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Stim电针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病例报告

时间:2022-07-09 04:27:50

VitalStim电针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19-01

【摘要】目的:观察VitalStim电针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确诊为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患者21例,接受VitalStim电针仪治疗,同时接受常规的饮食管理和吞咽训练,治疗前、治疗两个和四个疗程后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改良式曼恩吞咽能力评估法(MMASA)对患者进行吞咽评定。结果:四个疗程后患者的吞咽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吞咽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lStim电针对于脑梗塞后吞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VitalStim电针;脑梗塞;吞咽障碍

我科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用美国语言病理学治疗专家Freed等研发的表面神经肌肉电刺激仪VitalStim的治疗参数,改造为VitalStim电针仪,治疗21例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50岁至64岁8例,65岁至79岁13例;皮质梗塞7例,基底节区梗塞10例,脑干梗塞4例。均无意识障碍、咽喉部局部病变、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精神症状、出血倾向疾病。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口腔期和咽期吞咽困难的程度,选穴:风池、翳明、供血、治呛、吞咽、提咽穴、廉泉、外金津、玉液等。局部以 75%乙醇常规消毒后,取项部双风池、翳明、供血,刺入约1至1.5寸,针尖稍向内下方,施以100转/分的捻转手法各约15秒。再取颈部廉泉、外金津、玉液,用2寸毫针向舌根方向刺入约1至1.5寸,吞咽、治呛、提咽穴分别直刺入0.3寸,上述各穴均需快速捻转15秒。以上穴位针刺得气后接通Vitalstim电针仪,同组正负电极应放置在沿颈项部中线两侧排列的针体上,其中双侧吞咽穴不接电极,因为靠近颈动脉窦,以免电流通过颈动脉窦,导致心动过缓。刺激参数:双向方波,波宽为700微秒,输出强度0至25毫安(±10%),变频固定,在30至80赫兹范围可调。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同时接受常规的饮食管理和吞咽训练,依据患者的吞咽情况选择适宜软硬、质地和粘稠度的食物,同时平衡膳食种类,保证必需的营养供给。吞咽训练包括间接训练和直接摄食训练⑴间接训练:①感官刺激;②声门上吞咽训练;③口唇闭锁练习、下颌和舌部运动练习、声带内收训练等。⑵直接摄食训练:①:躯干与床面成>45度,头前屈位;②方法:采用空吞咽、交互吞咽、侧方吞咽、点头样吞咽等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1.3疗效观察

采用日本洼田氏饮水试验判断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显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提高2级以上;有效:吞咽障碍改善,饮水试验评定提高1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无进步。

改良式曼恩吞咽能力评估法(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包括12个项目:⑴灵敏度;⑵配合度;⑶呼吸情况;⑷语言表达能力;⑸听理解能力;⑹构音障碍;⑺流涎;⑻舌头的活动;⑼舌肌强度;⑽咽反射;⑾咳嗽反射;⑿软腭运动。其中⑷、⑹、⑺、⑽每项最高5分,其余项每项最高10分,满分100分,得分越低表示吞咽障碍越严重[2]。

治疗前、治疗两个疗程和四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评定。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见表1。四个疗程后治愈的患者5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表1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x±s)

评定方法 治疗前 2个疗程后 4个疗程后

洼田饮水试验 4.43±0.46 3.19±0.82a 1.68±0.90c

MMASA 58.32±8.26 67.64±9.06b 79.32±11.22d

与治疗前比较,a、b 、c、d P<0.05。

3讨论

吞咽障碍的针灸治疗主要分为项针、头针、舌针、电针等疗法。项针是根据针灸腧穴“近部取穴”原则,并结合现代医学颈项部脑穴解剖和吞咽反射活动的原理,选用颈项部腧穴治疗本症的疗法,是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常用的方法。主穴选取风府、风池、供血、翳风、治呛、吞咽、发音、廉泉、外金津、玉液,配穴为太冲、丰隆、太溪、三阴交。选穴按照局部及临近取穴的原则的基础上,可远程取穴,辩证取穴,随症取穴。

中医学认为近部取穴有疏通经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之功效,神经功能的恢复与病变部位的脑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关,这是脑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的基础。此外,电针还具有电刺激的作用,通过强烈刺激外周感受器,促进脑梗塞后损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可塑性及重组功能的建立,促进受损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减少缺血区神经的凋亡,促进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恢复[3]。针刺结合Vitalstim电疗仪的治疗参数,结合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法的精髓,对脑梗塞后吞咽障碍患者起到了明显的疗效。

参考文献(下转第415页)

上一篇:黑色素斑-胃肠多发肉综合征一例报告 下一篇: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