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意识”支撑下的小学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7 01:45:35

谈“语文意识”支撑下的小学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对目前阅读教学低效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影响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教学全过程中“语文意识”的贯穿和凸现程度,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自觉程度。然后,以一个实际课堂为例,谈了如何在“语文意识”的支撑下,在阅读教学中自觉运用有效教学策略,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朴实、扎实、真实,高效率地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意识;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有效性”成为各学科教学所面对的最大命题;而这,也正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最深最久的隐痛。追求“有效”,就是要正视我们的课堂现实,剖析我们因袭的那些“以为然”而“不尽然”的做法;就是要追究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中的那些核心要素,探求影响这些要素变化的策略方法,就是要借鉴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做法,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而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决定作用的,正是教学全过程中“语文意识”的贯穿和凸现程度,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自觉程度。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对当下阅读教学课堂的几点反思

1.教学内容,高处不胜寒

课标中将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种看似全面而均衡的提法,在一线课堂的实践中却往往难以落实。似乎是矫枉之后的一种反弹,课改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对“人文”的弘扬将语文课堂推到了“训练”之后的另一个极端:无论是教材的编排方式、选文的斟酌修改,还是研讨课堂上对文本“微言大义”式的开掘、“旁征博引”式的拓展,都在向广大教师传递着“关注人文”的信息,一时间几乎有以“人文”代替“语文”之兆。虽然后期这种状况也引起了多方关注,并欲竭力扭转,但其浩荡影响,在一线课堂中依然难以完全消除。

2.课堂追求,沉醉忘归路

与课堂人文因素的刻意制造和过度开掘相辅相成的,还有对课堂氛围艺术化、诗意化的片面追求。当然,我无意于否定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也无意于否定语文学科与生俱来的诗意特质。但是,在当下的许多课堂中,这种原本应该基于对人的生命本质体察的诗意追求,却被片面甚至歪曲地理解,成为一种极其狭隘而浅薄的时尚潮流。“感动”“愉悦”“兴奋”以及流于表层感官的“兴趣”、似懂非懂的“朦胧”,这些表象化的东西,取代语言学习的本质而成为体现诗意特质的课堂追求,误导了目前不少的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

3.教学手段,邯郸拙学步

“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合宜而用”,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却越来越多地看到了“定法”的身影。从全国青年教师阅读赛课上千人一面的“看老师板书课题”,到风靡大江南北、已成为“诗意语文”象征的一唱三叹式“王氏导读法”,这些手段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邯郸学步之举,令人一眼看透了“技止此耳”的深浅。

二、回首向来萧瑟处——影响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1.解读,适切是第一要义

怎样的解读才是“适切”的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解读相对于教材编排意图的适切性,第二个维度是解读对于文本本身特点的适切性,第三个维度是解读对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适切性。

2.重心,低一点再低一点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语文作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我们的课堂首先应当实施的是“保底”教学。这里的“保底”需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保班级学习水平之“底”,即后进生;二是保个体学生语文能力之“底”,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是每个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所必备的。

要实现以上两大“保底”作用,教师必须把教学的重心降下来——适度地降低教学目标,使之落在全体学生语言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适度地降低教学起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语言锻炼和发展的机会;适度地降低学习台阶,小步子,多反复,保证学生能在切实的训练和语言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3.读议,是手段不是目的

读读议议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有专家把“书声琅琅”“畅所欲言”等指标列为评价一堂语文课优劣的首要标准。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读和议虽然重要,但这是因为它们是通向学生语言发展的通道,它们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读可以指向很多种目的——有的读指向信息收集,有的读指向理解含义,有的读指向情感体验,有的读指向语感积累……在把握了“读”的种种功用之后,我们就会根据课堂上的实际需要来选择读的形式——是默读,还是大声读?是速读,还是细读?是通读,还是有感情地读?课堂发言与讨论也是一样,真正有效的讨论,一定是紧紧围绕并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的。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阅读教学中凸现语文意识的操作实例

语文教学有效性,取决于教学中语文意识的凸现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文本语言现象的敏感程度、开掘程度,取决于学生语言表达的发展程度。那么,当语文教师在具体面对一个文本的时候,应该如何紧紧把握住“语文意识”的缰绳,立足语言,开掘语言,实践语言,并最终发展语言呢?

1.把握主旨,在坚持与妥协间平衡

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所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坚持与妥协间取得平衡。

2.筛选目标,凸现课堂中的语言要素

要凸现语文意识,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显得很关键。为了降低教学的重心,目标设置除了要适度降低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外,还必须以层级目标的形式体现对学生认知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引领作用。

3.抓住核心,破解文本语言的密码

语文意识的凸现,最直接地体现在对文本语言密码的自觉搜索和破解上。

4.举重若轻,抓“节点”突破思维阻障

庖丁解牛,其刀用三载而如新发于硎,在于他能看准牛身的关节之处,以无厚入有间。阅读教学也一样,如果教师有足够鲜明的语文意识,能准确扣住文本语言中的“节点”,一些理解的难点往往就能在瞬间迎刃而解。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大赛的总结中,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并再三强调了“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这正是向我们指出,阅读教学要走本体回归之路。这条路很长,也会走得很艰难。但我们应该坚信,在“语文意识”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抵达语文教育的目的地。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赭山小学)

上一篇:构建幼儿园游戏主题 下一篇:再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