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审计结果分析财经管理的不足

时间:2022-09-26 06:33:27

论从审计结果分析财经管理的不足

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经济效益作为各个市场主体发展的立足点,刺激着各个单位将管理目标定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而对于预算环节则没有重视,认为预算可有可无,这就造成预算管理地位性缺失,如预算部门、相关性制度保障不足,预算缺失前瞻性、系统性等,这就影响了后期的资金分配与实际性开支。静态化管理、人情化管理是传统型管理模式的重要体现,在预算管理中,并没有涉及到变动性的因素,如现代技术的动态投入、流动资金变动管理等,这就造成预算与实际支出差距过大,或是造成预算不具备相应的指导性作用,而一些人情化的感情债,则常常占用公费空间,这也常常会引起预算调整。预算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并掌握市场特征,但是,从事业单位整体人员素质上来看,则与现代财经管理要求具有极大差距。

有效对策。其一,转变观念。将预算统一到财经管理之中,并建立健全预算制度,进行预算独立化管理,设置预算部门,加强部门与部门间的协作,保证预算信息的完整性,以有效提升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其二,加强监控。监控是实现预算管理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要进行内部监督管理共组强化,实行上下级职责定位,并落实上级对下级的监督,部门与部门间的监督,以及预算内部监督,及时纠正预算中的问题与偏差,促使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进行费用支出定位,并进行实际支出票据收集,以保证预算与支出的对应性。其三,落实管理。加强管理的预见性,强化风险意识,增强预算前瞻性,将可变性的资金进行标准,并进行资金开放性定位,将单位内部预算与市场动态相结合,如在一些工程项目上,以市场价格对材料支出预算进行定位,确保材料支出在一定预算范围内;严格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行为规范、职业行为等制度,以有效提升预算者、管理者的素质和技能,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工程建设问题

工程建设问题是财经管理中突出的突出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的建设要求、工程质量性和规模性的作用,以及市场化变化的影响,造成工程建设往往存在形象工程、负债建设、效益不高等现象。

1、形象工程。鉴于最大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形象的追逐,在工程建设中,往往投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或是对建筑质量的要求度不高,进而产生形象工程,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究其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效益的片面化认识,因此,必须转变单位人员,尤其是领导者的认识,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及建设观,以实际发展需要进行投资项目定位,并进行质量职工监理,针对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分析,以促使建筑质量的实现,进而实现经济支出的有效性。

2、负债建设。建设资金未完全落实,尤其在基层建设中,往往为了追求高速度发展,鉴于自身经济力不足的影响,将举借大量外债,或是通过银行贷款、或是发行股票、抑或是进行信贷集资等,而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经济情况,而这种循环性的资金投入,必定会产生负债危机,进而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持续性,而带来施工延迟、施工中断等现象,在此现象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只是单位的经济损失、建设施工单位的追账以及相关利益性的经济风波、经济纠纷等,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以及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强化债务意识,对其进行良好的经济性控制。其一,实现政府引导,在建设中,尤其是一些规模性的建设,要实现政府的“助建”作用,促使地方政府各部门参与到建设之中。其二,坚持从实际出发。转变片面性的经济利益观点,对建设工程进行全面化效益定位,充分考虑其经济价值,并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考虑自身筹资能力、固定资金以及各项支持性因素,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与投入比进行计算、对工程实施的可靠性和条件性进行分析,保证在建工程具有最大价值性。

3、效益不高。由于建设工程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缺陷,例如虽然有合同规定,但是没有预留质量保证金,过程建设中的材料、设备、技术等投入与施工要求不一致等,审计过程中,没有相关设计图和施工图的支持等,为此,必须要进行全过程管理,并强化资金管理精细化。工程建设项目巨大、范围较广,在建设中,要坚持全过程控价的观念,进行设计规划、投资决算、招标投标、施工建设以及竣工结算等,并对其中的关键项目和环节进行严格定位,如建设项目中材料所占财务支出的比例较大,尤其是一次性支出,这就要求对材料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坚持市场价格机制,购置质优价廉材料;进行空间放置,降低运费消耗;加强运输管理,放置材料损坏;进行施工材料现场管理,促使材料优化;加强保管,以防材料变质而造成经济损失等;从各个环节进行资金控制,以最终实现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和各个因素对经济效益实现的作用。

公共接待问题

近年来公共接待费成为一项重头支出,一方面在于各个事业单位政策落实的推动,上级对下级的现场调查的次数增多,另一方面在于单位内部的感情债、人情债,而后者也是引起高额费用支出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单位资金控制定位的影响,造成接待费用与整体性支出的比例失调,进而影响了财经管理的效能性,究其原因在于:其一,纪律性建设不足。很多单位将基本性的制度建设,尤其是财经纪律进行定位,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仍处在形式化程度,并没有使党的廉政建设落到实处;在内部审计上,由于审计内容的限制性以及相关性理论制度不完善,造成审计效果不高,这就为人情账单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二,个人私欲影响。在接待中,往往处于单位利益或是个人利益的影响,进行铺张浪费,甚至出现百万餐桌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客观性标准以及相应惩罚措施的缺陷,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个人狭隘的经济利益追求,而这也是造成官员腐败的重要原因。针对以上为题,必须对外部制度、标准进行完善与实施,并且对单位人员素质进行提升。其一,实行标准化管理。根据单位实际确定接待标准,将接待费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盲目攀比,也不能一味追求“节俭”造成目标过低,而造成人员无法遵守等;对一些不固定因素,进行标准流程管理,以细节化的规定,强化开支控制。财务部门对标准执行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监督,并进行相应的奖惩,做到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其二,提升人员素质,加强财经法律、知识以及廉政宣传,培养单位人员的财经法律意识、管理意识以及自我遵纪守法意识,并突出廉政建设,尤其是个人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促使每个成员都是廉政建设的一员,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总结

当然,从审计结果来看,固定资产、招投资质、资金安全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同上述关键性问题一样制约了财经管理有效性的发挥,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性的发展,为此,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深入到管理模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制度规范、标准要求等方面,从而实现全面化的信息服务,促使财经管理科学化进行。(本文作者:孙博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审计教学中审计软件的选择 下一篇:医院内部审计问题与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