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管理

时间:2022-09-26 09:21:32

初中语文课堂管理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对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如何遵循课堂管理目标,多方面入手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课堂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措施

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对能否真正贯彻新课改精神,最终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工作,做好各种教学优化措施,完成教学目标。

一、设计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是按照一个目标来进行的,笔者认为,这个目标就是新课程对语文学科的规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三个目标,从不同的指向上分解了新课改对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贯穿了各种学习和教学活动环节,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因此,在开展课堂管理实践中,一定要按照这三个目标来进行,三者不可缺一,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是遵循着最高目标来进行的,才能最终培育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1.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让初中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能够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哪怕是学习的文言文也能用到合适的地方,而不至于学到的是“死的语言”“硬的知识”,这种知识和技能之间的灵活性、互通性是要给予格外关注的。

2.注意过程和方法的结合

新课改强调,要注意过程方法性目标的实现,不能简单给学生,而是更要关注学生在广阔信息海洋中“打鱼”的本领,只有赋予他们寻找、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方法,才能培养他们综合素质,不至于沦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

3.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古人云:“文以载道。”这说明文字对传承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将中国文化价值灌输给初中生,才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掌握语文知识,发展更深刻的非智力因素,达到新课程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结合这一目标。

二、具体的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措施

在具体的课堂管理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终极目标,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避免课堂无效行为的出现,争取做到课堂行为稳定、有效、有序。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管理得当:

1.把握适度的教学速度

教学速度是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一定要注意初中生接受能力水平的极限,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和速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相关目标。比如,在讲授“父母对子女疼爱”方面的内容时,这种价值观的传递不能强行、直接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要通过间接的、循序渐进的渗透,教师可以先从一些能够直接体现父母对子女疼爱的字眼入手,讲解这些字词如何精确表述这些感情的,再拿这些温情的、充满爱的动作与现实生活中父母用物质鼓励来表达爱意相比较,引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这不仅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能够很好地把控学生接受这种价值观的力度和速度,效果就显得比较好。

2.适当地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度的,教师不能奢望短时间内提高所有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只能按照科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这点上,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不要让学生思维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一种形式上,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比如,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分角色朗读、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手段来刺激学生各种信息接受器官的活跃,这样就能够始终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促使他们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概念,加深记忆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选择恰当的教学难度

恰当的教学难度是略高于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难度,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红艳.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5).

[2]陈会凤,任柏强.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多重师生关系[J].中学语文,2008(3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

上一篇:静物色彩写生入门教学 下一篇:小学生互批作文的教学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