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应富民为先

时间:2022-09-26 07:49:52

国企改革应富民为先

4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公布了中央企业2012年1-3月经营情况:2012年1-3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0064.1亿元,同比增长12.3%;上交税费4877.7亿元,同比增长18.8%;累计实现净利润1813.7亿元,同比下降13.6%,其中3月份当月实现净利润826亿元,与2月份环比增长50.6%。

这一公告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一季度央企实现营业收入和上交税费同比增加;第二,实现净利润同比下降;第三,3月份实现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

该条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4月23日,笔者将“2012年一季度国有企业利润下降”和“2012年3月份国有企业利润回升”两个词条分别在百度做了搜索,前一条搜索结果显示有380多万条,后一条为29万多条,前者的数量是后者的十几倍,似乎是人们对央企利润减少比利润增加更感兴趣。

国企改革之路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十多年的历程,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而在上一阶段的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以国有企业为支柱,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

十多年前,央企海外上市是国企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记得1999年时任中海油总经理的卫留成,率中海油闯入纽约资本市场,成为第一个石油央企境外上市吃螃蟹的人,尽管最终功亏一篑,上市没有成功,但还是受到了国内媒体的齐声赞扬。尽管老卫本人对上市未能成功有点“失意”,但大多数海油的员工和国内的老百姓,对他的敢于作为还是充满了敬意。

2005年,中海油与国际石油七姐妹之一的雪佛龙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同样也没有成功,但给世界石油公司并购历史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案例,让许多国人热血沸腾:中国强大了,国有企业有能力并购美国石油公司了,很多人为此自豪。此次并购让“三桶油”中体量最小的中海油一时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公司,总经理傅成玉也一举成名,荣获当年的CCTV经济人物大奖。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无论企业领导层还是社会舆论,都对改革充满信心,抱有热情,可以说当时的改革动能非常充足,很多人怀揣着梦想参与到企业的改革当中。

“国强”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家积贫积弱,所以,国家强大成为了中国人民最强烈的追求。为了国家强盛人们敢于流血牺牲,为了国家发展人们可以艰苦奋斗。

事实上,中国真正发展起来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中国人民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也是在开放和融入世界的这十几年,而人们能够听到各阶层真实声音的时代是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国强”和“民富”不仅不是一对矛盾,而且是互为因果的一对。“国强”是为了“民富”,“民富”了才能“国强”,让人民富裕才是强国的根本目的。

改革与富民

去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已经超过50家,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2000大企业排行榜里,中国企业的数量排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企业的进步造就了经济发展的奇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支撑了企业的成长。然而,在这些荣耀中,我们也看到了隐忧,因为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几乎没有看到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的名字。在全球都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的独树一帜显得非常扎眼,这种现象的存在真有道理和可持续吗?国企强大真能富民吗?

过去几年,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争议和忧虑。有学者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规模膨胀特征,其效益指标与2003年相比并无明显改善。

与轻纺工业化的历史规律一样,重工业化的高峰期也可能在若干年内结束,届时中国的产业结构将面临一轮重大调整,集中于重化工领域的国有企业又将进退失据。轻纺工业上一轮重组,大量国企退出,几千万职工下岗,好在当时大家对“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是硬道理”有强烈的共识,同时也得益于世界经济处于上升的景气周期,中国克服了困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现时的大环境中,如果重化工领域发生重组,会不会发生更惨烈的情况,中国还能不能安然渡过?目前看来,无人敢打这个保票。

有关央企利润的这条一句话新闻引起如此高的关注,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此前一个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视频讲话中指出:“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放缓。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融资成本上升,多数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经济效益下滑,全年经济效益保持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有不少企业反映,当前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相比,形势可能更严峻。”

作为国资委的掌门人,王勇主任在一季度经营业绩披露之前就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发起了央企的“管理提升活动”,要求央企“找出风险点,止住出血点”,是有一定针对性的,相信也能起到一些效果。

今年2月27日,中国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共同了《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研究报告,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国有企业改革是报告的重要内容。

报告认为,除了利润率较低外,国有企业的活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其他国家相比,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密切关系在中国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国有企业的快速扩张,民营企业的活动空间相应收缩,并限制了竞争,与强固市场基础的努力相冲突。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竞争,压制竞争、限制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压制了创新,使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从而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中国央企要适应竞争必须提升管理水平,几百年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证明,竞争和创新才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根本动力。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早已超出了企业管理的层面。100多年来,中国有过企业家实业救国的理想、有过“一大二公”“超英赶美”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让中国走上了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的探索才刚刚破题,国有企业改革只有围绕“富民”来做才能排除障碍得到正解。

上一篇:欧盟的软制裁 下一篇:缅甸乱局下的中缅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