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春节图形的艺术符号特征

时间:2022-09-26 10:39:09

中国传统春节图形的艺术符号特征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图形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情感的一种载体和寄托,是中国民俗文化最具表现力的图形符号体系,具有独特的艺术符号特征。春节节俗文化以民族共识的图形代代相传,成为家喻户晓、约定俗成的共同图形语言,并且在现代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继续发生效用。

【关键词】传统春节图形 艺术符号 特征

春节是凝结着中国味道的日子,它保留了民族文化最具表现力的一面。传统春节图形是传统春节文化中吉祥观念的图形化表现,是对春节文化中生命意识、伦理情感、审美情趣的一种物化体现。传统春节图形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传统春节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传统春节图形符号可以分为避灾纳福的仪式图形符号,如灶神像、门神画、年画、剪纸窗花、门笺等;喜气亮丽的服饰图形符号,如除夕夜驱傩服饰、大年初一吉服新衣等;十二生肖图形符号以及谐音寓意的吉祥语图形符号,如迎福纳祥、金玉满堂、连年有余等。

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品就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们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这句话说明了艺术符号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对象,任何艺术符号,如果是美的,就必须是富有表现性的。它所表现的东西是关于另外一些事物的概念,是某种情感的概念。朗格对艺术符号的表现性论述道:“所谓艺术表现就是对情感概念的显现或呈现,所谓艺术品,说到底,也就是情感的表现。”春节图形符号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情感的一种载体和寄托,作为蕴含着丰富民族情感的艺术符号,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符号特征。

一、动态的图形表现

动态的图形表现是指在一种动态过程中完成的春节图形符号,图形符号对人造成的视觉感染力呈现一种运动的状态。如传统春节仪式图形符号,仪式图形符号是伴随着春节文化上升到礼俗的层面出现的,仪式常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图形符号的形成也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完成。如春节送灶仪式的动态过程:从揭下旧灶王图形到举行送灶仪式,到贴上新的灶王图形来迎接新灶王,然后把旧的灶王画像焚烧躬送其上天汇报凡间一年的功过,在这里视觉图形价值的实现是在仪式中动态实现的。类似这样的动态图形表现还有祭祀祖先、更换门神,等等。这些春节图形都是在动态仪式中实现其价值的。

二、独特的识别表现

这里指被认知对象,在主体认识中的唯一概念识别性。春节图形符号中有灶神像、财神像、剪纸、年画、舞龙、狮舞、红色的春联门笺等这一系列的春节图形符号,经过长期的流传与使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识别表现。适应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心理反应、生活习惯,成为春节的标志性图形符号体系。这些图形符号区别了春节与其他传统节日,更区别了春节行为与日常行为,让人一看便会产生春节即将到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引导,这些传统春节图形就成为春节到来的信号。

三、稳定的造型表现

在周而复始的春节民俗活动中,人们约定俗成了一系列的价值观、人生观、生存方式、生活模式,使人们具备了基本相同的文化心理指向。这种民俗文化的周期性、程式性,带来了春节图形符号创造的相对稳定的造型手法、民俗意义和造型范式。如用鱼、石榴等象征多子多福,将物象的自然属性和特征延伸的造型手法;用公鸡镇宅驱邪,强调物象所具有积极的实用功能的造型手法。连年有余,“连”与“莲”谐音,“余”与“鱼”谐音,谐音寓意的造型手法都是相对稳定、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春节图形造型手法。再如传统春节图形中门神的题材不断演化,担任过门神角色的有神荼郁垒、方弼方相、秦琼敬德等,题材在变,但镇宅驱邪的民俗意义却始终没变,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春节图形的造型范式并没有太大改变,还是以门神图形为例,可能由于地域的差异,不同地方的门神形象有所不同,但骑马、坐虎、执鞭、立锤的造型范式基本没有变化,也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造型。

四、实用的功能表达

传统春节图形符号是在生活变迁中发展的,所以说,它的功能满足一刻都不能离开生活的实际用途。春节图形符号是人们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同时也是人们自娱自乐的艺术消费品。它的实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二是要构成精神生活的丰富。如春节图形中的窗花剪纸,兴于祥和,止于审美,既起到了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又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再如春节图形中的门笺,它由唐宋时期挂的“春幡”转化而来,有祛邪、招财的意义,门笺的纹样和色彩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完满的整体效果

春节图形符号,不论是造型、构图、色彩、寓意,都很讲究整体效果的完满,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视觉思维模式的表达,因为人们认为只有图形整体完满了才能表达出欢快喜庆、福意绵绵的效果,所以在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式构图和环形构图,呈现出饱满丰富的视觉效果。身材肥硕、重心稳妥的“钟馗”,错落有致、密不透风的“百子图”,图文并茂、均衡对称的“春牛图”,都反映出了春节图形追求对称、饱满的构图特点。

六、慰藉的精神作用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特征概括,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都是中国传统吉祥观念的具体呈现。传统春节图形符号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传统吉祥图案,因此也有着同样的特征。传统春节图形符号是人们精神的养料,人们在春节图形中得到了视觉艺术的浸润洗礼。由于现实中的遗憾和失落,使人们渴望凭借一种外来力量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春节图形符号正好成为实现这种愿望的一个载体,因为它从本质上达到对人们灵魂世界的呵护,从而实现精神的慰藉。如春节的财神图形就是人们为了摆脱贫困虚幻创造的,人们认为将财神贴在门上就能够获得富裕,还有如喜神、穷神等形象的出现都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精神补偿。人们认为,通过张贴这些神像图形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这也许是信仰的力量。

结语

作为表达民族情感的艺术符号,传统春节图形符号呈现出中华民族崇尚完整圆满、讲究独特造型、提倡功能实用和精神慰藉的艺术符号特征,传达着生存繁衍、趋吉避凶、纳福求吉等美好愿望,蕴含着富、贵、寿、喜的深刻寓意,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性以及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萧放.话说春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上一篇:艺术市场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对接 下一篇:浅议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