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IT人才需求趋向 打造高竞争力就业尖兵①

时间:2022-10-01 02:02:02

适应IT人才需求趋向 打造高竞争力就业尖兵①

摘 要:伴随着计算机在中国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IT行业。2012年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已经突破100万,尤以软件人才需求为甚。众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却不能得其门而入,非官方统计的就业率仅为60%,普遍反应出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从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谈起,从毕业生本身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两方面揭示了IT行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进而探究录入企业的人才需求,即“T型人才”。企业需要本科生能胜任设计、施工、销售等一线工作,这就需要有宽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为提高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应在平时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注重实践确定学科专长,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培养出能在浩若烟波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高竞争力的就业尖兵。

关键词:就业 人才需求 T型人才 实践创新能力 专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57-02

1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1 人才过剩,毕业即失业

时下流行一种观点,毕业即失业。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虽然目前IT业对人才的需求缺口仍很大,但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也是十分吃紧的。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快速普及,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计算机已不再神秘。各种计算机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大批的“软件蓝领”横空出世。相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他们虽然基础理论知识较差一些,却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快的投入到实际的开发工作中去。这就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对本科毕业生的关注度。然而相对于研究生来说,本科毕业生就更为吃力了。研究生不仅在知识的广度上超过本科毕业生,而且在知识的深度上也是本科毕业生很难达到的。

然而,在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都就业难的时代,却出现了“技工荒”,打字速度相当快、排版水平很专业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会换打印机的色带,不会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可见,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是因为人才过剩,更关键的却是人才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人才的培养偏离了行业的需求趋向。

1.2 “T型人才”,企业的宠儿

现在的企业需要大量的“T型人才”。即是,不仅有宽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在专业课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要做到一专多才。具体地说就是应该掌握一门以上的主流程序设计开发工具,成功地完成过初步的软件开发任务;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阅读IT专业的英文资料,编写软件开发英文文档;接受过包括系统分析、设计、编码、调试和维护等全过程的软件工程实际工作的训练,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而目前的本科毕业生普遍缺乏实际的开发经验,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实际的开发项目。IT企业需要本科毕业生能够在编码一线工作,从事设计、施工、销售等工作。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院校的IT专业设置大同小异,培养方向模糊,培养的学生过分强调学历教育,基本上按传统的精英教育、学科本位模式培养的“通用人才”标准的毕业生难以满足IT业对第一线“软件蓝领”的需求。这就导致了教育和需求的脱钩,教育不能学以致用,结果导致IT专业人才层次结构和知识结构的严重缺陷,偏离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2 适应企业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

2.1 树立新的学习观念与教学观念

在中国,学生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很大一部分人对于所填报的专业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以至于在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甚至于不知道将来的就业方向。总之,学习没有侧重点,主动性差,盲目性很大。

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明确专业方向或者就业趋向,确定学习侧重点,有意识的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所谓“一专多能”,就要做到在就业趋向的学科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在学习过程中多注意与该方向相关的其他学科,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本科毕业生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即学习能力强,有自主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实际开发经验。虽然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但是本科毕业生也应当能够按部就班的做好一个“软件蓝领”的工作,这是“T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能力之一。因此,在本科教育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把这种职业教育融合到当前的本科生教育体系下。其次,有了理论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固然能使我们就业得到保障,但是如果再能涉猎一些专业外的知识,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将使我们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在竞聘中也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一个学生英语能力很高,听、说读、写无所不能,专业技术却相对较差,但是相比于一个专业技术能力很强而英语很差的学生来说,更能受到企业青睐。因为,在工作中会有很多的英文材料要处理。书到用时方恨少,时下就业压力如此之大,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不但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安思进,技多不压身,纵然不能样样精通,多多少少也要了解其基本原理。

大学阶段,学生主要还是由教师引导获取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根据不同的课程的不同性质,因材施教,做到详略得当,轻重适宜。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定位学习方向。教师应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对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与能力、认真负责的精神与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专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即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上抢手的实用人才。

2.2 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企业在面试本科毕业生时,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会考察一些很基础却很重要的知识点。在我们计算机的知识体系中,基础理论课是很重要的,它不仅是学习其它知识所必需的基础,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也是很必要的。有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涉及到新技术的时候,能很快的找到切入点,迅速的掌握新技能,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提高。

然而,基础理论一般都比较抽象、乏味,不易理解。所以,有很多学生都望而生畏,仅仅在考试前背记一下,应付考试。计算机是理工类学科,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更重要的是应用,囫囵吞枣的记忆只能应付考试,如果面对企业的竞聘考试,肯定会一败涂地。

大学生考核采用的是学分制,实验课所占分值很少,分值最大的是笔试部分,而笔试试题难度并不很大,甚至一般都能在课本或教师讲义上找到答案。这就导致本来就感到乏味的学生不能深入的学习。考试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学生的学习指向标。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考题时加大试题的深度难度,在授课中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并结合实际的应用实例,做到有声有色的授课,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尝试“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在外语教学中被提出来的方法,但是,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也是很适用的。它强调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知识,对学习产生兴趣。具体说,就是教师根据所教授的课程,设计实际的实践性课题,以作业的方式布置下去,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进行验收评价。

3 在实践中获取经验,确定专长学科

IT企业青睐“一专多能”的毕业生,所谓“一专”,就是毕业生真正要从事的具体行业,如Java Web开发,就至少要精通Java程序设计语言。真正经过开发项目锤炼的人,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些技术,他们更养成了作为一个开发人员所必须的团队精神、获得了相互配合开发的能力、形成了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从而使他们能很快的适应企业的开发环境,自然受到企业的欢迎。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明确就业方向后,就应该有侧重点的学习一些实用的技术。技术与经验的获取是离不开实践的,只有真正脱离了学生的身份,变成一个负有责任的职工,学生才能体味到真正的工作压力和责任。本科教育绝不同于职业教育,但是,本科教育中不能没有职业教育。技术是新就业的员工在企业立足的基石,首先,要站稳脚跟,其次,才是谋求发展,进而表现综合素质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开发活动,可以考虑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对研究性学习产品进行评价,不太适合采用传统的“纸笔测验”方式,更不适合采用“标准化成就测验”的方式,这是由研究性学习自身所固有的属性所决定的。因为,绝大多数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或者“以项目为基础”的探究学习,这种学习起初只有一个问题或一个主题,通过学习最终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比如,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做什么),教师很难在学习之前就加以具体规定或精确预测。而“档案袋评价”则是通过系统收集反映学生行为表现的典型工作样品如,编码能力、分配任务的执行力等,展示学生在某一时期内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各种具体努力,以及通过这些努力取得的进步与成就。经过合理的组织与引导,将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升,以期达到并超过企业的要求,是毕业生有足够的竞争力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

无论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应当以产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多角度多层次的培养学生,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打破就业难的坚冰局面。以IT产业人才需求和中国IT职业的特点为切入点,通过远期目标规划,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核心带全局,以点带面,以良好的示范效果促进教学改革,完善培养体系,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提升本科生竞争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专业教学改革、育人手段和方法等,树立全新的IT本科生培养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探索出将学历教育和经营教育合理结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IT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Z].

[2]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Z].

[3]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Z].

[4] Willis,D.and Willis,J.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52-62.

[5] Labov,W.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M].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2:45-70.

上一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下一篇: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