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6 06:38:16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篇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同样明确: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在教育,法治思维的方式和法治信仰的形成关键在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从一开始就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让法治素养伴随、滋润他们的成长。

一、法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对公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和发展公民法治意识及其用法治意识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活动。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其在法律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把现代法精神内化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让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

作为未成年人,其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事关现代合格公民的有效培育,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道德教育,才能树立起坚实的遵纪守法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法治教育,才能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2.坚持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法治教育也不例外。开展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要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治理念。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三贴近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应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适应其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使其形成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手段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开展法治教育是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实现依法治国的有效路径。青少年法治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所以在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全民法治教育的合力。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法治教育,在学科教育的过程当中,向学生渗透一种法治思想。利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品德(政治)、历史等课程及其他课程当中渗透关于法治、规则方面的教育内容。如小学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中有“纳税问题”,学生在学习税率计算的同时,教师可以渗透进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诚信做人”的道理;在思想品德课上通过开展案例分享、时事评论等活动,作为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一个平台,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与各种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法治教育是一项时间跨度很长的教育活动,在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专题教育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比如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各种集会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法治安全教育;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期间开展围绕以学习、遵守宪法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在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长期的、反复的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

3.创新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正如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一样,法治教育也需要贴近青少年的生活,让抽象教条式法律知识变为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在美国费城的宪法中心,宪法宣传片可以拍摄出令人动容的史诗大片水准,宪法发展史中的事件和人物也可以设计成各种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游戏。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应当创新教育形式,如组织学生收看、收听法治宣传片、法治电影和法制专题节目等,使中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法律潜移默化的熏陶,实现法治教育的目标。

4.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法治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贴合学生实际、近距离接触法律的体验互动式校外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如组织小学生参观人大、法院等单位,参与旁听法院案件审理,使其了解法律规定的不同国家机关的职能;组织中学生参观律师事务所、公安局等机构,开展模拟人大、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法律案件,使学生置身真实的法治环境下,带给他们直观的冲击,使其心灵上受触动,进而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和内化法律知识。

5.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学校要发挥法治教育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法治知识,而且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法治元素,以法治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充分发挥法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起点,要增强学生家长的法治意识,注重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与学校系统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法治资源,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拓宽法治教育渠道,丰富法治教育形式,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篇2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科技革命是历史进步的火车头。任何一种革命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将比其他力量更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样,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交友、娱乐的工具,影响着当今青少年的生活,也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提高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

用多媒体授课,由老师的“说教”,学生被动的听讲,变成了学生们自己浏览、思考、讨论,主动性较强的学习。通过直观的图片、丰富的动画、具体的视频等各种各样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内容的展示,引起学生上课听讲的兴趣,增强他们注意力的集中。从而调动青少年学习和接受思想教育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二)扩大了教育的空间和覆盖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增长了青少年的见识。网络由于其本身资源共享的特点,每一个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网络拥有海量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小,方便、快捷。

(三)网络使青少年自主、民主和平等的意识得到提高

网络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新天地。因为网络的匿名性,青少年在网络中与老师、家长等其他网民都是平等的个体,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可以平等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四)扩大了青少年交往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

网络不仅扩大了教育的空间和覆盖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范围。通过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对其他地区风俗习惯、人物等的好奇心。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五)网络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更及时、更具有针对性

网络拥有海量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更新时间短、操作便捷、人们参与程度高等特点。人们获得最新、最及时的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和内容,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快速的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世界万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在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保持青少年行为的规范性、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带来了很多挑战。

(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挑战

网络上各个方面的信息量巨大。除了积极向上的信息外,还有极端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这些无疑都对我们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挑战。

(二)对保持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性提出了挑战

网络的开放性使青少年很轻易就接触到全部的良莠不齐的信息。色情、暴力、种族歧视、宗教仇恨、下流低俗等方面的信息都造成了严重的网络信息污染。青少年可塑性强,辨别能力不高,好奇心强,易受他人影响。

(三)对网络虚拟世界中交往的依赖性,容易导致青少年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冷漠

网络上的交流比现实中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少了一分拘谨,多了一份随意。因为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人际交往的反差,开始过度热衷于虚拟社会的交往,排斥甚至厌恶与现实世界中的群体沟通和交流。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在真实社会中人际交往能力的退化,人际关系的冷漠。

三、提高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一面,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增强了青少年学习的自主性等,但也有着消极的影响,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工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社会监管、家庭等多方面的协作,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它的实效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果轻视网络对青少年的渗透和影响,一味的抵制网络,会使教育工作者离青少年越来越远,不了解青少年的想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对待网络,树立新的观念,根据网络本身的特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建设,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的影响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上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改进,根据具体情况抓紧建设优秀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首先,要使网站内容更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少一些理论知识,多一些生活上的指导,切实促进青少年思想方面的进步,生活行为上的改变;其次,要及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动态,提高信息更新的速度;最后,增添个性化的服务,“一对一”的进行,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轻松的倾诉环境,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青少年思想上、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三)社会要对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如何净化网络环境,减少这些行为对青少年思想的侵蚀,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网络技术部门、电视电台书刊等媒体多方面的监督和合作。

国家应该健全和完善网络媒体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严格的条例和惩罚措施,“依法治网”。电视、电台、书刊等大型的优秀媒体,应积极开展网络模块,加大宣传,占领网络阵地,传播优秀的文化信息。

(四)家庭要发挥积极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

首先,家长要学习使用网络,了解网络知识。想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家长必须先对网络有比较好的了解。可以熟练的运用网络查询信息、沟通交流等,减少与青少年在网络技术上的差距。其次,家庭要尽可能的融入到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中,去了解青少年的喜好和想法,在网络上以平等的身份与青少年沟通和交流。最后,青少年由于其生理、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比较差。家长这时就要扮演好严师的角色,负起责任,采取正确的方法监督青少年合理上网。

(五)提高青少年对网络的自律自控能力

提高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重要的还是青少年自身。青少年应该在全面认识网络的作用的基础上,理智、正确的对待网络。自觉的制定一些合理的上网计划,坚定的实施下去,争取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建设好优秀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还要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社会、家庭等各方面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协调一致、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工作结构。齐抓共管,与时俱进,优化网络环境。而且这些工作的基本点和落脚点都是青少年本身,因此要充分重视青少年本身的作用,提高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真正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玉朝.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双重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何 云.网络环境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2.

[3]邓 验.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

[4]赵 梅.网络媒体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7.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篇3

一、全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现状

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共有公办中小学43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8所,小学32所),在校生42500余人,普遍都开设了法制课,聘请了法制辅导员或法制副校长;有成人中专、教师进修学校、业余体校各1所;社会力量办学机构65家,教职工3000余人;高等教育院校5所,学历教育在校生62000人,一个多元化的大教育格局初步形成。在高校中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随着开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长,目前小学在校生23356人,借读生6954人,借读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9.77%;初中在校生8705人,其中借读生2505人,借读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8.78%。全区借读生总数近10000人,法制教育也显难度和重要地位。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有些学校对师生的普法教育不重视,对法制教育有流于形式现象;二是忽视法律操作方式方法的传授,宣传教育往往强调事后的依法追究;三是许多学校非常重视法律知识的课堂学习,并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普法效果的主要指标,客观上使普法教育坠入了单纯追求分数的误区;四是有些学校寄希望于通过每年或每学期一、二次法制讲座来解决普法教育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五是学校作为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有一个具体的操作的问题。现在许多学校虽然也经常开展了法制教育,也可讲出一些工作成绩来,但并没有真正花力气来抓,或者并没有抓到点子上;六是大专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少数学生中还存在着潜在的犯罪因素的现象,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到毕业还不知道“五五”普法是在做什么,有的教职员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个别的甚至出现违法行为。

三、思维超前,形式新颖,突出青少年法制教育特点

针对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落实措施

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使之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开发区非常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纳入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确定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思路,建立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要求,强调青少年作为普法重点对象,要从小抓起,构筑起学校、社区和家庭齐抓共管的社会教育体系。每年在人大代表视察和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普法工作中,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争取人大代表的重视和支持。在创建“平安西海岸”工作中,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每年进行考核验收,确保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效地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二)突出重点部位,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空间

青少年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始终是我们工作中关注的一个重点群体,根据“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们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力求与时俱进,全力将我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经过认真调研、反复酝酿,在全区大中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调研活动。2008年4月,对全区43所中小学校和规模较大的30余所民办院校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情况和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进行现场警示教育。组织中学生到区看守所内的监区,由在押未成年犯以其自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和失去人身自由的感受;使中学生到场接受教育,活生生的教材和在押人员的泣泪讲述使参加活动的中学生们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了震撼和洗礼,他们发表感言,表示决心以此为鉴,加强自身修养,远离不文明和违法犯罪。三是建立法制教育基地,法制文艺进社区,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我区与科技大学联姻,在该校建立法律知识培训基地,组建业余法制文艺宣传队。编排法制文艺节目到学校、进社区进行演出,使学生更加直接地受到法制教育。四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图片巡回展览活动。我区制作了内容涉及政法、治安、交通、消防、劳动、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经济犯罪以及防范和处理工作,九大类70余块法制宣传教育图版,在中小学校、各大院校进行了巡回展览活动。有10万余青少年参观了展览、接受了教育,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好评。这是我们在广泛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同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摸索出的切合我区实际,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新的法制教育形式,对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促进创建“平安西海岸”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五是坚持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度化。为全区43所中小学校和30余所民办院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积极指导和参与学校法制教育活动,帮助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六是积极了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健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突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不断探索新时期创建“平安校园”的新思路、新措施。如黄浦江路小学开展形式新颖的普法教育形式,在教育的方法上以“活”字为抓手。改变过去呆板说教的方法,以“活”融入法制教育活动的始终。如利用清明节扫墓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在法制教育的形式上以“新”字为主线,采取读书演讲式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在法制教育中得到法制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认识的深化。大家都暗下决心,不但从小要学法守法,还要以优异的文化成绩参与高考,争当法学教授、法学博士。在法制教育的氛围上以“广”字为平台,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法制内容的理解。在法制教育的效果上以“实”字为层面,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取得实效,着眼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以抓好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为重点,对这些学生的法制教育由所在班的班主任负责,定期进行家访,有针对性地经常进行个别法制教育,重点给予关心和爱护。对“问题学生”由法制副校长重点进行帮助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七是充分发挥了区普法讲师团作用,开展以案释法教育活动。从普法讲师团中抽调部分经验丰富、热爱关心孩子成长并从事过教师职业的政法干警分批到各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案释法。先后组织了30余场专题法制教育讲座,为4万余名中小学生上了法制教育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八是充分发挥律师和“12348”法律援助作用,为青少年维权提供法律保证。根据青少年特点,建立了律师维权岗,培养了一支关心青少年事业的律师队伍,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帮助学校和青少年解决法律难题,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建立了青少年“12348”法律服务咨询平台。每年为全区青少年和外来青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达4000多人次,有效的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坚持依法治校,实行综合整治,彰现教育成效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篇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

弱视多发于视觉机能未完全发育的青少年,发病机制包括光学散焦、斜视、形觉剥夺等,微量元素缺乏、环境或遗传因素、早产儿、运动不足及发育迟缓也可诱发弱视。临床表现为视神经形态、功能异常,视觉信号不能有效刺激视觉细胞,模糊物象与清晰物象发生竞争,可损害视力、智力发育,降低双眼或单眼视力,引起视物拥挤、空间-时间敏感度降低、色觉异常、运动觉-视觉障碍、立体成像质量下降[1]。本文观察了规范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弱视青少年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校校医室2013.8~2017.9诊治137例弱视青少年,经视觉质量、屈光间质、眼位、眼底、屈光度、视力检测证实,眼球、眼底、眼前段、眼位正常,无器质性眼球、视觉中枢、球后视路病变,视力低的原因为功能因素,14岁以下矫正视力

1.2 方法

1.2.1 规范化护理 治疗前采用鼓励性语言分散14岁~16青少年对于治疗的注意力,避免青少年过度紧张。对于16岁及超过17岁的青少年,可根据个性特点、心理特征、先天气质、成长环境等耐心说明弱视危害、治疗目的与方法,如“治好后能看清楚好多东西、更受欢迎”“视力不好容易导致磕磕碰碰、行动不便、成绩下降,艺术家、警察、解放军、司机等都需要良好视力”,让青少年做好心理准备接受治疗。向家长说明治疗配合方法,让家长监督孩子坚持治疗,防止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保证治疗室舒适、安全,可附设游戏室与休息室,播放歌曲或电视,增加兴趣。治疗时保证操作轻柔、迅速,开始时仅给予轻微刺激,适应后可增加刺激强度,避免引起疼痛感与恐惧心理。对于中度或重度弱视青少年,可利用针穿线、刺绣、剪纸、书法、穿珠及描画等训练精细目力,治疗期间遵医嘱应用小施尔康、思利巴改善眼部营养。利用语言激起青少年的好胜心与好奇心,让2例同时接受治疗的青少年比赛,指导弱视青少年互相监督对方是否坚持戴眼罩与眼镜,奖励表现好与获得点滴进步的青少年,确保治疗时间与质量达到要求。向眼部滴入阿托品前应说明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口干及面红等不良反应,滴氯霉素前可为青少年准备糖果,检查时需保证非刺激眼被严格遮盖好,避免偷看,告知青少年少眨眼。

1.2.2 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正确挑选矫正眼镜,保证镜架外形与脸形、鼻梁高低、瞳距等相适应。将青少年喜爱的动画角色,如美堂蛮、藤原鹰通、暗野龙介、木暮公延、柯南等的图片贴在宣传栏中,引导青少年扮演戴眼镜的动画角色,纠正自我形象认知,避免因怕丑而不戴矫正眼镜。实施个体化教育,运用示范教育、个别交谈、口头语言宣教、家属互相交流、通信工具、咨询解疑等教育方法,在候诊厅粘贴宣传板报,发放宣传手册,运用文字资料或影像资料宣教。利用讲座普及、讲解弱视防治知识,如弱视病因、程度、检影验光、点扩瞳药、家庭护理、用眼卫生、戴镜遮盖、散瞳验光等。说明定时验光复查、调整矫正镜片的作用,说明弱视能够治愈,避免家长因工作繁忙而导致黄金治疗时间被错过,告知弱视治疗是漫长、渐进过程,一旦放弃则前功尽弃[3]。告知家长避免训斥与恐吓依从性差的青少年或用强硬、恐吓手段迫使青少年接受治疗,粗暴责备、厌烦或限制青少年行动,注意与青少年进行耐心沟通及建立良性亲子关系,为弱视青少年的家长与教师搭建治疗信息交流平台,告知其他青少年避免取笑戴眼罩、眼镜的青少年。指导家长为青少年提供豆类、牛奶、动物内脏、虾皮、虾米、瘦肉、蛋黄等含钙、高蛋白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糖类,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增加新鲜果蔬摄入量,如菠菜、胡萝卜、西蓝花等,合理搭配食物、均衡营养,勤洗勤换眼罩,严格遮盖健康眼,保证眼部血液系统正常循环。

1.3 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与教育前后137例青少年对弱视治疗的依从性,依从性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级。(1)好。青少年与家长完全遵照医嘱与配合治疗,包括遮盖健眼、持续佩戴矫正眼镜、集中注意力训练精细目力等,能定期复诊、坚持健康饮食与正确用眼。(2)一般。青少年、家长完全遵照医嘱与配合治疗的时间占总治疗时间的50%以上,偶尔不能配合治疗,如摘镜、遮盖时偷看等。(3)差。完全遵照医嘱与配合治疗的时间不足总治疗时间的50%,经常不遵医嘱及不配合治疗,随意摘镜、遮盖时经常偷看,需要经常督促才能训练精细目力,或拒绝部分治疗。

对比护理与教育前后137例青少年对弱视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依次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非常满意: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弱势症状完全改善;满意: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较好,弱势症状明显改善;不满意:护理后,治疗依从性不高,弱势症状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 用2检验依从性差异,统计软件为SPSS20.0,P

2 ?Y果

2.1 两组青少年的依从性分析 护理及教育后青少年对治疗的依从性有了明显改善,与护理及教育前对比差异显著(P

2.2 青少年护理满意度分析

护理及教育后137例青少年患者中73例非常满意、55例满意、9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3.4%;护理及教育前137例青少年患者中51例非常满意、50例满意、36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3.7%;可见,青少年接受护理和教育后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及教育前,P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视力的发展,针对弱视儿童的护理和治疗也越来越重视。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弱视人群基数比较大,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比较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弱视表现为绘图失误、眼球震颤等,会给青少年的生活与成长、学习造成障碍,可导致青少年心理自闭或自卑。青少年期可重建视功能与促使视觉实现重新发育,是弱视治疗最佳时期与关键时期,初诊与初治年龄越小则疗程越短、疗效越好。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篇5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回首过去的20世纪,在党的领导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曾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今,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下世纪我国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到下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但是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力拼搏,共同努力。现在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这一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下世纪我国国民总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下世纪的中国能否牢牢发展的主动权,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庄严的使用,为使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负重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我们同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将更加广泛、深入。这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大量进入我国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四个多样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诱发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社会上还出现了黄赌毒、腐败、非法宗教活动、封建学信活动等社会丑恶现象。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干扰着青少年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再一方面,当今时代,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载体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是开放的,网上信息诚杂多样,即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这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只有努力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大力探索新路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年轻一代健康茁壮成长。

二、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特点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年新特点,使青少年的流动分布、交往方式、发展需求等生存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使非公有制企业成为青年集聚的重要领域之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使城市社区在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代日益加快,使科技、信息、市场成为农村青年投身效益农业开发行动的主要需求等等。这些特点也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在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新的特点。从当前有关部门的调查情况看,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青少年普遍有着较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这一点从当前应征入伍青年的高涨热情也可以证明;二是非常关注社会。青少年对自己和家庭密切相关的大事非常关注,并且对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比如对家庭收入、高校扩招、社会治安等问题十分关心;三是大部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健康向上的,很多学生重视个人社会价值和体现,认为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家作贡献和使自己有所作为;四是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明显增强;五是对新知识的渴望十分强烈。但是在健康的主流背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部分青少年存在信仰危机,政治热情不高,人生观不够积极,许多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素质明显偏差,在现实生活中更是表现出种种令人担忧的不良行为:其一,政治意识淡薄,信仰集训模糊。有的学生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说教;其二,法制观念淡薄,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96年缙云县少年犯罪案件13件25人,占全年案件数的4.3%和6.3%。1997年,全县青少年犯罪案件36件46人,占全年案件数的24.2%和21.3%;其三,意志力缺乏,不能经受打击、挫折;其四,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现象严重,性格孤僻、冷傲,缺乏合作精神;其五,价值观偏差,享乐主义严重,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许多学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花钱如流水,追求高消费、盲目消费,同学之间攀比风盛行,爱讲排场、讲高档;其六,独立自主意识差,虚荣心强。由于家庭的溺爱,学校教育方法的陈旧,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依赖性越来越强,一接触现实生活往往束手无策。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尽管此类现象并不是所有青少年身上都存在,但确定比较普遍。出现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家庭、学校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放松了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高尚的人格品格、顽强的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因此,为保证广大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就必须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教育部门要把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2、教育部门要把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的关系有过非常精僻的论述,他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和素质教育的“灵魂”。这是所有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必须明确和坚持的基本原因。实践也可以证明:如果真正加强了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会把思想教育中形成理想和信念转化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的形成,对学生识别真善美假恶丑都具有极大影响。当前,教育部门就是要将德育工作切切实实放在首位,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来带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

3、教育部门要把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前提。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全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可见,教师在育人当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去带动、引导、激励和感召广大青少年,使自己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如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育部门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使广大教师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前提,才能确保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富有实效和针对性。

(二)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

1、共青团组织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出“四个多样化”,给学校共青团工作也带来冲击。面对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的青年学生,共青团组织只有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不断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才能增强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青年的不同需求,实行分民支指导,分类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要潜下心去真正了解青少年,贴近青少年,努力做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争取正面灌输与经常性渗透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教育手段,加快信息传递,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2、共青团组织要大力推进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曙光计划”,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曙光计划”是面向我省中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以“迈好青春第一步,成才报国跨世纪”为主题,以培养中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现代生活素质为基本内容的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当前,要着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共青团组织要通过价值观教育、主体意识教育、生活态度教育、群体观念教育,努力帮助学生会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正确的认识和有效地调控。要经常性地开展纪律法制教育。结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典型事例,深入普法教育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严格校纪校规,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努力引导他们成为“四有”新人。

3、共青团组织要在繁荣青少年文化生活,加强青少年活动陈地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共青团组织要积极组织青少年踊跃参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一是通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来吸引青少年学生,使他们从小受到健康思想的熏陶。二是积极实施“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形成读书热点。三是积极开展和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扩大青年志愿者的影响力,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同时,共青团组织要大力加强和规范各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同时,共青团组织要大力加强和规范各级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青少年宫、青年科技图书站、青少年素质训练基地、少年军(警)校等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基础作用,同时,要积极创办“青少年健康网站”、“青少年热线”、“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新型工作阵地,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依托。

(三)要把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篇6

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依法治乡”、“以德治乡”的实施,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团县委、县司法局、县教育局、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县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的通知要求,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全乡开展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

一、活动目的

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是贯彻落实“四五”普法规划,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形载体。青少年法律学校立足基层,贴近青少年,通过开展多种形势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帮助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活动内容

(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

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主要在青少年相对集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展开,并逐步向有条件的乡村延伸。青少年法律学校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场地。可以利用乡青少年文化站、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及其他场所、中小学校假期和晚上的闲置教室。二是要有师资。志愿讲师或辅导员由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专业人员、现有的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本地区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志愿者、从事法律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组成。三是要有宣传教育材料。要根据青少年的需要,选用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宣传教育材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法律教育活动。、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组织编写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应作为青少年法律学校的推荐读物。四是要有规范的培训方法。要制定明确具体的培训计划,既要加大对青少年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又要加强对教师和辅导员的培训。

(二)依托青少年法律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青少年法律学校为阵地,大力开展各种法律宣传教育和法律实践活动。

1、以自我互动教育为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律学习活动。要组织青少年开展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互动式法律学习活动,通过讲法律故事,举办法律讨论会、案例分析会、法律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调动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掌握基本法律常识。

2、以体验教育为形式,开展多种类型的法律实践活动。要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法律实践,通过到少年法庭、律师事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单位观摩体验,组织罪错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组织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情景训练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法律,促使法制观念入心入脑。

3、以亲子双向教育为形式,开展潜移默化的家庭法律教育活动。要动员家长参与到法律学习教育中来,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围绕法律与文化、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举办重大法律事件讲座、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动,使父母与子女共同建立起一种内在的法律信念,从内心的深层情感上自觉接受法律,树立法律信仰,促进整个家庭法律素质的提高。

4、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要聘请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的法律专业人员、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其他法律志愿者,重点对闲散青少年、外来务工青年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宣讲活动,帮助他们掌握与自己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依托青少年法律学校,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1、建立有效的法律服务设施。要依托当地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在青少年法律学校建立起方便有效的法律服务设施。在社区设立“青少年维权岗”服务站,设置维权信箱,建立专业人员定期值班制度,形成为青少年提供帮助的区域性维权网络。

2、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要组织政法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的法律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定期到青少年法律学校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青少年解答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要建立固定的专家咨询队伍,对青少年经常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咨询过程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总结。

3、提供便捷的维权服务。要组织相关系统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到青少年法律学校,为青少年提供多种类型的维权服务。通过区域性的维权服务网络,经常了解本地区青少年的权益保护状况,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三、活动要求

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是一项长期活动,各单位要在共青团、司法行政、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县直部门的领导下,精心组织实施。

(一)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创办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要认真总结经验,在全乡范围内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要突出青少年特点,办出自己特色;要注重探索创新,讲求工作实效。

(二)青少年法律学校要和正在开展的相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要按照“四五”普法教育规划的要求,把青少年法律学校和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工作、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基层团建工作、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要将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工作情况作为申报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和青年文明单位的重要标准,严格考评。

(三)青少年法律学校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要在青少年法律学校发挥重要作用,协调各个方面,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辖区内的中小学生参与法律学校的学习、实践活动。青少年法律学校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注意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衔接,通过亲子双向、法制副校长、青少年法律学校等方式的教育,三方面相互补充,使青少年多方面接受法制观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

(四)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

共青团组织要积极联系活动场地,配合各系统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单位组织授课人员,规范培训、活动办法;司法所要加强对法制学校的教学指导,配合做好教员的培训工作,并在活动中热情解答青少年的法律咨询,为青少年提供多方面的维权服务;各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支持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本地区青少年权益保护状况的调查研究,协调各成员单位认真开展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各项活动。

中国共产党XX乡委员会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篇7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我们正处在一个舜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吸引了成长中渴望“无拘无束”生活的青少年,他们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这一方面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正确分析判断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科学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网络时代青少年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几点思考,以求抛砖引玉,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成瘾现象

网络具有娱乐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不受现实生活交流方式的限制,使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或幻想在网络中得到满足,特别网络游戏带来的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反过来强化无限上网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青少年自制力比较差,自我保护和心里抵御能力弱,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很容易沉溺其中。加之有些由于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力过大产生逆反情绪和认知失调的青少年,会借助网络疏解压力,寻找安慰。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网络成瘾现象,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困扰和伤害。

由于过度依赖网络,导致青少年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有:正常的人际关系破裂,社交障碍,学习成绩下降,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严重的还会出现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二) 网恋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激情, 这是生理、心理的正常现象。而网络的开放性则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 但是由于他们与异往的经验较少, 而感情又比较热烈和纯真,容易轻信他人,导致上当受骗。有些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随意和陌生网友见面、交往,给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构成很大威胁。生活中因为网恋引发的惨案以不在少数,而大多的受害者是情感单纯的青少年,血粼粼的事实一次次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怎样挽救被网络情感束缚的青少年?

(三)网络行为中道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在网络上不必为一定的言行负责任,不必担心他人和社会的监督和指责,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因此,青少年的法律道德意识在网上逐渐淡化。一部分青少年为寻求刺激肆意在网上交流或传播黄色内容、满口低俗下流之言、窃取他人QQ号码、攻击他人网络系统等,至社会道德于不顾,缺少羞耻感,给受害人带来经济和情感上的损失和伤害。更有些青少年利用精深的计算机技术以获取他人财产为目的进行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行为,情节严重者已构成犯罪。这样的事件也比比皆是: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计算机犯罪者年龄区段为18~46岁,平均年龄约25岁,其中青少年占大多数。1998年我国第一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名逮捕的杨某就是国内一所著名高校研究生,而令计算机行业闻之色变的“CHI”病毒则是我国台湾地区一名大学生的玩笑之举。2006年在网络上肆虐达半年之久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只有25岁,其他几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的年龄也都在21-25岁之间。①

(四)价值观扭曲

网络是一个全面开放性的系统,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和传播信息,因此网络上除了正面信息外还存在很多负面信息,良莠不齐,这些都会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形成深入分辨是非的能力,尚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而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长此以往势必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造成影响, 影响青少年的成才。例如,有些网站为提高点击率,充分利用青少年的求新、求异和叛逆心理,传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虚假的、低俗的价值观念,还有一些居心叵测之徒,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侵略,向青少年灌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处世未深的青少年很容易被这些新奇观念诱惑,动摇自己原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之对策分析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共同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学校教育之对策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主要塑造者,在解决学生思想行为问题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青少年在网络中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根源在于对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缺乏应有的理解与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牢固,以至于在一些歪曲的思想观念的狂风暴雨式袭击中被俘虏。因此,学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武装青少年的头脑,牢固他们的思想堤坝,增强分辨是非丑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御“西化”、“分化”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侵蚀。

2.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青少年之所以沉迷网络,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情绪困扰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排解,缺乏情感疏通的渠道,只能借助于网络麻痹自己。因此,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及时发现异常状态,进行合理的教育和疏导,避免学生由于无人倾诉心声,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求助于网络上的陌生人排解负性情绪。另外,学校还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培养专业人员对青少年定期做心理测定,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网络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网络道德规范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分析和对待网络信息, 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做到不抛垃圾,注意网络言行的规范化,强化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于缺乏社会和他人的网络社会来说,法律是很好的管理武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在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上与青少年网络犯罪相关的案例,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4.开发切合青少年特点的健康网站,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

鉴于网络本身独有的魅力以及青少年对信息的强烈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一些有正确导向的网站,占领网络新阵地。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宣传体系,弘扬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近些年,一些学校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名家讲坛、名人解读、人生修养、心理健康等内容为基础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性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起到了良好效果。

5.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虽然网络已经普及化,很多年长的思想教育工作者由于接触时间晚,学习起来吃力,网络知识相当贫乏,以至于在网络教育问题方面缺少应有的关注,对青少年出现的很多新问题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高校应培养一批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具有扎实思想的政治理论基础外,还要学习网络知识,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对青少年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能够很好的预防和应对,避免网盲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对青少年的网络言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二)家庭教育之对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网络家庭化的发展使得家长在孩子的教育和引导问题上又多了一个责任,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1.家长应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有效应对网络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化使很多青少年可以在家中上网,因此,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 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并尽量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积极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和思想状态,促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经常与青少年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青春期,会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感到困惑,情绪起伏变化大,自控能力弱,对很多事情感到好奇,但又缺乏深入辨别能力, 此时家长应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增加情感交流,帮助孩子排解困扰,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就能避免青少年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刺激与解脱而不能自拔。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沉迷网络, 不能一味地强行禁止和责骂,强制往往会适得其反,应该晓之以理,告诉孩子沉溺网络的危害并举出实例, 这样才能更有成效。

3.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网络世界里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旅游散心,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带孩子去博物馆,感受科学的魅力;带孩子去图书馆,让他们通过读书来提高自身修养,等等。让孩子们真正活在现实世界里,而不是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三)社会组织之对策

1.网吧规范化管理

网吧是青少年与网络接触的重要场所,网吧的管理是否健全,经营是否合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只要稍有留心即可发现,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大多都是发生在网吧或因为沉迷网吧导致犯罪行为,究其原因,网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商业化了。网吧经营者只重视经济收入,忽视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虽然法律明确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业主仍置法律于不顾,以身试法,有的网吧为吸引网民开设凶杀、恐怖、、低级的网络内容,不断更新换代网络游戏,使更多的未成年人为了满足于对网吧的迷恋,进行偷盗自家财物、入室盗窃、结伙抢劫、变卖赃物等违法活动,走上犯罪道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

因此,网吧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不合格网吧坚决严惩不贷;监督部门要不定期督查网吧管理漏洞,并进行教育,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加强业主、网管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相关的知识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积极贯彻法律法规。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立法部门应高度重视由于网络引发的青少年问题,加强对网络的立法力度和执法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给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并对网络的规范发展和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法律法规本身就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有些法规相本身存在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还有些法律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也有欠缺。因此,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和改进,应进一步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除了要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还要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3.加强网络信息监控

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人员要针对网络垃圾信息开发与之相对应的信息过滤软件,防止不良信息进入青少年视野。还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和监控,控制信息源头,发现违法网站和信息要及时报告法律部门,努力把网络垃圾扼杀在源头。

(四)青少年自身之对策

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是一种外部因素,要真正使这些因素发挥作用,还要青少年把这些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态度和信念,并持之以恒,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首先,青少年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强抗挫能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后,要坚强面对,不要逃避,要主动想办法调节情绪,并对事件作出理性分析,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在网络中寻找安慰。

其次,青少年还要提高自身交往技能,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网,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丰富现实生活,经常和朋友谈心,交流情感,感受社会家庭的温暖,增强社会适应性。

最后,青少年要增强自控和自律能力,使其网络言行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自觉抵制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确保浏览的信息科学、健康,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关系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面对网络时代给青少年带来的各种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应该形成一个整体互动的系统,给予积极关注,并高度重视,运用各种手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让网络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注释]

①朱成全,白冰:《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少年的消极行为及思想政治教育之对策》,《行政与法》,第47页。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3]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6)

[4]沈壮海,徐双好等:《学校德育问题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12)

[5]刘蔓,胡园:《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4),47-48

[6]朱成全,白冰:《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少年的消极行为及思想政治教育之对策》[J],《行政与法》,46-49

[7]伍兵:《网络文化对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教学研究》,2009(39),216-217

[8]张桂兰:《“网恋”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4),36-38

[9]陈红:《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2012,(1),39-40

[10]张小琏:《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65-71

[11] 罗明娟:《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10),249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篇8

论文摘要:胡锦涛遵循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内容、对象及方法原则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形成了全面、系统、完整的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胡锦涛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遵循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内容、对象及方法原则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认真研究和深入学习胡锦涛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方向、把握规律、拓展内容、注重实效、创新发展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在地位上提出它“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党一贯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_江泽民在1989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进一步指出:“从现在开始,要牢记我们肩膀上有这样一种责任,就是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青年。这些青年人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将来要接班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时期,胡锦涛特别强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

胡锦涛认为:“国家兴盛,人才为本。”大批青年人才的成长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社会主义江山不改变颜色”嘲的战略问题和全局问题。在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

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胡锦涛提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旧他第一次把我党治国治党的思维方法用于思考青年的教育培养。邓小平提出“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命题,江泽民提出“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命题。秉承这一科学思维方法,胡锦涛提出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他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胡锦涛第一次把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工作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空前重要的战略高度。

二、在内容上特别强调“要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多,但胡锦涛特别强调要突出抓好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中坚持正确的方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先,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2000年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了十分精辟的阐述。他认为:“青年中思想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说到底都是同理想信念有关。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手法形形色色,说到底也都是企图动摇和改变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抓住了理想信念教育,就抓住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这不但阐明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而且为现阶段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胡锦涛还明确了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帮助青年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他们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他的这一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以思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体系。

胡锦涛同时指出了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法,那就是要敢于、善于同错误思想作斗争。他认为:“正确的理想信念总是在同错误思想的斗争中树立起来的。对思想理论上的杂音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思想认识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他明确要求各级党、团组织一定要坚持原则,把握方向,旗帜鲜明地反对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帮助青年澄清模糊认识、分清原则是非,绝不能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阵地。

三、在对象上注重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贯性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现在我们的青少年中,有些人有些坏的风气。改变这种风气,要从小学开始教育。”胡锦涛继承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认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成长是不可分割、连续性的过程。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等从小就开始形成,只有从小及早抓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明显并且牢固。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能只停留在青年这一特定的群体,必须向前推移,与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衔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实效。胡锦涛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上既强调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又强调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注重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贯性。

2004年5月和2005年1月中共中央先后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胡锦涛分别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两篇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充分体现了他关于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贯性思想。这一思想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和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相互一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系统。

胡锦涛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他认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这三个“必然要求”,充分表明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进一步指示:“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这两个“工程”,昭示了全党同志要增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胡锦涛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他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因此,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外,胡锦涛还注重对特殊青年群体的思想工作。他说:“青年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有些则具有特殊性。因此,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的放矢地去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当前,特别要注意加强对一些特殊青年群体的思想工作。”指出要加强对下岗青年、进城务工青年、违法犯罪青少年、辍学青少年、社会闲散青少年、残缺家庭子女、有劣迹和心理障碍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尤其要努力清除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在方法原则上明确提出“五个结合”

胡锦涛认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是思想非常活跃的青年这一特殊群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内容,而且还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不行的。”句在思想教育方法上,胡锦涛主张不仅要继承我党传统的优良工作方法,而且还要根据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创造新的方法。他在同共青团干部的谈话中明确指出:“在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共青团有不少很好的做法,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运用。但应该看到,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也必须不断加以更新。”“要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青年,运用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积极的启发引导结合起来,把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一篇:文化具备的特征范文 下一篇: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