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26 08:37:44

电针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摘要】 目的:综述电针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研究概况。方法:通过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在自由基、一氧化氮、钙离子、凋亡基因、神经因子、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电针可以通过多环节延缓和减轻脊髓损伤的程度。

【关键词】 电针;脊髓损伤;实验研究

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虽然SCI的实验性治疗在18世纪就已经开始,但迄今尚未取得有意义的突破。原因可能是SCI后病理发展过程认识不足。目前认为急性脊髓损伤有两种损伤机制,即原发性机械损伤及迟发性结构损害所致的继发性损伤,后者产生的损伤程度更严重、范围更广。因此,虽然原发的脊髓横断伤较少,但由于继发的不可逆的结构的改变,损伤仍然非常严重,故阻断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成了SCI研究的焦点。目前虽然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治愈脊髓损伤后所造成的后遗症,但有多种方法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现就电针在实验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作一综述。

1自由基

自由基(Free Radial,FR)是具有非配对电子的基团或分子,是正常生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机体正常及病理过程中都存在。生物体内多种物质均可产生自由基,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氧所产生的自由基称氧自由基(OFR)。OFR外层轨道上的电子不配对,很不稳定,易失去电子(氧化)或夺取电子(还原),特别是氧化作用强,对核酸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均可进行攻击破坏,尤其易攻击的是脂质中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不稳定弱键,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因此形成脂质过氧化物。李连欣等[1]电针治疗Allen法致伤的脊髓损伤模型,使MDA生成减少、SOD的活性恢复。认为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自由基含量升高,电针治疗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曾毅等[2]在探讨重复电针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结果: 电针预处理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戊巴比妥组;与对照组和戊巴比妥组相比, 电针预处理组血浆SOD活性明显升高;对照组和戊巴比妥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重复电针刺激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的机制是通过其降低MDA含量、维持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而实现的。表明电针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保护SOD 活性及减少MDA 含量有关, 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NO)是谷氨酸神经毒性的部分,谷氨酸是神经中枢系统内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如果谷氨酸刺激过度,则释放的NO能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实验证明NO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这一复杂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既可起到保护作用又可起到破坏作用,NO在脊髓损伤中双重的作用依赖于NO的起源。源于iNOS 和nNOS 过度表达所形成的NO有神经毒性,源于cNOS产生的NO有神经保护作用。因而,针刺可通过对不同来源的NO的调节而起到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张志英等[3]在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中发现,电针可不同程度地降低iNOSmRNA 和nNOSmRNA 的表达,降低NOS活性。结论:电针早期治疗可能通过降低NO的形成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崔晓军等[4]研究发现电针百会能上调脊髓灰质cNOS 表达,同时下调脊髓损伤所致nNOS、iNOS 的异常表达,从而减少总NO的生成量,降低损伤引起的毒性作用,对脊髓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晶琳等[5]等发现大鼠脊髓损伤后NO含量升高,但电针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其含量偏低。电针组能有效地在脊髓损伤早期减弱NO含量的升高,发挥NO的保护作用,舒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凝集等。而熊克仁等[6]发现电针可上调脊神经节和脊髓NOS表达。

3钙离子

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降低,细胞外钙明显下降,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增加激活多种蛋白酶及磷脂酶,引起细胞损伤或坏死,使细胞膜分解。钙离子内聚又可使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加重血管痉挛和缺血,损害线粒体的功能,激活中性蛋白酶分解微管和微丝蛋白,促使神经轴突退变和毒性甘烷类的合成。钙离子细胞内聚集是导致神经系统细胞毒性死亡的最后必经途径。

4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1(IL-1) 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在脊髓损伤后即可迅速表达, 在脊髓损伤后的病理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炎性损伤过程[7]。

5细胞调亡基因

脊髓损伤后多数细胞是在继发性损伤启动后呈凋亡性死亡,细胞凋亡在这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针刺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在抑制细胞凋亡上同样有积极作用。

6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 factor , NGF) 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促进脊髓及背根节的运动。脊髓损伤后NGF和TrkA 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表达增强,经过电针治疗后,NGF 和TrkA 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表达下降;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和CBS评分显示:电针组明显优于减压组,电针组与减压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电针治疗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是通过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 介导起作用的。

7热休克蛋白

生物体在各种应激作用下,启动一组特殊的基因─热休克蛋白(HSP),它是结构上非常保守的特殊蛋白质,能快速、短暂调整应激过程中细胞的存活机能,保护细胞抗损伤,并有助于细胞恢复正常的结构和机能,是自然界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抵抗损害得以生存的自我保护机制。

8改善微循环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为目前已知缩血管活性最强的物质。血栓素A2( TXA2)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减少,因而有很强的聚集血小板的作用,也有很强的收缩血管作用。

9电针治疗的时间窗

王婷婷等观察不同电针治疗时间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SOD和NO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Ⅰ组(造模2h针刺)、电针Ⅱ组(造模6h针刺)、电针Ⅲ组(造模12h针刺),结果:电针治疗SCI大鼠,其损伤脊髓SOD、NO含量均有改变,以电针Ⅰ组影响最明显,电针Ⅱ组次之,电针Ⅲ组再次之。结论:损伤后2h为针刺最佳治疗时间,表明:早期电针能够减轻脊髓损伤的程度。

综上所述: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的自由基、一氧化氮、钙离子、凋亡基因、神经因子、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等指标均有影响,说明电针可以通过多环节延缓和减轻脊髓损伤的程度,提示电针可以阻止或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修复。电针可能成为治疗SCI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提出在适当的时间治疗可能是提高疗效的手段。中医理论强调整体性、对立统一、辩证论治,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有必要根据中医理论对脊髓损伤不同原因,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等进行系统研究,分析致病因素与抗病因素二者关系,让现代研究为中医理论服务,为中医理论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连欣,张进禄,周东生,等.电针对脊髓创伤后脊髓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影响及其意义.中国临床康复,2004,5(8):912-913.

[2]曾 毅, 熊利泽, 陈绍洋,等. 重复电针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2):80-82.

[3]张志英,严振国.电针对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06-207.

[4]崔晓军,李伊为,陈东风,等. 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作用. 解剖学研究,2002 ,24 (9) :180-183.

[5]高晶琳,高维滨,金正鹏,等.夹脊电针疗法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MDA、SOD、NO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6):405.

[6]熊克仁,汪桐.电针对大鼠背神经节和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针刺研究,1998,23(1):41-43.

[7]杨小玉,朱庆三,孙庆,等.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在脊髓缺血- 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中华创伤杂志, 2004, 20 (5):295-299.

作者简介:刘莹莹:(1982-),女,硕士研究生,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陈向华: (通讯作者1963-),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在读博士。

张俐: 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

郑军: 安徽省电力公司门诊部。

上一篇:射频透热综合治疗恶性肿瘤 下一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