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抓起、提高科学素养

时间:2022-09-27 01:16:57

从孩子抓起、提高科学素养

【摘要】 科学教育源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关注为基础,来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方式。

【关键词】 引导 鼓励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42-01

目前,就我国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很多幼儿园和家长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导致不少幼儿园中孩子只会认字、不会思考。而那些远离生活、超出理解能力的知识只会让孩子产生厌倦。一味让孩子学习识字、计算是与幼教所重的对孩子行为习惯、潜在能力、思想品质、好奇心等素质的培养相违背。

我们今天所谈的科学教育却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关注为基础,来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方式。科学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意“知识”。它研究的领域分为三个领域: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物理研究的是支配宇宙的规律;化学研究的是组成世界的物质;生物研究的是生命。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那一门都是以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可见生活即是教育,而教育又源于生活。而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生活,贴近生活。而我们的科学素养能力必须从孩子抓起。

既然我们说科学教育会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那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内容有那些。

首先:对于学龄期的孩子,他们总是对自然界万物充满着好奇,我们时常听见孩子问家长最多的是“为什么?”比如当孩子看到气球在空中飘时会盯着它看,会拿手够甚至央求父母给他;有的小孩看见鲜花就会拿手碰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因好奇表现的求知欲,他们想弄清楚那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对于这些现象,我觉得首先我们不能责怪孩子他们的好奇心,人类有着创造的天性,而创造之前就是学习,好奇就是求学的表现,任何人不能扼杀了孩子好奇的天性。其次我们不该把自己陷进问题的旋涡中,记住我们不可能为孩子干每一样事情,讲每一个道理,有些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发现和学习。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记住只是提供线索,而不是让孩子记住或认同你的观点。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自我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复制我们的知识结果。

其次:是关于如何教孩子知识的问题。我们就以认识水果为例。似乎每个家庭都会买卡片,然后指着它教孩子。孩子的注意力是很难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件事物上,总是重复同一件事。对于孩子最吸引人的是运用实物和让他们是亲自体验。我们可以拿着梨和苹果让孩子自己去认识:从形状、颜色、闻到的香气以及尝起来的味道出发,让孩子自己说出它们的不同。这样孩子就大体记住了,不用总是抱着卡片说了。而这些对孩子以后的语文写作能力是有所帮助的,因为孩子能观察,有亲身体验,当然语言能力不会贫乏。

我并不建议让孩子过早的学习写字。因为学龄初期的孩子手眼能力并不协调。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当我们总是对孩子说“拿红笔把这个框里面涂好,不要涂到外面。”时,结果却发现涂的不尽人意,于是就责怪孩子。其实这只是孩子的身体结构并没有跟上大脑,而我们的责怪只会让孩子难过,因为他真的努力了。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孩子的手眼能力呢?我们可以看孩子的涂鸦。孩子总是喜欢乱涂乱画似乎这让他们很有成就感。细心的人总会发现孩子每个年龄时期的涂鸦是不同的,起初只是混乱的一片无规则线条;后来会有一定的方向感,这是由于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开始变得协调的趋势;再后来开始有类似于正方形,圆的图形出现,这些都是孩子手眼能力慢慢变得协调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涂鸦来判断孩子的手部肌肉灵活程度来决定孩子是否该学习写字。

最后:我们谈谈如何培养孩子探究能力。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做一些做科学小探究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因材施教,而且不能违背孩子的认知规律。

我们的实验准则是:大胆猜测、小心论证。那么就需要在实验前让孩子给一个猜想,引起孩子好奇心,驱使孩子自己动手得到答案验证结果。刚开始时,我们可以做一些相对简单、安全的实验。

比如我们先让孩子猜想太阳光下是黑色吸热快还是白色。实验前我们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孩子大胆猜测,家长观点与孩子相反,然后告诉孩子我们一起来试试到底结果是什么样子。鼓励孩子想我们要用到什么东西,怎么证明。刚开始时我们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提示和帮助但不能直接告诉他,必须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如果他思考好了,你们可以按照他的方法试试即使是错的也没有关系,但你必须告诉他错在那里了。最后我们可以一步步引导孩子向我们预设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过程是:我们可以找两个易拉罐的瓶子,用不同颜色的纸包好,放在太阳底下过一段时间后用手摸摸看那个热。

刚开始接触实验时我们得先教会孩子读题,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确定实验目的是什么,对象是谁。上述实验中研究对象是黑、白不同纸片,目的是看它们在阳光下吸热是否相同,然后根据实验目地确定实验器材。一个小实验也是严谨的。比如上述实验中用的是对照法,两个实验结果相对比得到答案。孩子可能会说“我猜的是白色,那就做白色。”可是只有白色一个实验可以说明问题吗?我们的实验结论是对比黑白纸片吸热情况,看谁吸热快。可见此处是缺谁都不可以的。而本实验在对比中又内含了控制变量法:两对比实验只是包的纸的颜色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如材质,光照等)。如果我们两个参量不同,如除了纸的颜色还有阳光不同能证明吗?由此可见实验中的每一步都严谨且有逻辑的连贯性,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先后次序不可以颠倒。

当然我们只是为孩子提供一种思维而不是让它把实验当作是数学计算天天练习。我们只是让孩子养成这种有探究性的思维模式。我们知道孩子的童年时漫不经心又懒散的,他们可以趴在草地上看一天蚂蚁,可以在花丛里看一天蝴蝶,也可以在窗台口看着星星,而这些行为都是说明他们在思考,在观察,而我们所做的只是让他们知道该如何观察如何使自己更好的解决问题。

我们的实验探究难度是随着孩子的认知能力逐步加深的,从起初的带着孩子做探究到后期的只能给孩子提供题目,让孩子完全自己来设计实验;到后来完全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我相信这不只仅仅会是实验能力的提升。我们的孩子会在实验的越挫越勇中学会坚强,会以实验培养的明锐视觉来发现生活中其他问题,会用实验千百个解决办法来改变生活。

上一篇:让问题为数学情境增光添彩 下一篇:让“类比思维”之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