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系统化护理干预

时间:2022-09-26 08:57:22

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系统化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提高慢性盆腔炎(CDC)患者心理障碍的认识并探讨相应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80例确认为CDC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认知干预、心理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干预前后,用国际盆腔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DCDSZ),自制的患者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表,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观察的CDCSI、生活质量评分(QDL)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心理障碍;护理

慢性盆腔炎(CDC)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20~50岁的中青年女性,病因复杂,病程反复、迂延,可出现局部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及全身症状等不适,并可导致女性不育,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由此引起的心理障碍已逐渐受到医疗及护理界同仁的普遍关注[1]。为探讨护理工作对改善其心理障碍的影响,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本文对80例出现有心理障碍的CDC患者实施了系统化护理干预,现报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邵阳医专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治疗时间在1个疗程以上(>10d)的CDC患者80例。入选标准:符合CDC的诊断标准,初诊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症状: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疲乏、多疑、失眠多梦等。为减少变异,排除既往患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或合并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按编号随机平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文化程度、护理干预、SCL-9分值,阳性项目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后3个月患者复查时,由专职护士指导填写:①国际盆腔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CDC SI);②自制的患者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表。

1.3护理干预的步骤 两组均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中成药+抗抑郁药+盆腔炎治疗仪治疗,对照组行CDC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活动与休息、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盆腔炎治疗仪的原理及注意事项,随诊指导等,由专职护士完成。观察组除给予上述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由专职护士完成。

1.3.1建立信赖关系 患者一旦入科,即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专职护士给予热情礼貌的接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疾病所带来的痛苦给予理解与心理支持,对有不洁性接触的患者替其保守秘密,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

1.3.2认知干预由护士长、专职主管护师、妇科主任医生通过批复查阅文献、资料、制订CDC健康教育表,包括①疾病相关知识:说明CDC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讲解反复迁延难治的相关因素。②配合治疗相关知识,介绍详细讲解活动与休息、、饮食、用药方法、时辰及注意事项,说明热水坐浴、理疗对本病的目的意义。由专职护士根据掌握情况分次讲解,避免一次灌输过多出现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的护理问题,并发放健康教育知识卡,让其带回详细阅读。

1.3.3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多疑、恐惧等症状,给予心理干预,包括:认知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如心理疏导、心理暗示等。请已治愈的老患者现身说法,交谈自己战胜疾病的心得体会,帮助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4情绪干预 接受治疗前让患者从科室所提供的收藏乐曲中选择喜欢的音乐,包括中国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及柔和轻快的音乐。治疗开始时,让患者闭上眼睛,聆听音乐,使其在舒缓柔和的音乐声中接受治疗。并让其在家准备以上3种同样的音乐坚持聆听,2次/d,30min/次。

1.3.5行为干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营养宜清淡,尽量避免辛、辣、酸可刺激性食物,如大葱、大蒜、辣椒、韭菜、胡椒等,正确安全的性生活,避免久坐或长时间骑车;适当饮水,不要憋尿,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个人卫生,生活有规律,适当体育锻炼,有助于CDC的治疗。

1.3.6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治疗成功与否,与心理、社会诸因素相当关联,尽量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将院外护理知识教会家属尤其是其丈夫,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使家庭支持系统给予良好的情感和心理支持。

1.4 评价指标 采用①国际盆腔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CDC)包括疼痛(部位、严重性和频变)、低热、易感疲劳、食欲不振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共43分)。其中CDC SI评分疼痛不适与低热、易感疲劳、食饮不振、症状评分两项相加范围在0~31分,0~9分为轻度;10~18分为中度,19~31分重度。生活质量评分(QDL)为0~12分,1~4分为轻度,5~8分为中度,9~12分为重度,总积分为越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或病情越严重。②自制的患者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表,包括患者健康行为和危险行为2个方面10个问题,分经常、偶尔、无3个等级共30分,总积分越高,患者的危险行为越少,健康行为越强。③有效率,以症状消失保持4w以上无复发者为治愈,以治愈例数加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算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 =0.05。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CDCSI评分,QDL评分比较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项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观察组CDCSI评分,Q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注:a:P

2.2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行为增强(t=4.58)和t=8.48,均P

注:a: P

2.3两组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3个月来院复查,通过临床症状消失情况,血、尿常规及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有效率,观察组治愈3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90.0%,对照组治愈25例,有效3例,无效12例,有效率70.0%(P

3 讨论

关注CDC患者心理障碍CDC是妇科门诊最常见又难治的疾病之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目前已将其与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活动性Crohn病等一起列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最严重的慢性疾病,国内纷纷报道其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问题[2],但究竟如何改善报道不够,程湘,陈正琼[3]等将心理认知疗法引入CDC患者心理障碍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护理界此类报道甚少。

理论上,由于盆腔结构的解剖结构及上皮类脂质膜的存在,药物难以渗透盆腔组织,使疾病迁延难治,本研究发现,疾病迁延难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患者往往丧失治疗信心,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又由于媒体的过度宣传,很多患者丈夫及亲属认为此病均与不洁性生活有关,夫妻关系紧张,加重了心理负担,由于心理障碍的存在,增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两者互为因果。因此,本病的转归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在治疗躯体症状的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障碍的治疗和护理,有助于疗效提高。

3.2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消除或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 本研究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上述系统化护理干预,避免了传统护理中护士凭经验和直觉进行护理的盲目性。

通过干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领悟力、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等表现增强,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并对慢性治疗过程有心理准备。针对不同的病症和病情,首先以准确、生动、恰当的语言帮助患者分析及认识疾病,激发树立同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并教以战胜疾病的方法;然后给予心理暗示,运用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等手段,仅其在不知不觉中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医护人员的观点和指令,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症状,最后给予行为疗法,鼓励承担恢复自身健康的责任,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配合治疗,通过护士和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

大多数患者的心理障碍明显改善甚至消除,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CDCSI评分、QDL评分均值下降、健康行为和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说明系统化护理干预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在消除或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3.3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在健康维护与健康促进方面的能力增强,同时其心理障碍明显改善,对治疗产生了信心,患者表现为情绪稳定,精神愉快,饮食增加,睡眠好转,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3.4音乐疗法对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有研究表明,当具有一定规律和变化频率的声波振动传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后,能促进其生理活动的协调,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少,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从而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降低心理紧张度[4]。

参考文献:

[1]温玲,付建国. 慢性盆腔炎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4)33。

[2]陈敬欢,曾萍等.健康教育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03:1032.

[3]程湘,陈正琼等.68例慢性盆腔炎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治疗效果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1):48-50.

[4]钟月欢,陈安琪,陈满辉.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生理与焦虑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81-484.

上一篇:坎地沙坦治疗老年人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集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