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09-26 07:21:04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以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为指导,侧重从大学生价值观、职业行为、竞争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就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 校园体育文化 大学生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94-02

1 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及功能

1.1 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里所映射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氛围,是教师在教学及科研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体育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物质财富的体现。校园体育文化是师生在各种与体育相关的活动中所攫取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这些活动包括体育教学、运动竞技、体育设施的建设等。校园体育文化还是一种群体文化,它的主体是学生本身,主要内容是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依托空间是校园,主要特征是校园精神。学校有目的的培育学生、学校良好的风气和纪律、学校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对这种特殊的校园体育文化气氛的呈现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连同校园智育、校园德育以及校园美育构成四个文化载体,构建了一个校园文化群;校园体育文化还同运动竞赛文化、群众体育文化共同建构了更加广泛的体育文化群。根据不同的文化要素特征,文化可分为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大类。所谓意识文化是指所有意识活动的产物,而各种行为活动则是指行为文化,与意识文化相对的物质产物是指一切物质性的产物。

1.2 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首先,校园体育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校园体育文化长久地贯穿于校园环境中。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背景下,学生的身心都会接受到进步文化的灌溉,思想得到熏陶,并且汲取到深刻的文化内涵。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方面的专业型人才,要承担起将体育文化以具体、系统的知识形式教授给学生,并不断的灌溉,使学生不仅学习体育文化知识,并能理解体育文化的价值性,从而不断成长。文化是不依赖于人而存在于社会的一种超个体形式,笔者仅从个人角度去看待和分析,文化首先是作为一种生活环境且早于人类而存在的,并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不断接受这种文化环境的培养和熏陶,其身心都会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人类本身也逐渐提高。

其次,通过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引导大学生锻炼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身体健康具体是指身体的正常发展、协调的生理机能和承受压力时所表现出的恰当的反应。校园体育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是由身体运动组成的。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人身体各器官会得到相应程度的刺激,机体组织会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等方面呈现一些反应性表现,这将对机体产生积极作用,也会有效地促使人的身体朝健康方向发展。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人的意志会得到锻炼,精神得到鼓励,使人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形成强烈的集体观念。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学生的精神压力减退,心情畅快,身心能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2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中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立足培养生产服务技能和管理一线所需的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技术型、适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与高职院校共同追求的目标。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拘泥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其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2.1 职业生涯定位不足,自身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

高职学生通过明确的职业生涯定位,明确走出校门后就职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之相关的职业能力。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体现为:当面对玲琅满目的校园文化活动时,不知为何选择,如何选择。选择时,大部分以兴趣为导向,而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涉及的相关之职业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难以有效地培养对应的职业能力。

2.2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单一,与学生职业能力需求契合不足

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时,效仿一些成功院校或直接移植他校建设模式及活动开展方法,未真正实现与高职院校具体实际的结合,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没有立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特点及职业能力需求。单一的体育文化运动,难以综合提升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校园体育文化运动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契合不足,致使体育文化活动难达到预期效果。高职院校定位与培养社会亟需的拥有高技能水平的一线人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只有立足于高职特色,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才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2.3 学生职业能力综合水平偏低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较以往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是社会工作岗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所应具备基本职业能力。目前,创新能力缺乏,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致使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综合水平偏低。这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

3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

在高职院校中,校园体育文化既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形成方面发挥十分重要作用。

3.1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创造力

体育精神是以团结合作、自强不息、信心强大,公平竞争为内涵。并以其独特的精神力量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呈现校园内、外文化的窗口。体育文化蕴藏着体育精神的精髓,尤其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团结、友谊、进步,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等)。体育文化活动有着广泛的参与群体,是最活跃,持续最久的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精神发展起到积极、久远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开展一些新兴时尚体育活动项目,如U形管滑板运动、搏击操等被引进到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中。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首先得到身体方面的锻炼;另一方面,通过持久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高职院校通过参新兴体育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创造力已成为培育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关键途径。在这些新兴体育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学生能保持活力,展现年轻心态,体验到创新所带来的巨大乐趣,并将认识到创新能力对于做好将来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

3.2 以良好的体育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素质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对于其它领域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强大的作用,即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文化方面、专业方面、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促使学生加入到富于社会竞争力的团体之中。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路人,帮助学生乐观地应对和解决职业生涯中存在的各种挫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激励,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并对学生职业思想的增强起到积极地作用。

3.3 校园体育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既是学生外在表现又是学生内在心灵和个性特征的体现。学生的素质水平对学生行为习惯具有直接的作用,其中以思想品德素质的影响最为明显,所以,成为优质人才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是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各种体育行为活动包括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都会体现出学生内在的心理特征。借助体育活动这个媒介可以将学生的内部特征外化,使学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做好铺垫。

维持校园团体的精神支撑是校园体育文化,并且也对培养校园人文环境和气氛起到了关键作用。由此,要尽可能地将体育文化精髓融入到其中,坚持以人为本,使师生借助体育文化活动洞悉和融合社会,并形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尊重客观、重视理性的良好精神面貌。使素质教育融入校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并为适应和服务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3.4 有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体育运动是竞争性和对抗性的统一体。竞争性是其鲜明的特征,在现实社会中,竞争所引起的优胜劣汰是任何事物都不能避免的规律。学生生活在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中,各种比赛都能激发学生对竞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体验到适者生存的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优厚的家庭经济环境,在家长百般呵护中成长,这些学生要想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必然要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社会竞争激烈的残酷性,在挫折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力。

校园体育文化对能够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从生理角度来讲,人在体育运动中心情是轻松快乐的,这就刺激肾上腺素分泌速度增快而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给学生以愉悦的感受。这个时候,学生的心理防线不紧绷,易与他人交流且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处在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中,面对各异的人际关系时需要摆正心态并运用恰当的方式去处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在进行比赛活动中,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作为参赛者时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勇于接受各种突发事件的挑战。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关键就在于善于利用个人才能、充分借助集体智慧,团结合作。而校园体育文化恰恰具有这一方面的能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 结语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必须科学合理的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意识的去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社会与岗位的适应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正是为了这些功能,在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着力于研究体育校园文化与大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之间的密切联系,不断更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路,促使大学生融入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顾莉.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教学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33-34.

[2] 曹桂祥.体育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作用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88-190.

上一篇:适应IT人才需求趋向 打造高竞争力就业尖兵① 下一篇:浅谈军需课程教学管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