态、前沿信息的工程技术报告,以拓展青年教师知识面。

4.有计划地从与高校合作的企业中引进和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任务。

(四)搭建、优化校内工程实践平台,提升青年教师工程素质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所参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进行了校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新建或改扩建。不仅要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还要在校内工程中心实施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工程实践平台和资源,通过“传帮带”的教学团队模式,使青年教师完成了部分工程实践环节的工程素质训练,能够独立完成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学工作。通过校内工程实践平台的工程实践训练,有效提高和强化了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教育。

(五)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教学、科研双促进

青年教师应该实现科研和教学并举,一方面注重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系统深入的教学积累也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在深入系统且结合学科发展前沿的讲授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有新的体会和灵感,有时甚至能凝练出新的科研方向。反过来,高水平的科研实践也有效加深了教师对课程内涵的理解,青年教师受益最多。

(六)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提升工程素质的积极性

1.针对卓越计划参与的青年教师设立助推基金,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该助推基金以项目为引导的方式资助青年教师提升工程素质。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主要包括“博、硕士学位提升项目”、“省内高校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项目”等。

2.青年骨干教师分层次提升工程,根据各高校专业、学科建设和提高办学水平的发展目标要求,努力营造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所长的良好氛围,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结构合理、水平高、实力强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的提升,促进“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3.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倾向青年教师,科研设有青年专项优惠政策,扶持青年教师。学校制定的政策从支持对象方面,是面向青年教师的,对申请者的年龄有明确的限制。从支持方向上,它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从支持强度上,经费支持力度很大,极大地鼓励了青年教师积极性。

四、结语

实践证明,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有助于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提高关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顺利实施“卓越计划”,也是卓越计划参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任务。它是需要社会、企业、学校和教师协同作战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其培养途径和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永华,刘红,邓子玉,杜晓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教师素质要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75-276.

[2]雷芳,陈前斌,李强.基于“卓越计划”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32):239-240.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篇2

关键词:“卓越计划”;青年教师;工程教育;教学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实施将起到促进、示范和引导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卓越计划”的实施,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协会、骨干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依据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和行业补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认知、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卓越计划”实施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分别培养现场、设计开发和研究型工程师等三种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一、“卓越计划”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由两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办学声誉良好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全国示范性高工专重点建设学校)合并组建,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学校以工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涵盖理、工、经、管、法、文、艺,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行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蕴藏着勃勃生机与较大发展潜力的高等学校。2011年9月学校成为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教师作为“卓越计划”实施的主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要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就需要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卓越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和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专门人才。可见,“卓越计划”的实施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为教师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特征,以认知能力为基础,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度和操作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主要涵盖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研究等[1]。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工程专业教学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而且体现在实践教学上。实践教学能力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核心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对具体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依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实际特征和特定的授课环境条件,组织加工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步骤程序,并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以期达到最佳授课效果的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媒介的选择和运用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教学规律,进而指导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更多体现在个人的业务水平、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传道授业解惑等综合素养方面。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

重庆科技学院虽然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但开办本科教育仅有10年时间。学校现有教职工1531人,其中:专任教师1122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超过40%。在青年教师引进方面,大多是“985”“和“211”院校的博士,也有少数留学归国人员,他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工程实践经历,这对“卓越计划”的实施极为不利。1.工程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国内高校的青年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实施“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工程教育要求教师能够胜任并指导学生校外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等工作,熟悉工业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布置情况、生产操作与生产管理、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状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并能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这恰恰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地方,要提高工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关键。2.缺乏国际化视野青年教师大多是在国内院校培养的,缺乏开拓性思维与国际化视野。作为“卓越计划”的实施者,应该熟悉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为企业输送各种类型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使企业在参与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重庆科技学院作为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单位,坚持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坚持“立足重庆、背靠行业、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办学思路,深入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确立了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走向国际的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在工程应用型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深入实施了“卓越计划”,积极探索“双主体(学校与行业企业)、三结合(基本技能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学做研结合、校内外结合)、五共同(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学、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和共同实施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全过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重点支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除了完善人才引进体制外,还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强化上岗前的三种“经历”

三种“经历”主要是指教师的辅导员或导师经历、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取得教师资格证经历。教师的辅导员或导师经历主要是引导教师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学习规划、课外辅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是针对从高校引进的工科教师脱产到企业实习半年到1年,实习期间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做专任指导教师,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后进行考核与鉴定。要求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发现问题,分析并设法解决问题,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锻炼,教师既学懂了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不但提高了科研水平,而且授课内容与生产实际更贴近、更有针对性。取得教师资格证经历是学校集中新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知识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二)鼓励参加实践教学与科研

鼓励青年教师全程参与实验室建设申报、参与实验设备招投标、实验设备安装与调试,并承担大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在实践教学方面,努力开发新的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指导书。鼓励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参与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申报实践教学改革项目,锻炼自己的工程能力,并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三)走出去开阔国际化视野

近五年来,学校每年都选送30名左右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高等学府进修1年,开阔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开拓性思维,掌握前沿的创新技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更好地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同时,学校还安排专任教师每3年1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访问的机会,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请进来传授实践教学经验

“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行业指导、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既参与学生培养,也参与教师培养。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要体现校企合作[2],包括企业派遣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其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这种教学活动可灵活多样,如授课、讲座、项目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我院采取了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校外卓越实习基地、共建研究所与技术中心、共同攻关横向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工程实践教学质量。

(五)组织交流实践教学体会

学校建立了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监管与考评机制,聘请退休老教授返校做教学督导,随机到教室听课并进行考评。教师的教学能力由学生、教学督导与同行三方共同评定。每两周各院系的教学基层组织都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学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包括教研室的教学研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3]。

作者:阳辉 朱光俊 尹立孟 胡建平 秦跃林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肖芬.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J].中国冶金教育,2013(1).

[2]孙宝民,张军.“卓越计划”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师培养

国家之本在于教育,教育之本在于教师。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有一支结构稳定,学历、职称、年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作为一所医科类的独立学院,依托昆明医学院优质的办学资源和学术支援,从开办之日起就建立了规范的教育教学制度及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学院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办学效益明显增加,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但是作为独立学院,尽快地建设自己的教师队伍是学院发展中的重要任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人才的储备,人才培养经验和积淀都较为不足,如何充分利用好母校的资源和独立学院特有的运作模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院经过认真研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学院发展的师资培养体系,制定了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导师制”培养方案,经过5年的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立足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师资培养方案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作为医学类独立学院,专业性强,教学过程严谨规律,对学生的培养既要符合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要保证医学教育的培养规格。因此,逐步地建立自己的专业教师队伍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依托昆明医学院各专业课程的专家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培养新聘教师尽快地成长是海源学院“导师制”师培工作的基本思路。根据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实际,首先建立医学基础课及公共课的师资队伍,逐步培养专业课和临床课骨干师资。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总体计划和分年度计划,通过1~3年的培养,要求具备科研工作基础,要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和论文的撰写并发表;要求完成日常教学工作,教学文件的书写,参加学术活动;要求完成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考核;教学水平和能力要达到讲师的标准;争取通过在职学习获得高一级学位。具体工作环节:

1.1严把入口关、认真选拔导师

学院根据教师聘任有关规定在聘用新教师时,严格按照教师岗位要求筛选符合条件的应聘者,经过基层考核、部门考核、院级考核等严格的考核程序,最终确定应聘人员,确保应聘人员的素质。每位教师自正式聘用期起,都须确定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必须具有本学科副高级职称,指导青年教师制定为期3年的培养计划,同时填写《师培计划书》。青年教师须认真按照培养目标,有计划地完成各项内容。导师制的核心思想是老教授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青年教师传授技能和经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迅速成长并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

1.2建立平台,帮助师培工作的完成

1.2.1试讲制度

青年教师经过培养指导准备正式承担理论课程教学前必须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试讲,经专家评价并表决,有2/3以上者同意为试讲合格,方可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经过培养性讲课和专家、同学评价合格后才能系统承担教学任务。

1.2.2学术能力培养

每位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非所学专业3~5门的主干课程学习并参加同班级学生考试且成绩达80分以上,旨在提高学术素养;每学期必须参加学术讲座并撰写读书笔记;考核通过获取教师资格证等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积极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或参与教材编写等。

1.2.3设立专项,促进科研

师培计划中,对教师参加科研有一定的要求,为使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学院每年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并鼓励科研工作的开展,设立院级科研项目并推荐省级项目申报。2年来,有12项院级项目立项,15项省级项目立项。制定了鼓励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的办法。这些措施使得大多数教师都有机会参与科研,也为科研工作今后向更高层次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

1.2.4坚持开展各类教学比赛

海源学院坚持每两年举行课堂教学和实验技能比赛,到今年共举办了4届,这样做很好地锻炼了教师队伍,也使一些优秀的教师从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比赛的同时互相学习、借鉴,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教学方法改善和教学水平提高。几年来,我院选拔参加昆明医学院各类教学比赛的老师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我院周平老师参加昆明医学院教学课堂教学比赛获一等奖;周平、曾洪艳、郭徽3位老师获昆明医学院双语教学比赛三等奖;梁璇、李芳老师分获昆明医学院教学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他们的指导老师均相应等级的获伯乐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我院师资队伍正在稳步、健康的发展。为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推进基本功提高,学院于200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讲稿、教案及多媒体课件比赛,借助比赛的举办,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提高。比赛结束后,学院对获奖作品和老教授们倾心指导青年教师的“真迹”组织了专门的展示,让青年教师在观摩中学习优秀作品,感悟和体会老教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

1.2.5鼓励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深造,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学位给予2万元学费奖励;另外每年派出学习进修,参加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的访问学者,选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研修及国内相关院校学习访问。

2落实保障体系,加强师培过程全程监控

2.1建立师培工作的管理及工作机构

学院成立师培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工作组。相关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全力打造。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全面指导、督察;教学部组织各项日常工作;人才资源部严把入口关。

2.2加强师培的过程监控

为保证师培计划有效完成,学院强化师培过程的质量控制。每学期组织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总结;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对任课教师进行随机的听课、评价、检查;教学管理部门将意见梳理后及时反馈任课教师,以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组织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为教与学构建交流平台,促进教与学的深化和提高;每年进行一次师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找出问题,对提前完成师培计划者准予提前结束,对未完成师培计划者给予批评及相应处理。

2.3经费保障

学院每年划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对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经费,经年度检查合格兑现,如未完成则不配发;对教师申报并获立项的科研项目及教改项目给予经费资助,如为省级以上项目同时配套资助;对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给予支持和奖励;对参加学院及以上各类比赛获奖者给予奖励及配套奖励;对获奖教师的指导教师给予“伯乐奖”奖励及配套奖励。保证了师培计划的认真完成。

3取得的初步成效

3.1年终检查情况良好

师培年终检查是师资培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检查,能够较全面反映师培计划的执行情况,保证师培工作的有效开展。每年的年底,我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师培计划执行情况的年度检查,对完成情况良好的教师和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2009年,我院对26个教研室在培的73名教师进行了师培检查,共有18名检查结果取得优秀的老师获得了表彰,对未完成师培计划的老师给予批评及一定的经济处罚;2010年对我院承担师培任务的18个教研室、7个实验室、1个实验中心的61名青年教师进行了检查,被检查教师均为合格,师培计划执行情况良好,通过检查和奖罚并行的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师培计划的严格落实,通过导师制的师资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3.2经师陪的教师基本能独立完成教学工作

目前学院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基本能独立完成教学工作;一部分经过师培合格的讲师以上青年教师已开始承担教研室副主任或主任助理、秘书等工作。

3.3促进了优秀校风建设

“导师制”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促进了优秀的校风建设。由于指导老师均为师德优良、学术精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专家,他们在身体力行地履行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同时,又言传身教地引领年轻教师成长,他们优秀的教学传统得以一代一代向下传,带动了海源学院“学生勤奋学习,老师敬业奉献,管理人员服务育人”的积极向上,和谐清新的校园风气。老教授们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真可谓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即教会如何作为一名好老师,更塑造了德高术精的高尚人格;青年教师受老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发扬光大,促进了海源学院学生“热情真诚、刻苦勤奋、互助互进、全面发展”良好学风的养成。

4感悟和启示

4.1充分发挥了老教师的作用

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督促下,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院的师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打破了我院人才储备不足的瓶颈。回顾我院的师培工作,主要得益于“导师制”的推行,老教授们以优良的教学传统、丰富的治学、带教经验,渊博的知识影响和培育了一批批年轻的教师,让他们从中学到技能和本领,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4.2有效的质量监控

师培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对各个过程的质量监控,通过试讲、听课、观摩、检查、反馈等措施,使师培各个过程有序的衔接,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保证了师培工作质量。

4.3严格完善的制度

师培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严格、完善的制度,它是保证师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以制度为纲,确保了师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同时有效的激励奖惩措施能够激发广大教师对师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师培工作更富成效。回顾过去,我院的师培工作对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师培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师资队伍的基础,提高了队伍的素质,也为学校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展望未来,面临学院的发展壮大,我们仍然清醒地意识到摆在面前的困难,任务仍然很艰巨,专业师资力量仍然单薄,我们唯有不断努力,才能建设好教师梯队,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为学院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篇4

关键词:师资队伍;青年教师;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张建敏(1982-),男,江苏武进人,上海海洋大学人事处,研究实习员;李杲(1980-),男,江苏连云港人,上海海洋大学人事处,助理研究员。(上海20130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106-02

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前进的动力与基石,也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为进一步确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完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措施,拓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也就成为了各高校师资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在青年教师数量迅速增长的近几年,如何培养青年教师已然成为很多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1] 上海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以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为抓手,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引导青年教师迅速进入角色,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一、开发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发大学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树立青年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意识,唤起大学各组织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更多的关注,上海海洋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研修实施计划(Faculty Development)(以下简称“FD”)。此研修计划狭义定义是指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开发,广义定义是涉及学科、学院或者大学整体能力的提高。自2005年开展青年教师FD系列活动以来,通过实践,推进FD制度,进一步确立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完善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措施,拓展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截至2011年底,我校已举行了8期FD班,共培训青年教师600余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一线青年教师覆盖率为100%。学校层面FD培训针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组织了不同的内容,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专业发展意识、了解校史校情、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感受师德师风,其内容主要包括:“大学教师的职业与事业”、“今天如何当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实现”、“交流与实践”等,邀请了FD研究专家、教学名师、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师德标兵、教育信息技术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授,具体如:“大学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我校发展历史及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师德报告会——今天怎样做教师”、“我校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教师怎样融入学校学科发展”、“大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实现”、“大学教学中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如何多样化多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培养探索性人才的毕业论文指导”、“大学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养成”、“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FD班期间还开展了学员讨论、考察学习、交流发言、旁听前沿课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比赛等活动。日常FD活动由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每个学院都成立了学院FD委员会,具体研究策略、制订相关方案。

同时,我校加强“以校为本”和“以院系为本”的双重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中,从青年教师进校初就制定个人专门培养计划,配备专门指导教师,以《新教师培训培养计划》为抓手,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工会、宣传部等部门紧密配合,从继续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能力开发、师德建设等多方面共同实施;同时学校提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工作的重点在学院,落实在教研室,引导青年教师将个人发展和整体目标相结合,学校现有的50余个基层教学组织都有多种形式的针对青年教师的试教活动和教学交流活动,通过老教师督导听课、教师互听、集体备课、学生反馈等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

二、注重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我校注重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了师德建设的内涵并提出了新的要求。[3]我校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统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着力建设师德准入制度、师德评价制度和师德弘扬制度。为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学科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将基层党支部建立在各学科点和教学点上,选拔党性强、责任心高、教学水平出色的青年教师充实二级学院党委力量或担任基层党组织相关职务,积极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多方面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的评选、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报告会、师德论坛、师德征文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树立了一批师德典型,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以先进典型为楷模,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能力。同时,继续推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与聘用、聘任、评优、晋升、考核、分配等挂钩,并组织新进青年教师进行“新教师宣誓仪式”、“拜师仪式”等活动来加强年轻教师的思想建设。

三、保障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学校通过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认真听取青年教师代表的发展设想及需要提供的帮助,分析每一阶段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为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做好多方位保障。学校专门召开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年教师综合培养的实施意见》、《“十一五”英语、双语教学师资培养计划》等文件,支持青年教师的学习进修,方式多样化,分为申请国家资助出国研修、学校资助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学校集中安排出国培训、校际交流协议派出、国内进修、访问学者等形式。每年暑期选派青年教师到澳大利亚著名大学进行为期6~8周的双语教学研修,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他们进修回校后都开设了双语教学课,效果良好。

随着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我校修订了专业技术人员攻读学位的管理办法,重点资助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并突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鼓励并资助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三年以上的优秀青年教师。为使青年教师更好地独立开展科学研究,促进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梯队的成长,我校针对博士学位教师、市优青后备人选、校优青教师以及面向所有青年教师的不同层面,出台了《上海海洋大学青年科研基金管理办法》、《上海海洋大学跟踪培养优秀青年科研基金管理办法》、《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申请及使用管理办法》、《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各类基金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申报,有一定的研究周期,经费及项目研究进展检查统一归口科技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学校财务规定。

四、鼓励青年教师创新

针对学科特点,我校特别注重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2012年起,我校要求部分学院青年教师需到生产一线实习、实践基地参加至少3个月以上的实践工作,并利用暑期由教授带队组织青年教师成立博士科技服务团进入我国大部分省份进行科技咨询、服务,远至新疆、等省份,既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又能从实践中汲取养料,寻找有意义的课题,在生产第一线寻找科研着陆点,增强科研开发能力。通过实践使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与生产动态变化密切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才干,为他们日后进行应用性课题研究打下基础。同时,我校积极鼓励学院同企业合作,特别是对应用性学科,把教师送到企业第一线去学习、磨炼,让教师们了解学科发展在市场中的应用和需求,不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培训,并实际参与企业的运作、管理,深受青年教师的欢迎。

此外,为建设一支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为部级、市部级人才梯队培养坚实的后备队伍,2011年我校推出了《上海海洋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海燕计划”)。“海燕计划”培养目标是:经过3年的重点培养,使培养人选成为师德高尚、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教学科研优秀人才,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骨干。入选“海燕计划”的青年教师培养期为3年,学校从政治上和业务上全面实施跟踪培养,通过选送党校学习、挂职锻炼、优先选拔担任研究生导师或指导小组成员、科研上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在学术团体中任职等多项措施,悉心培养,大胆使用,积极扶持入选者在教学、科研方面承担重要工作,增长才干,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

在我校推进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紧密结合学校发展目标与办学定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思路,兼容并取,因校制宜,不断拓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的内涵,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王战伟,王彩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及发展[J].科技信息,2011,(7):133.

[2]崔邑诚.例析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J].化学教育,2012,(1):52-53.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篇5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青年教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67-02

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实施以生产实践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时应必备的特有素质和能力的总称[1]。当前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低是制约高校工程教育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低,专业实践经验匮乏,不能在各教学环节中适时、有效引入工程实践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所以,增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高校深入开展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在短期内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水平。

一、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一)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

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普遍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科研理论人才,高校对其工程实践经历及能力没有具体要求,加之高校普遍缺乏校级层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规划,造成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普遍不高。虽然部分教师具有工程背景,但其中大部分教师的工程背景为从事过工程设计或研究,真正具有企业或社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较低。

(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1.顶层设计不完善,教学管理文件缺位。从学校层面看,缺乏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规划,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没有具体要求,特别是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无具体要求,这十分不利于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要求各异,考核不严格。部分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管理文件,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各学院要求各异,培训开展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的合理性及培训开展的具体效果缺乏学校层面的监督和指导。

3.实践平台资源不丰富,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由于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企业开展实践及挂职多以走马观花的形式进行,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未起到促进作用,使得部分企业怠于接纳青年教师开展工程实践,造成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平台资源不丰富。此外,高校现有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等平台在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利用率还有待挖掘。

4.“传帮带”作用未得到发挥。目前,部分高校有旨在提高青年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传帮带”机制,但在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还是空白。应该重视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如何培养工程实践意识,如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工程实践案例如何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等方面的体会和经验,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青年教师由于具有很好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以及处世能力,如果能够弥补其真实的工程训练以及工程体会的不足,就有可能解决其指导学生实践环节效果不佳的软肋[2]。我们必须将青年教师“ 学校―学校”的培养模式转变为“学校―企业―学校”的三明治式的成长模式[3],使青年教师始终保持与生产实际不脱节,学生所学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拥有过硬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

1.制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管理办法(试行)》,并要求各工科学院按照文件精神,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办法。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必须以相关的政策为导向,从思想上逐步强化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教师完成必需的工程实践训练[4]。一方面,补充高校校级层面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加强对各工科学院制定相关实施办法的宏观指导,特别是对实施办法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历考核方法等内容进行把关,保证顶层设计的完善、严密,保证各项实践、培训活动的开展有文件可依,有根据可循。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管理办法(试行)》可包括培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和意义,工程实践的具体要求、开展方式、考核方法,工程实践经历与职称评定、业绩考评的关系,工程实践开展阶段的工资福利等内容。工科学院的实施办法应结合相关专业的具体特点,认真设计工程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和侧重点,注重工程能力考核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保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效。

2.将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专项活动、技能大赛相结合,努力在短期内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多阶段、多形式、立体化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框架,保证培养实效。

(1)岗前培训。由于青年教师多为博士毕业直接到高校参加工作,加之目前应试教育的特点,形成了青年教师由学校到学校的学习工作轨迹,在入职前普遍没有工程实践经历。高校应要求所有没有工程背景的新引进教师,在正式上岗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前,必须到相关企业学习进修一段时间,或承担一定的实验准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和能力后方可独立承担教学任务。

(2)定期培训。由于工程实际及其发展趋势是在不断变化的,工程实践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需要青年教师对实际生产环境、工艺及新技术等保持持续的敏感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一项长线活动,应该定期、持续开展。高校应要求青年教师两年或三年内必须以某种形式开展一定的工程实践,保证及时获取最新的工程信息。

(3)专项活动。可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有关活动,调动青年教师开展工程实践的积极性。如开展“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计划”等。还可结合特定的教学工作要求、行业技术发展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专项活动。如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要求,组织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授课教师在课程讲授前,到企业调研、学习,在课程讲授中适时、适当地引入工程案例等。

(4)技能大赛。为形成重视并积极开展工程实践的良好氛围,高校可分学科、分专业组织工科学院青年教师开展工程能力相关技能大赛,如“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大赛”“金相技能大赛”“机器人控制系统大赛”等。具体开展形式可参照学生相关技能竞赛。同时,还应要求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工程能力竞赛的指导和组织工作,注意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工程能力。

3.加强工程实践培训考核。为杜绝个别教师以“走形式、走过场”的心态对待工程实践,高校应加强学校层面对教师工程实践的考核,具体措施可包括:实践前,青年教师应提交完善的实践计划,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安排、主要学习内容及开展实践的相关准备等。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对此进行备案,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此进行抽查。实践中,青年教师应按要求记录工程实践日记。学校应不定期检查各单位教师工程实践开展情况。实践后,青年教师须上报实践总结,由接收单位提出考核和评定意见,学院确定考核结果,记入青年教师个人档案。此外,相关学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为细致的工程实践考核办法,学校对此进行宏观管理,对实践计划、实践日记、总结报告质量较高和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较好的学院,给予一定奖励。

4.健全工程实践制度保障,增强培养计划执行力。为解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高校应积极与实践单位协调,安排好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包括为青年教师争取岗位补助、人身保险及较好的住宿生活条件等。同时,学校应照常发放青年教师工程实践锻炼期间的工资、基础津贴和其他福利,给予一定的交通补助和生活补助,保证青年教师能够安心从事企业工作。

5.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实践平台资源,包括学生校外生产实习单位,校内工程实践平台等。鉴于目前高校工程实践平台资源不丰富,应深入挖掘现有平台的利用方法,提高其利用率。

(1)校外生产实习。可以利用学生实习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到生产实习单位学习。一方面,在实习单位了解生产环境、流程、工艺,掌握理论投入生产实际的衔接点,学习生产实际案例,参与生产技术攻关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和内容及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和注意事项,为日后承担生产实习指导任务打下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立是以学校和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前提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资源,组织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培训学习,同时,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横向科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校内工程实践平台。部分高校拥有设备完备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校内工程实践平台。这些资源在满足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加以利用,作为青年教师在企业开展工程实践的补充。相关学院和专业可根据这些平台资源的具体情况制定平台利用方案。校内工程实践平台的利用,各项成本均较企业实践低,而且,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开展工程实践训练。此外,还应鼓励教师利用校内平台开展工程实践的同时,积极参与相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

6.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目前,部分高校有为青年教师安排助课导师的要求,但在工程实践能力的指导方面还没有特别安排。为迅速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应充分发挥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安排实践能力导师。

实践能力导师的指导内容可包括实验教学、毕业设计、生产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指导、与工程实际相关科研工作的指导、工程实践案例介绍、工程意识培养等。青年教师不仅要完成理论教学环节助课任务,还要在实践能力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上学习内容,以达到提高自身工程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仰森.计算机学科教师实践能力发展探究[J].计算机

教育,2010,(8).

[2]李炎锋,薛素铎,杜修力.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青年教

师工程素质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3]马晓娜.全面工程教育理念观照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

[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惠晓丽,吉莉,徐鹏.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篇6

【关键词】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

从现有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角度来看,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占整个高校教师队伍的比重逐年增加,普遍占比达到50%以上,是各高校发展的生力军。高校青年教师承担了大量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是我国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本文论述青年教师主要是高校现有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群体。

1.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基本概念

1.1 高校青年教师的界定

目前,各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界定没有统一的认知,较为多见的界定有两种:一种将高校青年教师界定为35岁以下,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另一种是按照《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事实办法》中规定的将青年教师的年龄放宽至自学科学类40岁以下,社会科学类45岁以下。本文中的高校青年教师是指年龄为40岁以下的专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

1.2 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是指年龄在40岁以内的能够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和潜在的所有青年教师的体力、智力、心力、精神力以及教学能力等各种劳动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现有的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群体(现实人力资源),也包括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有可能进入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潜在的人力资源(潜在人力资源)。

高校青年教师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从心理和生理角度看,都处于其职业生涯成长的初始阶段和人生的黄金时期,具有如下特征:

(1)精力充沛,勇于创新

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年轻、朝气、风华正茂、充满干劲和斗志。从身心发展的角度已经趋向成熟,体力和理解力都处于顶峰,学习能力强和求知欲旺盛,肯钻研,创造力强,富于创新意识,变革能力较强。这些特点使得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积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且能够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2)个体矛盾突出

青年教师的心理正趋向成熟,但是心性不稳定,这种矛盾和冲突始终贯穿于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首先,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存在双重性,既重集体利益,又重个人利益,既想为集体贡献力量,有急于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思维敏捷,认知能力较强,求好心切,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挫折感;再次,青年教师的角色具有双重性,面对学生他们是年轻的老师,虽然年纪和学生较为接近,但是依然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面对年龄和资力较老的教师和教授,他们又是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青年教师在角色上的双重性使得青年教师的适应周期较长。

(3)专业发展欲望强烈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教师,非常重视自己专业的发展,将自己专业的发展是为自己在高校安身立命之根本,高校青年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学工作本身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学习力,因此高校青年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认真备课,潜心科研,甚至不断深造,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4)流动性强

高校青年教师从年龄上和成长阶段上来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目击者,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相比与上一代有明显的变化,他们更认同于“人才流动”观念,的相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高校青年教师凭借着自身肯吃苦、善钻研的特性不断的在专业领域提升自己,当高校青年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成就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和更多的需求时,一部分青年教师就会“不安于现状”,寻找更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

(5)业余生活单一,压力较大

一方面,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的业余生活都较为单一,科研、进修等成为业余生活的主要活动;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往往是学校科研和教学的主力,他们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工作压力较大,与此同时,青年教师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成家立业和养家糊口的压力较大,这些对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良的影响。

1.3 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含义

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是指高校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实现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优化起专业资格和资质的一系列培训学习活动。高校青年教师的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可以包括对现有青年教师队伍的开发和对潜在加入的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后者的教育开发的过程要更加的复杂,需要建立严格的人才筛选、聘用的制度,才能帮助高校吸收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成为高校现实的青年教师人力资源。

1.4 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基本内容

1.4.1 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

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使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真正作到“资本化”、“专业化”,肩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创新科技和服务社会的重任。

1.4.2 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基本内容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力资源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开发在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的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针对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的人力资源群体,适当的教育开发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将现有的资源潜能转化为现实的操作能力,不但能够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还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因此,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不但需要针对教师这一职业特点,还需要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特征,提出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发内容。

(1)体力开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特别是青年教师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打好身体基础,才能够为教育事业贡献终身力量。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给大脑充分的休息)以及为青年教师做好医疗保障工作是确保青年教师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

(2)专业知识开发: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根本,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教育和心理学相关知识、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普通文化知识等四个方面。

(3)专业技能开发:教师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掌握的各种教学技巧和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教学评价的能力。现代师能观还强调了教学研究能力、协调指导能力、专业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现代师能观注重的是从“教”到“导”的能力过渡。

(4)教师人格开发:“人格”是指做人的品格或标准,包含了人的智慧、品质、以至、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等。教师人格还应该包括师德的培养和开发。

1.4.3 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基本方法

(1)人力资源规划——对青年教师队伍发展的全局把握

教师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一个学校或教育组织根据环境和战略的要求,科学的预测和分析教师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获得相应教师的长期发展规划。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规划是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和建设的群体把握。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以及各种具体的业务计划两方面内容,其中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数量规划、结构规划和素质规划等三方面内容。人力资源规划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整个青年教师队伍教育开发过程的实施和效果。

(2)招聘——青年教师队伍的开发和补充

招聘是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开发和补充的重要工作,对于青年教师的招聘要根据高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的要求确定人才招聘计划,从源头上确保高校能够获得优秀的青年教师人力资源。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招聘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招聘环节。高校首先要做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确定所需岗位和人才,明确岗位工作职责、任职资格及相关待遇;其次,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招聘专家的聘请、招聘渠道、甄别方法的确定、招聘的时间安排、成本的预算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分工等;最后是招聘信息的。

第二个环节,甄选环节。人力资源招聘的关键环节是如何挑选合适的人才,确保青年教师队伍的质量。这一环节可以借助现代人力资源测评技术对候选人进行科学测评,包括:心理测验、面试、笔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技术、业绩考核、背景分析等手段。

第三个环节,聘任环节。经过甄别,选择适合的人员,高校与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3)培训——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

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开展专项培训是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实施的主要方式和有效手段,培训内容较为丰富,是高校专门为青年教师组织的教育开发活动,是青年教师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充分挖掘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潜能,实现其自身价值,提高其工作绩效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年轻优秀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有力举措。

(4)绩效考核——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的鉴定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教师绩效考核就是高校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对教师在某一教学科研岗位上的行为表现和结果进行合理科学测定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从而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数。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要全面具体,考核内容和指标要真正反映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养的要求,要将静态的业绩考核和动态的教学过程评价相结合,对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现状

2.1 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现状

身处人才高地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国以才强,校以师兴”这一真理,都已将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稳定人才当作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对现有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逐步凝聚和提炼现有青年教师队伍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1)已经建立了基本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已经形成了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的基本机制,从培训形式上看,包括岗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班、高级研讨班、国内外访问学者以及出国进修等;从培训的内容上来看,青年教师参与的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技巧和方法、工作职责以及校园发展、专业知识、理论前沿和学术动态等;从科研资助的角度看,国家以及各级教育机构和组织设了各学科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2)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高校的发展依靠人才,学生的成长靠良师。高校积极拓宽渠道引进优秀人才,试图通过优秀人才的引进实现“鲶鱼效应”,激励学院青年教师队伍积极进取,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更好的适应教师岗位的需求。同时各高校还将教师的收入与岗位职责的履行、教学效果的考察以及科研工作的开展等进行统一考量,使考核目标具体化,量化管理,激励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我院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问题

(1)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观念落后,优质资源稀缺

受传统人事分配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管理形成“重引进,轻培养”、“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导致出现了人才闲置和压制的现象。同时,大多数青年教师只能接受一般性的教师培训,而诸如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议,出国访学等学习机会则难以得到;在教学科研方面,青年教师申请高级别科研项目及经费也比较困难。

(2)人力资源规划不合理

首先,高校人力资源规划具有盲目性。一味将高学历、高职称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而且往往只在引进数量上大做文章,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规划范围及视域有限,缺乏整体规划、长远规划。

(3)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机制不健全

首先,引进机制不健全。引进优质人才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很多高校在人才引进机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缺乏长远规划:引进多以急需人才为主,偏重于解决现有人才短缺问题;②重学历,轻能力:仅以学历作为人才引进的依据,忽视了对人才能力和人格的科学考评;③重引进,轻使用:人才引进后任其自由发展,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条件。

其次,用人机制不科学。一方面,还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引人设岗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工作和科研压力过大:青年教师往往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基础工作,负担普遍很重。第三,人才单位所有制难以打破,人员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尚未建立,使得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无法有效进行。

第三,培训机制不完善。①培训过程流于形式:许多高校在青年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偏重学科知识,而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学科知识较为丰富,因此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而另一方面,由于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实践经验不足,正需要补充教育教学的技能,高校又恰好欠缺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最终使得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②高级别培训资源稀缺,青年教师参加的多是岗前培训,学历教育等一般培训形式,难以参与高层次的培训,据统计,青年教师中只有不到5%参加了访问学者、出国研修等高级别的培训。③培训方式过于传统:目前教师培训基本上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多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缺乏形象生动的案例教学和探究、合作、互动的灵活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受训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会给青年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风格的形成带来不利的影响,致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沿用“满堂灌一的做法。④缺乏培训考核机制:大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仍然是政府行为,高校缺乏相应的教师培训激励考核机制,造成高校教师培训的主体性地位缺失。

3.做好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教育开发工作的建议

3.1 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教育开发观

(1)树立“用人用其长”、“人尽其才”的人才观

打破传统对人才的认知,客观理解人才的内涵,高校青年教师多是术业有专攻的专业人员,学科知识完备,但是工作经验、人际关系等方面不一定表现完美,因此,要清楚的认识到每个青年教师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客观评价青年教师的工作表现,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作到人尽其长,才尽其力。

(2)树立“群体成才”的人才观

一所高校长远的发展,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优秀教师,而是需要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因此既要注重对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开发,还应该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团队,任命导师,充分发挥导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建立起一批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3.2 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高校应该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①对人才的供需进行科学的测算,提出合理的适合本校发展的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的类型、数量、结构以及层次的要求。②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规划应包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调配、激励等方面的所有业务规划。③高校的人力资源规划应具有预测性、战略性,能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高校战略目标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更新和完善。④高校人力资源规划要有层次性,既要制定近期的计划,也要作好中长期的规划。

3.3 建立健全本校的教育开发机制

(1)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首先要依据有利于学科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则科学设岗,合理确定人才引进的数量及层次,对关键岗位、急需学科所需的青年骨干教师、高层次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同时还不应放松对潜在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为以后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提供后备队伍。其次,采用科学的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对引进人才进行全面考核,德才兼备者方可引进。再次,对于新引进人才,要提供事业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也要照顾到其精神、情感需求,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政策留人;最后,对于校内人才也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缩小与引进人才的待遇差距,使整个教师团队在公平的基础上参与竞争与合作。

(2)改革用人机制

首先,对于青年教师的使用和任命要本着德才兼备的原则,在用人标准上做到唯才是举、选贤用能,才能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中流砥柱的作用;其次,岗位设置要合理,用人方法要科学。在岗位设置上要打破“因人设岗”的做法,真正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和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内在规律,探索教学科研力量和学术梯队新的组织方式,科学地定岗、定编、定职责,真正作到“岗位管理”。再次,全面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实行教师聘任制,并且要进行一系列相关配套体制改革。

(3)健全培训机制

①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培训进修的保障机制。高校应该依据自身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文件以保障青年教师享有公平、平等的参加培训的权利。

②依据青年教师的特点设计培训方案,提高培训效率。青年教师培训方案的设计要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和现代培训理念,强调人本化、个性化;其次,从师资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高校学科发展和专业调整的需要,分别设计重点培养方案(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和全面提高方案(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再次,重视学历教育,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脱产或在职学习提高学历;第四,要注重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设计专门的课程,提高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第五,在资金许可的条件下,增加高层次培训经费,为更多的青年教师提供高层次培训的机会;第六,培训方法要灵活,培训手段现代化、最大限度激活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效果;最后,促成教师培训成果的转化,既要做好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还要促使教师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力,给教师提供有利于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

③建立青年教师培训的评估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保证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质量,必须要建立教师培训质量的评估机制,及时检验教师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培训机构和受训教师,以利于培训工作各环节的改进。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还应采用足够充分的激励手段,将培训取得的成绩与教师的晋升、待遇挂钩,使教师培训由被动要求变主动请求。在激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受训教师的合同管理,以防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周勇,郭根荣.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8).

[3]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篇7

【关键词】成长研究 幼儿教师 教学水平 策略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观念认识的提升,家长十分注重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也需要社会的发展及幼儿教育的变革不断的提升。所以研究青年幼儿教师的成长是幼儿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正确研究和规划青年幼儿教师的成长策略,应基于对青年幼儿教师成长的深入认识,总结青年幼儿教师的成长规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以教材为主体的朗读式教学阶段

对于刚投身幼儿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在此阶段的特征表现为教学经验的缺乏,与孩子沟通方式单一,对教材依赖性强,此阶段一般持续2-3个学期。此阶段也是青年教师教学理念的养成,教学方法的摸索阶段,此阶段的成长主要来源于对环境的适应,对现有工作的总结,以及对骨干教师的学习。因此,这是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的重要时期。

二、兴趣引导式数学阶段

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和积累,青年教师也逐渐掌握了幼儿学习特性,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有了深入的了解,再总结先前工作的基础,此阶段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渐从对教学的依赖中脱离出来,阶段初期,尝试根据幼儿的兴趣及习惯,调整授课方式方法。丰富授课内容,扩展孩子的认知方式,例如:在数学、英语的教学中,增加紧密贴近日常生活的内容,让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结合孩子们的动画片,游戏等方式进行讲授。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个阶段是青年教师成长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青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水平将会有明显提升。逐渐形成独创的教学思路及方法,但此阶段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对幼儿教育的宏观把握,主要针对教学方法的提升。

三、逻辑思维式教学阶段

在此阶段,幼儿教师能够从宏观上分析所授知识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并思考使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应侧重哪些方面,通过逻辑思考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教学计划,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达到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幼儿教师更擅于把握儿童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针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儿童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历练和提升,青年教师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中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成长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教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鉴于对青年教师成长过程的阐述和分析,目标是探索出符合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的培养策略,研究如何能使青年教师尽快由“朗读式”教学向“逻辑思维式”教学的转变。形成具有实践性的理论指导策略,综上,指导策略应具备两要素,一是适应性,二是有效性。适应性指成长策略应符合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不能脱离实际规律,充分认识成长各阶段的特点,找出各阶段成长的问题,针对影响成长发展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即知道策略的基础内容。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是青年教师培养的核心所在,确保策略能够有效知道教师的发展方向,提出具体的合理措施。从策略的“适应性,有效性”两个要素出发,青年教师的成长策略,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1.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计划制度

工作初期的青年教师,经验相对贫乏,工作方向尚未明确形成,因此,建立适当的总结计划制度,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方面对现有工作的总结可以从中找到工作中的优势,并能清楚的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并思考如何改善不足之处。总结工作定期开展,采取书面式汇报形式。并为青年教师建立相应的成长档案。既可以为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做一个良好的记录,也能成为教师管理的研究工作的一笔财富。另一方面,针对下一个阶段计划,再在计划中体现“大目标”“小目标”,既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也有短期内应完成的具体工作。计划应切实可行,并能与定期总结相结合,通过阶段总结工作,检验计划的合理性及完成情况。

2.建立过程评价和考核机制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单纯的进行总结和计划,由于受到思维的局限性,不能确保策略的有效性,因此,建立合理的过程评价和考核机制,是成长策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总结与计划制度相辅相成。工作总结是青年教师主观的自身评价,而过程评价制度则是由管理者或其他教师根据客观实际对其做出评价和指导,既能使青年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前辈的优秀经验,也完善整体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对工作进行考核,量化工作内容,建立起完整的管理机制。

3.加强内部培训,开展多岗位实践

在策略的应用过程中“计划总结”及“考核评价”制度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而是需要采用具体措施做支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内部培训,在总结和计划过程中,既有暴露的不足,也有下一阶段的规划。因此,针对以上两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培训,非常重要,在培训中增强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经验交流,也可从中迅速汲取经验知识。教学方法,对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有重要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凝聚力。

理论结合实践,在培训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将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岗位中进行实践。从而实现策略的核心目标,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篇8

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始成立于20*年,第一届督导小组由5名成员组成,**,由我担任组长。拟定了《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第一届督导小组主要工作内容为“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学院教学工作检查”与“推优”。以督导小组成员自由听评课与每学期1-2次集体听评课性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督导,重点对新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配合学院教务办进行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参与学院教学能手与教学新秀的选拔与推荐工作。为促进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也为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奠定基础。

20*年3月学院重新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更换人员,壮大力量,替换了**、**两位学院外教授,因为他们不可能切实参与各项督导工作。补充了主持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唐克华教授和资深园林专家杜亚填副教授,特别补充了杨海荣老师作为秘书,完善了组织结构,壮大了督导小组的工作力量,使督导工作上一个台阶。修订了《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在督导工作中以“课堂教学质量控制”与“教学检查”为基础,狠抓“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与“教学与教改研究的督导”,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年度教学督导工作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检查与指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备课、讲课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指导,促进了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年度开展了3次集体听评课活动(共20节)。上学期第一次集体听课对象是我院推荐的教学新秀与准备申报职称的教师,配合学校的教学新秀推荐工作,对教学新秀进行选拔并指导提高,对职称晋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把关。第二次听课重点为园林专业的课程,为该专业的评估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下学期,为了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专项抽查活动,督导小组进行集体听评课活动,以青年教师所授课程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为重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们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我学院新开办专业,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专业办学水平的首要环节。每次集体听课后,都及时评课,认真记录,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意见,每次集体听评课活动结束后能够及时书面总结,向学院教务办汇报,严把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关。

2、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控制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学院督导小组重视对该环节的质量监控,20*年上学期督导小组参加了04级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发现毕业论文的质量不理想,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并严密督促,直至论文再答辩前夕,发现整改质量不理想,最后督导小组成员都直接指导了论文修改工作,确保了04级园林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20*年下学期,论文督导工作走在了前面,督导小组首先参与了05级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审查,把好选题质量关,然后参与了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指导,使得论文质量有显著提高。

3、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经过专业调整后,我院专业主干课程多由青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决定着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青年教师接触教学不久,教学经验缺乏,需要帮助。此外,青年教师的工作新鲜感强、热情高,如果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课堂教学方面,可使他们迅速掌握教学规范与课堂教学方法、技巧,形成一个高质量工作的态度与习惯,对于学院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把青年教师的指导作为*年度督导工作重点内容之一。督导小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指导。一方面,把好上课关。学院集体听课多次以青年教师所授课程为听课重点,对于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准确诊断,针对他们的个人特点,提出良好的改进意见。特别是发现部分课堂教学质量好的年轻教师,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新秀”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开展了对青年教师指导培养工作,督导小组集体制定了培养计划,计划中对每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确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为每名青年老师配备了两名指导老师,指导他们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按期完成科研课题;对年轻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上进心。*年度先后对9位青年教师进行了指导与培养,此项工作促进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活跃了学院教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氛围,促进了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4、主要参与完成园林专业评建工作。学院督导既是教练员、裁判员也是运功员,是学院完成重大教学任务时的主力军。在*年上学期我院园林专业评估中勇挑重担,5个督导小组成员,3个是材料工作组的小组长,1个负责特色项目,1个负责接待。各位小组长既亲自撰写大量材料,又布置并指导同事们共同战斗,对于个别思想不通的同志进行耐心的思想工作,督促他们参与评建工作,并及时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在学院完成专业评估,积极开展专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的评审与指导。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申报20*年度校级教改课题的通知,我院教学督导积极开展工作,及时与所指导的青年老师联系,鼓励他们申报课题,并对他们进行选题指导。最后督导小组集体对青年教师所申报的课题进行现场点评与审定,对每个申请课题,进行分析与指导,针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存在的不足,向各位申请人当面提出许多改进意见。帮助教师们开阔教改思路,提高认识。

6、其他工作:参与教学检查、引进人员听评课,参与学风建设等等。

二、成绩与经验总结

(一)成绩总结

1、学院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加强,求质量氛围形成,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20*下学期学院集体听评课活动中,7位教师3优、3良、1中。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提高,选题质量明显好转,论文研究方法大有改进,论文质量显著提高。

2、教学与教改研究重新起步。学院教师整体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研思路拓展,教学与教改研究已经重新起步。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数量从07年的从1项上升到6项,其中5个课题的申请人是我们在培养的青年教师。

3、形成了青年教师指导机制,青年教师迅速进步。第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总体提高,刘卫国老师在*年上学期被评为教学新秀,吴吉林、龙自立老师在*年下学期学院集体听评中与校区教学抽查中表现优秀,受到一致好评。第二,教研思路拓展,教研热情高。在培养的5位老师申报了教改研究项目。第三,积极参与了教学组织与管理,3位青年教师担任了系主任与系副主任,能够较好地完成各系教学工作的组织运转。

(二)经验分析

以上成绩的取得凝集了学院领导的心血与各位督导成员的辛勤汗水。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麻明友院长与田建林院助指导了*年度督导小组的筹建与成立工作,补充了能够实际开展工作的唐克华和杜亚填老师,壮大了督导小组的工作力量。麻院长与田助理还参与部分督导工作,亲自做为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经常参与集体听评课。

2、督导小组成员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乐于奉献的精神。学院督导在完成自己较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积极认真参与各项督导工作,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与乐于奉献精神。廖博儒老师与唐纯翼老师承担了教学任务较重,但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参加集体听评课。*年下学期,集体听评课那几天下大雨,而廖博儒老师家住校外,上午冒雨骑单车来上课,下午冒雨骑单车参加集体听评课。杜亚填老师,教学科研、社会工作,个人学习,工作繁忙,他能够克服困难,参加督导小组的多项活动。罗庆华与唐克华老师在*年度上学期末的人员分流中,被安排到重点实验室,但他们善始善终,坚持参加学院督导工作。此外,他们还勇于分担集体的困难,在园林专业的部分课程无人接受时,分别接受了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上好课。杨海荣老师,认真负责,耐心做好记录,及时收集整理工作资料,认真细致落实工作中各种事务。此外,各位督导小组成员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组织有序,工作细致到位,讲究实效。每学期初,根据学校与学院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制定学院督导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周历。而且对计划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充分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整个计划较完善、周密,能抓住学院教学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也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工作组织有序,每次具体的督导活动也有计划与总结。工作细致到位,讲究实效,比如,集体听评课,我们做到听课后及时评课,评课后及时反馈;进行教改课题评审,我们采用现场汇报,现场点评,让申报老师们提高教研认识,开阔教改思路。青年教师指导,集体制定了培养计划,计划中对每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确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从而使我们的督导工作有的放矢,实施有序,效果明显。

4、根据学院实际,抓住学院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教学质量监控有力。对于教学工作的督导,始终把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质量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对于教师督导,重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与培养。教学质量监控有力,效果显著。

三、工作不足与展望

几年来,教学督导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工作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质量、论文质量、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和教研等方面,而在学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有所欠缺;其次,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落实,必须努力改进。

1、协助学院进行学风建设。学风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督导小组必须协助学院进行学风建设。

2、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工作。进一步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教学团队的建设相结合,争取做出亮点与特色。

上一篇:后勤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医保结算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